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是科学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强调要像科学家那样亲身经历探究全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探究活动的方式和探究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探究性,都会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和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主体的落实,探究材料的准备,探究活动的延伸等方面,阐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的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多方位支持学生。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所带来的乐趣,需要做到既不要让他们感到科学探究学习非常困难,也不能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受到冷落。为此,我在组织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的时候很注意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人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选择好朋友组成探究小组分工合作,一起制定研究方案,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有新意的研究方案大力表扬,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而不是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校园生物大搜索》时,要求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分区域调查学校的动植物。听说去室外调查同学们很感兴趣,大家积极参与。我将学校分成若干区域,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调查一个区域。小组中分工明确,大家一起实地考察,并记录探究的过程,对不认识的动植物,自己查找资料或询问老师。如学校操场上的那三棵大树是学生上网查找得到了答案,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了动手的机会,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乐,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大胆质疑、主动解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的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而解决问题则是科学探究的终极目标。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稍微大一点的物体就吸不起来,有同学问能不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线圈圈数有关,与铁芯大小有关等,我问同学们为什么想到与这些因素有关呢?有同学说:因为电磁铁由铁芯、线圈组成,通电时才有磁性。我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探究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主旋律,学生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疱,也不能什么也不管,要重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分组开展探究问题,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能有效为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创造条件。丰富有结构的材料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灵感,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
  五、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外进行探索,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这样处理,如:教学《一天的垃圾》,教学前,安排学生统计一天中家庭的垃圾总重量,并对垃圾进行分类,称重,填写记录表,从而形成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个科学概念。又如《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也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实地考察,进行探究。考察前制订计划,帮助学生理清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实地考察要按考察报告中列出的内容考察。回教室进进行观察和讨论。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张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強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是我们科学教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出一个充满探究精神的绿色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反,学习若没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更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  关键词:培养;兴趣;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给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要求英语教学活动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以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基础,在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上加以创新,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本文简单阐述了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概念,分析了在这一学习模式下中职阶段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混合式学习;教学活动  对于中职阶段英语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在学习自主能力、学习动力、学习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发展阶段,初中数学在教学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数学这一学科由于自身具有的抽象性,使得很多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在数学这一课程的学习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会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概念。本文浅谈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拥有的优势及其发挥的作用,希望为相关教学人员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1]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
摘要: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小学生修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认清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更好的提高和完善口
摘要:将我校80名高职高专护生当作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护生各为40名,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学习的方式,观察组采取内隐学习的方式,经干预后利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以及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来实施调查。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干预,观察组一般性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优,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护生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