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从“心”开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校”是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必定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极为紧迫。因为教师和父母都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理应站到同一“战线”上。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关键词】真心;用心;贴心;沟通无限
  近几年,因医患纠纷引发的“医闹”现象屡见不鲜,教育行业相对而言,则显得风平浪静得多。事实上,在平静的表象下也是暗潮涌动,各类教育投诉事件频频发生,家长们抱怨声四起。教育部门提出的“和谐教育”,其中一点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学会与家长畅通地对话,坦诚地交流,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这并非小题大做,也不是避重就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各科老師在与家长的对话上还是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关键的准则是:沟通要从“心”开始。
  一、凭借教师的专业素养减少问题
  曾经有幸与一位即将退休的汪老师同一年级。担任班主任,她的办公桌前一到下课总不会空着,有来问问题的,有来和她聊天的。家长们到校接孩子时也总和她有聊不完的话题,有询问孩子课堂表现的,也有为自己孩子某一方面的小问题而讨教汪老师的。奶奶一般的慈祥让人看到了她对任何人的提问都是如此耐心地解答。她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和融洽,为她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家长们信任她,也信服她。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汪老师从来没有红过脸,但她在教育孩子时碰到的问题却又总能顺利得到解决。在我们年轻老师眼中,她是很好的榜样,同时,她的垂范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汪老师身上的哪些方面,帮助她打通了这条沟通的渠道?不错,正是汪老师身上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她爱她的孩子们:把学生当作家中的亲人,关心他们的衣食与学习;她努力去理解孩子:会像朋友一样,聊孩子们喜欢的热门话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对她的喜爱逐渐转变成家长的“服帖”,这会在家校沟通中,带给家长良好的心理暗示:这位老师说得不会错,她是多为孩子着想的人呀!
  二、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在我们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同样需要。不要以为我们是凌驾于学生与家长之上的,家长们有义务来配合学校的工作。每一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要么电话“告状”,要么把家长叫到身边披头盖脸一顿训。家长们就像被冤枉的孩子一样委屈,但又不敢声张,生怕老师对他们的孩子训得更凶。老师们是否透过孩子一次两次的失误或错误表象,从家庭或学生身上寻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否能像父母一样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出错,多点包容?是否真诚地从家庭与学生实际出发想办法,避免下次的再错?要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六年级的各科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天都像一座山,但小李同学总是意识不到毕业班学习的重要性,交代的默写作业请家长报词,完成后再签上名,但他的作业本上总是空空的。后来,通过私下的谈心了解,班主任老师才知道了真相。孩子的父母是双职工,都在外资企业上班,去年才买的房,两个人为了房贷没日没夜的干,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怎么办呢?父母生活的担子过重,能否让同学来帮帮他呢?针对学区中的孩子大都来自附近的两个拆迁小区,班中不少的同学都住同一区的情况,老师果断决定成立互助小组。放学回家,小李同学就先与班级的同学回家一起把作业做完,签名可以让同学代签。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老师并未就孩子家庭作业中出现了问题而与家长面红耳赤,而是先了解情况尝试着来解决,帮助家长共同克服困难。
  “将心比心”,老师始终还要记得: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老师们眼中的“学困生”“特殊生”,在父母眼中也是一块宝。所以,当孩子思想上、学习上有了一些问题,老师一定要多点包容。孩子不是模具中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做到人人一样。你教会每一个孩子用手中的钥匙开好人生这把锁的同时,家长也定会感受到你的这份“用心”,在沟通的话语中也肯定是充满感激之情。
  三、着眼孩子的实际解决问题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老师如果能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那家长会感觉到特别“窝心”,感受到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上的“贴心”服务。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鲜活的个体,这样的个体差异我们老师应当牢牢抓住,把它当成我们开展教育的有利条件。班中的小李同学是一位挺聪明的男孩子。半年的接触下,发现他不大说话,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性格比较内向。但是语文课上的朗读,你听了以后,会发现他还有如此自信的一面,声音好听、洪亮,朗读有情感。后来从习作中了解到:他父母离婚了,后妈和父亲生了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弟弟,父亲就把主要的心思都用在了弟弟身上。后妈和小李的关系处得不好,孩子不喜欢她。他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父亲又不让他见自己的生母,他心中有想法。学习上没用心,成绩一落千丈,期末考试班中倒数。班主任老师经常与其父亲沟通,告知孩子的近况,并商量如何改变现在被动的局面。老师也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并建议能否让他生母一起参与到教育孩子中来,改变他现在的心理状态。父亲的关注以及最终与前妻的妥协,帮助孩子在没几周的时间里,恢复了以往的笑容,把到校学习作为自己快乐的享受。
  当孩子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们希望的不是老师的一番训斥,而是老师能够很快地发现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的这份信任与期待,应该激励我们老师努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化解教育孩子中出现的难题,让学校与家庭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将学校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才能帮助每一位孩子在教育上获得最大的快乐与满足,潜能得以最大的激发。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内基告诫我们:“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速简方法,也是必要条件。”作为老师,只有协调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才能有效避免“学闹”现象的发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我国高中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物理在我国基础教学中属于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
[摘要]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党和人民的崇高伟业都已经和将要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的重要指示,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我们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把握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
壁板坡特长隧道是沪昆客专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该隧道采用合分修设计,合修过渡到分修由四个依次扩大的断面构成,均为超大断面。合分修过渡段施工面临跨度大、断面高、变截面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后达到的目标与课程设置初衷严重背离。如何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技能、树立学生自信心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提高课堂活力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活力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宗旨的课
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与普及,"数字化"以及由之而来的"数字"鸿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同时,由于传统观念中的男女性别差异,女性在IT及互联网这个领域与男性相比似乎处于弱势。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存在着认识肤浅、师资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工作被动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善此现状,应从提高认识、增加经费、强化师资、优化课程
【摘 要】“教学做合一”理念对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意义是重大的。本文以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能突出能力本位的特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职电子;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种教学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这不仅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高中地理也开始打破过去仅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背诵地形特点的局限,逐渐走出课堂,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分析、应用。学生要走出地理课堂、拓宽地理学习空间。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家乡区域优势来展开地理学习活动,同时还可以精选课题组织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力,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书记的号召,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青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引入后勤管理数字化的理念,探讨新时期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后勤管理模式现代化,以此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