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带小户 “车间工人”全受益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利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地域优势,使他们选择了生态农业,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他们注重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注重典型引路,让人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引导下,给村民一个现身说法,使村民学有方向奔富有目标。因为种植大户是在他们身边的发展起来,村民信得过,对自己发展生产有信心,对这个种植大户充满了信任。他用他的科学管理和深加工使产业做大做强,村民愿意和他签单子,因此也带富了一个村落和周边的村民。
  离开普济寺村,当记者走进高峰村,古朴典雅的女娲茶庄出现在眼前,一位四十刚刚出头的农民打扮的人从茶庄里迎了出来,宣传部的同志向记者介绍道,这位就是远近闻名的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村主任洪善存。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他现有优质高效茶园102亩,改良茶园51亩,年产值30余万元。几年来,他通过诚实劳动,大胆探索,依托土地资源,实施名茶种植开发,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致富路子。尤其是在无性系茶苗繁育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该镇乃至全县茶叶产业的换代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洪善存投资105万元,按徽派建筑风格修建的女娲茶楼功能集科研、生产、加工、保鲜、销售、茶艺表演、各类名茶博览、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女娲茶楼不仅可以延长茶叶产业链,而且提高了平利茶叶知名度,为本村的村民和周边的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提供了技术和服务,为促进全县茶饮产业实行订单经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洪善存种植茶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是村级所有。当时经有关部门测定,该村绝大多数耕地PH值介于4.5_6.5之间,属典型酸性土壤,利于种植茶叶。当时,村集体腾出二荒坡地,采用茶籽直播方式建园105亩。初见效益时,连同毛尖和大叶干茶亩产30市斤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总收入不过500元。从1992年开始,村茶场由洪善存承包经营,由于一度沿用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产量一直变化不大,长时期处在保本经营状态,个别年份还出现亏损。这是缺少科学技术所致。
  1997年底,洪善存求助于技术部门,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高峰茶场对茶园进行全面深翻改土,重施有机肥,清除杂草,深度修枝。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和更新采茶技术的运用,第二年亩产收入达到1000元,第三年以后增长到1500元以上,比1997年以前平均产值增加了3倍。在加强老茶园管理的同时,洪善存又把眼光投向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上。1997年冬天,从外地引进国家级茶树良种 ——福顶大白茶无性系茶苗1万株,新建示范茶园1.2亩。1998年示范茶园面积达到10亩,到2003年,良种高效茶园发展到60亩。
  之后,茶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经营收益。一是引进先进采茶技术,提高单产,使产值从1500元提高到4200元,亩均纯利润超过1500元。二是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研究开发制茶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于1999年成立平利县良种茶叶研究所,成功申请注册”秦楚缘“品牌,研制的秦楚缘系列名茶——女娲银峰”,在2002年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在2003年中国茶学会第五届”中茶杯“名茶评比大赛中获一等奖。三是发挥企业龙头作用,扩大经营规模。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高峰村多数农户更新观念,认识到务茶的好处,开始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并同他签订定订单,止2004年初,全村已新建高效茶园271亩(投产达效60亩)、改造老茶园面积65亩,茶叶生产总面积达336亩,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全村支撑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同年年初,洪善存又组建成立了“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茶業产销、科研、茶文化开发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下辖茶叶种植厂(场)32个,良种茶叶研究、茶叶专业协会、女娲茶艺表演队各一个,拥有融生态、经济、旅游于一体的茶叶科技示范园102亩,鲜叶生产基地15000亩,年产名优茶25吨,年出圃良种茶苗500万株,去年生产总产值550万元。为他的品牌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由于这个茶园的壮大和技术的提升,他敢于和农民签定订单,农民对这个茶园也有了信心。我们在高峰村看到并了解到,这些大户对茶饮产业的拉动辐射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都起着“强效”的作用。在洪善存的引导下,通过“订单”,辐射了周围茶农千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和销售,同时通过他又培养出新的大户。罗代军的三亩地过去种水稻,亩产600多公斤,三亩地收入2000多元,在大户的示范带动下,他掌握了茶叶种植和加工的技术要领,改种茶叶,去年仅春茶,三亩地就收入4万多元。
  洪善存自从被选为村主任,他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良种高效茶园建设,并对广大农户从育苗移栽、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良种繁育。带动该村二、三村民小组82户,集中连片发展茶园720亩,年可采鲜叶7200斤。为发挥科技优势,带动一方致富,他在土地流转和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一是在产茶高峰期,利用加工设备和技术,实行订单合同,收购本村茶农采摘的鲜叶进行加工。二是租赁当地农户水田发展良种高效茶园,给农户500公斤/亩谷子,使农户在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收入就有了保证,同时又雇请出租土地农户的劳动力到该所进行茶园管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在他的示范、指导和带动下,当地农村已涌现出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务茶能手,茶业收入已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24%,茶叶已成为该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
  他说,他的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除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得益于订单农业,他向村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村民也为他做了生产的第一车间的工人。
  说起订单农业,他深有感触:我虽和我们的村民签了单子,但订单农业说它容易也容易,说它难也难,难在农民的文化上,难在农民的法制观念上。订单不是靠一纸合同就能凑效的,要靠农民的素质的提高。
  记者问道,有茶农和你违约的吗。
  他说,有。
  你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了吗?
  他说,没有,因为他们都有是小门小户的,外面的茶价高了他们想多卖点钱也是常理之中,我虽然少挣点,没有什么,大家都有钱了,我看着也高兴。不过事后我会找到他们理论的,因为他们是和我签的订单,要是和外人,那不得负法律责任吗?所以,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在订单农业中尤其重要。他说,要让村民从根本上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订单农业也应该是‘信用农业’和‘法制农业’这个道理。再加上科学的植入,订单农业前途是光明的。
  从这个个案中我们感到,种植大户在自身致富的同时,对周边农民发挥着显著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已经或正在成为目前农村最有潜力的创业资源,最具活力的市场开拓主体,最具牵引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带领广大农民创业致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虽是初春三月,深处大巴山区的平利县大地上,有一群人活跃在充满生机的农田里,活跃在不是自家的农田里,活跃在“订单农业”签署的土地上。
  
  专家点评
  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与客户 (农产品购买者)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是近年出现的一种保障农民以销定产和引领农民走向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经营模式。在中国,订单农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农户”模式的出现而兴起的。它主要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与客户(农产品购买者)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形式。通过合同形式把产销双方的利益关系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的全过程。其实质就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实施“订单”农业,需要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这样三级联动经营的模式来提供体制支持。这种体制可以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约束和管理,也会提高违约成本,可以基本适应当前“订单”农业的操作需求。此外,订单农业实现了生产要素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效益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拥有50%的农业就业人口,农业经济占到GDP总量的15%,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关乎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农民的生活状况是政府和社会关心的主要议题。因而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与经济意义。纵观我国农村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最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突破与创新便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那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带动下,依托农业一体化经营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改造农业,将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当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创举,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经营制度的整体创新。
  我国的订单农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模式是“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是农户与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来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形式,通过合同将产销双方的利益关系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的全过程。在订单农业模式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有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几种类型,而其合作方式又主要采取合同(订单)制的形式,而采取这一方式的企业占了国家级龙头企业的86%之多,所以合同(订单)制是目前企业与农户建立联结方式的最主要形式。
  


  從以上的发展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发展订单农业需要龙头企业或市场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将分散的农业资源优势汇集为强大的集团竞争力,把千家万户的家庭承包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接起来,带领农户走向市场,实现了企业发展壮大、农户增收的目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关键。普济寺村,高峰村订单农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
  二是,选准产业或产品。产业或者行业是订单农业发展的基础,只有选择有特色的产业,只有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才能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平利县的几个村正是选择了既有特色又符合当地实际的茶饮产业才取得了订单农业的成功,另外要不断的改善产品的品质,发展环保、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力争创名牌。
  三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经营范围与农业密切相关,经营收益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肩负着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任务,应该区别于一般工商企业制订相应扶持政策。(1) 应明确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农业的基本特征,应认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应该享受财政支农的相关扶持政策,享有财政支持农业的各项权利。(2) 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搞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建设。(3) 享受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或者享受国家关于国有农业企业和华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4)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培植龙头企业。(5) 在土地使用,基地建设,科技开发,市场建设,进出口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6) 农业产业化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相关部门、单位要做好相互协调工作,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避免加重企业负担。(7) 尽快制订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例,依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还应体现“扶强不扶弱,扶优不扶劣,扶高不扶低”的原则,讲求扶持工作的实效。
  四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发展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村干部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动员和带头作用,把他们培养成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人。
其他文献
谁肯认真工作,谁就能做出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    王保律和他的村子    他没有高官重权,既不统领千军万马,也不治辖百里方圆。他只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党总支书记。  村子地处县城城关,叫东关村。全村1320户人家,回汉两族3270口人,是山西省阳城县最大的一个行政村。2003年,他被推选到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上任时他有个心愿:“让村里人把日子过的宽裕些,再宽裕
目的 分析应用品管圈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服务满意率的模式.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60例.其中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儿科患儿180例,经过诊断分成A、B、C三组,A组共有60例患
总投资3570万元的贵州省首家年产1.5万吨新工艺湿法造粒炭黑生产线,日前在贵阳煤气气源厂建成投产。中国橡胶集团炭黑研究设计院通过对引进装置消化、吸收、创新,成功开发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