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落实古诗中有价值提问的几点建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700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典诵读的不断推广,古诗必背在不少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古诗对学生们的感染熏陶抑或促进作用,原因就在于它们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经过千百年的时流淘洗依然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而捕捉这些光芒,让其照亮学生的知识成长与思想进步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落实古诗中有价值的提问时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能掉以轻心。愚以为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古诗素养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古诗题目上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诗题往往是诗之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提炼,因而从古诗题目上深究或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是极为必要的做法。如学唐朝韩愈的《早春》,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是写早春的?既然是写早春,为何又要写到‘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晚春景色呢?”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自然有其价值取向,我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必然会认真地去解读诗句,认真地去琢磨作者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的用意。从而找出“小雨”、“草色”这些最能反映早春特点的词语进行细参深究,不难发现早春那份淡朴而激人好奇的美,也不难明白诗人在赞美早春的那份激动与感叹!再如学宋朝陆游的《示儿》,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提问:“弥留之际的诗人有什么话要告诉儿子们呢?当一个人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最想说的应该是什么呢?而陆游也是这样的吗?”这一连串引发悬念的提问势必会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有了这一好奇心,学生自然会逐字逐句去找答案了。通过找答案,自然会明白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关心国家命运的那种高尚情怀!毋庸置疑,从古诗题目上落实有价值的提问,对学生读懂古诗不失为一条经济适用的捷径!
  二、从关键词句中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古诗教学中,深究关键词句,并由此生发出有价值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更深入更有效地解读诗人呈现心迹的目的。如何去实施这一过程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或经验可以作为借鉴。比如,有教师在教唐朝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他紧紧抓住“孤帆”一词,反问学生:“春天的长江应该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为何在诗人的眼里只是孤帆一片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之弦被拨动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琢磨这个问题,深究之下,答案就出自诗人看重的友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因而也就心无旁骛地专注于那远去的孤帆!深究关键词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诗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使之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再如一老师在教唐朝杜甫的《春望》一诗时,牢牢地扣住了“烽火连三月”这句诗问学生:“这样的残酷现实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这一提问促使学生去反复吟诵,去相互探讨,去发散阐释,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作者为什么会有矛盾的焦虑的悲痛的情感体验的答案了。正是源于“烽火连三月”,才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才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才致“家书抵万金”,才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啊。有限的文字包蕴着无限的情感世界,全在对有价值提问的深究中显山露水了!
  三、从内容类别里落实有价值的提问
  同为古诗,由于内容的涵义或类别的不同,决定着表达的方式也各有侧重。教师在设计与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时必须从具体诗境出发,结合具体诗境展开有针对性的探究。比如,教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教师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喝酒后不利于出行,诗人再三地对元二劝酒,难道他不爱自己的朋友吗?”这显然是一个颇有价值的提问,学生听了之后,肯定会觉得王维的做法不妥,有悖常理。但事实上则不是这么一回事——“渭城朝雨”是需要以酒驱寒的;送别劝酒,不正是表达友情的一种宣扬方式吗?如此一想,我们就不难发现诗人的心声所系了,毕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劝几杯不就更有情趣堪慰旅途寂寥嘛!一个有价值的提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里所彰显的内容,同时还能联想到诗以外的生活杂象!再如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教师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呢?为何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呢?”学生们通过思考,自然就明白诗人从正面看、侧面看、远看、近看、俯视、仰望这六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可是看到的景物各不相同,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外化体现啊,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奇怪的现象,就源于诗人处身庐山之中,无法看清庐山概貌全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也就水到渠成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形成了,生活中类似的东西也有可能被不知不觉地诱发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从古诗中运用各种的修辞手法上发掘有价值的提问,从而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通过语句的装饰来表达得更为妥切准确、形象生动。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都有责任或义务去传承它们呵护它们。要传承它们呵护它们,就得从理解它们的意义开始。要理解古诗的含蕴或特质,落实有价值的提问无疑是一条无法绕行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有好几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
【摘要】美术活动是开发儿童艺术潜能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延续、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儿童美术活动应着重于发挥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积极创造合适的环境。注重在美术活动中对儿童审美感知的培养,以促进美术教育向“大教育”发展。  【关键词】美术活动审美感知儿童审美感知  一、审美感知的概念  在审美心理学中把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合在一起,统称为审美
【摘要】本文讲述了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地理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五方面入手阐述了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运用地理知识,发展学生智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地理能力地理教学培养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一节课下来,学生并不能够真正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
在新课程改革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  一、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历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其
期刊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中医学属于“痞满”、“胃脘痛”“胃胀”、“纳呆”、“嘈杂”“、呕吐”等范畴。临床上常反复发
【摘要】新课程体系下的地理课程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生动真实的案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在保证学习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重在研究全球人口、资源及环境等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树立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也希望改革之风吹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终生受益。本文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解读、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成果等四个方面来讲有效教学研究。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应试教育成为众矢之的,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