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教学之路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新气象。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与探索者的初衷相悖的是,许多老师由此掉进了“模式”的套子里爬不出来,课堂教学模式于是演变为定式或套式。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主观上消解了教学主客体的个性差异,与教学百花齐放的原则背道而驰。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须慎用模式、远离套式,呼吁语文教师要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其实,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见模式则取,不顾实际,原样套入课堂,令人担忧。语文教学本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怎能用单一的模式去运作?课堂教学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一种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在众多的模式面前迷失了自我,一味地生搬硬套,“模式”便成了“定式”、“套式”的代名词,这更是违背了模式探索者的初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坛,理应百花齐放。为提醒广大同仁慎待教学模式,远离课堂套式,创造灵活多样的课堂风格,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一、生搬硬套课堂模式只会消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教学规律的背离。无论是对模式的借鉴还是创造,都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
  过去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显然难以适用现代教学,北京、上海的中学适用的课堂模式就不一定适用于黄石的中学课堂,在重点中学适用的也不一定能用到普通中学里去。学习、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学生的知识状况也就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别,学习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就要因地制宜,怎能一“套”了事?
  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同是讲授《项链》一文,在一个学校完全可用所谓的讨论模式,而在另一学校另一班级就不能以讨论为主了,在那里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启发与提示。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序,以期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预设的标准形式,力图用现成的模式去指导教学的做法,都难免捉襟见肘,只能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不利于教与学呈良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
  二、千篇一律只会抹杀教师独特的创造。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有位青年教师在听杨艺芳老师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于是,在他自己讲这一文时,便毫不犹豫地采用了所谓的朗读模式,而朗诵又不是他的长项,课堂上不仅没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反倒让学生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我自己也曾听过不少的优质课,回来一模仿,感觉就完全变了味,不由感慨: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确实,教师的才识、学养有高下之分,能力、经验有强弱之别。因此,对不同的教师来说,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就必须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选取能够适应自己教学需要的手段和方法。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文本的多义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解读,在教学中更会突破任何“标准形式”的束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各有各的招数和拿手好戏,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也不会完全重复固定的教法。况且,课堂上时而闪现的灵感火花也会将模式、定式与套式一概烧毁。强求一律,让不同的教师都用一个套路去操作,无异于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三、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也违背了教育百花齐放的基本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和不可重复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应当是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进而形成教坛上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
  一篇《胡同文化》,有的授者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全文范读,震惊四座,他意在引导大家去把握汪曾祺这京派作家的语言风味;有的老师长于分析,重点把握胡同文化的特征与精义,板书设计精美,观者无不深受启发,他意在引导学生去咀嚼文化的内涵;有的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容量地展现北京胡同的全貌,整个课堂都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也正是因为听到了风格迥异的课,学生才懂得必须用多种手段汲取丰富的知识,懂得要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懂得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如今風行的教学模式,恰恰是将艺术变成技术,将个性化的劳动变成整齐划一的“正步训练”,这样的课堂何谈丰富多彩?又何来教育创新?消解个性,千篇一律,无疑会阻碍语文教学的正常发展。
  在提倡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的今日,许多新奇的课堂模式为赶潮流,匆忙上马,闻者不问青红皂白,见模式便喝彩,这又更是推波助澜,助长了模式、套式之风的盛行。长此以往,语文课堂何处去寻生机与活力。
  笔者以为,语文教学,要慎用这些模式,要审时度势,恰当地运用。不能滥用泛用,更不能将模式当作套式与定式,否则,误己害人,影响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读书,深钻教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语文阶段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化品质的目的,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鼓励、表扬为主的原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才能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个性化 品质 培养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语言、气质、风度、习惯、教养、兴趣、爱好、品格、心理状态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等等与他人区别开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实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展开合作,进行有效的思维、研究、决策和问题求解,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困难  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
摘 要: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设备和其他办公设备已经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站在第一线小学教学岗位的我深刻感受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今天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是技术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科学、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数学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的,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
摘 要:本位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分析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 自主 作用  一、前言  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Cohen指出:“ 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Holec认为从学习者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衡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基本技能和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双基教学 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