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的作用、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来源 :环境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反应,具有节能、脱氮负荷高、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生量小等优势,因而对低碳高氮废水的处理具有应用价值。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率低,常通过污泥颗粒化提升反应器的生物量。胞外聚合物(EPS)在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综述了EPS在anammox颗粒形成过程中,促进污泥聚集和维持稳定的作用,并阐明了EPS主次要成分及作用,分析了anammox颗粒污泥自身粒径大小、水质条件(有机物、氮浓度和负荷),以及外加介体(矿物质或金属离子等)对EPS含量及成分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应在anammox颗粒污泥EPS结构和成分的微观解析、强化EPS分泌以促进颗粒污泥快速形成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旨在为anammox颗粒污泥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硫自养反硝化因其能耗低、产泥少、对环境相对友好被认为可以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不同电子供体的硫自养反硝化的生化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简单介绍了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耦合高效脱氮除硫脱碳,并提出了该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以期对硫自养反硝化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工程化提供科学参考。
厌氧氨氧化技术利用NO2--N氧化NH4+-N来实现污水中氮素的高效去除,其中NO2--N的产生是实现厌氧氨氧化应用的难点,而短程硝化是获取NO2--N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通过短程硝化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累积的问题,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短程反硝化工艺影响因素及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短程反硝化工艺累积NO2--N的过程,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氮素污染物。对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工艺
以奈曼旗为研究对象,选择干燥度指数、起风沙天数、土壤粉砂含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5个因子为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对其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2020年奈曼旗土地沙漠化属轻度敏感等级的土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29.7%;高敏感等级土地,占比22.9%;中度敏感等级土地,占比22.2%;不敏感等级,占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物理教学在当代学生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随着新课程的要求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物理教材也根据现实要求做了一定的调整与完善,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少年成长需求,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科目,对很多知识不了解、没有概念,
期刊
一体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PN/A)工艺具有曝气能耗低、无需有机碳源等优点,是目前城市污水脱氮技术的研究热点.城市污水PN/A工艺的稳定运行有赖于对系统中NOB(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增殖的有效控制,NOB的过度增殖会增加出水NO3-并对脱氮功能微生物产生竞争性抑制,降低PN/A系统的脱氮效果和稳定性
风沙流的风程效应研究是定量获取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核心和难点,风程效应是指输沙率随沙床表面或地块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饱和输沙率(fmax)和饱和路径长度(Lsat)是风程效应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以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境内典型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7、2018和2021年内4次典型风蚀事件,分析近地表5 cm高度风沙流的风程效应在5 min时间尺
经济的进步,餐饮市场的发展使得在外就餐,外卖等逐渐变得普遍,餐饮行业也由此有了井喷式的增长。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爆发。现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方矛盾在不断加剧,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民众个人的生命健康,同时阻碍了国家经济特别是对餐饮行业发展形成掣肘,更甚者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大型餐饮企业逐渐增多,连锁餐饮更为普遍,但在中小城市中依然以大街小巷的小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低碳脱氮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工程化应用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污水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为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反应,但其工程应用仍存在能耗高且难实现低碳化的问题。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可在厌氧条件下,以氨氮为电子供体、亚硝氮为电子受体,实现氨氮和亚硝氮的同步脱除并生成氮气。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基于厌氧氨氧化的
期刊
海岸是陆、海、气相互作用的地带。海岸风沙沉积是这一特殊动力环境的产物,是研究海岸环境演变及海平面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中国海岸主要存在3种风沙沉积,分别为“老红砂”、沙丘岩及海岸沙丘。本文通过比较已报道的风沙堆积的物质组成、地层变化等,进一步总结了海岸风沙沉积的特征;选择已开展绝对测年的沉积剖面,利用概率密度函数分析了风沙沉积年代的分布特征,考察了中国海岸风沙活动历史,结合其他气候记录,探讨了不同地
以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年-2020年UGT自动风蚀监测系统采集的风速、风向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希拉穆仁荒漠草原的起沙风风况和输沙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平均起沙风速为6.35 m/s,年平均起沙风频率为8.33%,以偏西风(W、WNW、NW)为主风向。2)起沙风平均风速的日内变化14时达到最大,23时最小。起沙风频率的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15时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