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3日到15日,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为指导单位,由信息产业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以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工程院为支持单位的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和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以“信息技术与智能城市”为主题,设立了6个主题展区: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和天津信息化、信息产业综合展区,智能城市建设展区,网络通信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展区,电子制造和新材料展区,环渤海地区合作项目对接展区,IT人才交流展区。博览会共设国际标准展位1300个,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30家。
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推出了信息化与和谐发展高峰论坛,包括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国际智能建筑新技术及环渤海项目对接研讨会、环渤海港口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金卡工程与城市信息化6个主题论坛,论坛整体规模1500人。
来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工程院等的领导与60多位知名专家、130多家企业、12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以及10个省市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研究信息化发展之路。
信息化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13日上午举行的信息化与和谐发展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做了重要讲话。苟仲文指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面向人民群众的服务业,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信息安全、服务国防建设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全民的福祉。信息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渗透性强、覆盖面广,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增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助于缩小信息化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有助于提高国民信息技能,使公民能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苟仲文指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惠及全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如何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苟仲文指出:
一是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人人享有通信权”的物质保障。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品质,增强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到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其中包括固定电话用户4亿、移动电话用户6亿。全国互联网用户将突破2亿。
二是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和谐发展。要集中力量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从资源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开展高能耗的电子材料生产的节能降耗和污染控制,做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继续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促进软件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引导电信运营企业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加快推进电信业战略转型,提高网络综合服务水平。坚持“监管为民”,做好电信监管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电信资费、手机质量等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充分享受发展改革的成果。
四是加大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降低物质资源的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务。
五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要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务基金为基础、以相关优惠政策为配套的补贴机制。到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就业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三农”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六是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强电子认证服务结构的管理,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在城市社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改善社区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社保工作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积极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数字娱乐产品占领文化阵地。发展网络教育,扩大应用范围,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提高驾驭信息化发展能力,走又好又快信息化发展道路”的演讲。他说,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信息化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制订了《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关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署下,相应制定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安全以及综合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一展一论坛拉动环渤海湾经济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在开幕式上表示,国家做出的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天津也为天津信息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滨海新区初步建成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立体交叉的城市骨干网,电子政务从政府上网阶段向业务应用阶段全面过渡,企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2006年,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23%,手机产量突破1亿部,从业人员达到17万,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认为,未来几年,是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天津的信息化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余学林表示,天津市以信息化带动滨海新区开放,助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是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滨海新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试验示范区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四是推进企业、农业信息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本土产业的竞争力;五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信息产业;六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为了加快天津信息化建设工作,在这次博览会上,突出了“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合作和跨国贸易”的新思路。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区域合作和跨国贸易,天津市信息化办与市科委、市经委、市滨海委分别组织了环渤海项目对接会、跨国买家采购洽谈会和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展。环渤海项目对接会已收集了涉及网络、软件、通信、应用服务、设备仪表等9大类482个项目,对接226项次,涉及168个项目。
据余学林介绍,环渤海地区合作项目对接展区安排的2007年环渤海信息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将作为天津信博会的品牌产品,全力打造信息产业企业与研发、金融投资、科技服务等机构交流合作的优质服务平台。对接会重点推介项目涵盖通信、广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创意产业等领域,其中涉及软件、集成应用系统方面的项目占很大比重。而特别组织的“中国
第十一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以“信息技术与智能城市”为主题,设立了6个主题展区: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和天津信息化、信息产业综合展区,智能城市建设展区,网络通信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展区,电子制造和新材料展区,环渤海地区合作项目对接展区,IT人才交流展区。博览会共设国际标准展位1300个,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130家。
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推出了信息化与和谐发展高峰论坛,包括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国际智能建筑新技术及环渤海项目对接研讨会、环渤海港口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金卡工程与城市信息化6个主题论坛,论坛整体规模1500人。
来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工程院等的领导与60多位知名专家、130多家企业、12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以及10个省市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研究信息化发展之路。
信息化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13日上午举行的信息化与和谐发展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做了重要讲话。苟仲文指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面向人民群众的服务业,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信息安全、服务国防建设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全民的福祉。信息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渗透性强、覆盖面广,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加快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增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助于缩小信息化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有助于提高国民信息技能,使公民能更好地分享信息化成果。
苟仲文指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惠及全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如何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苟仲文指出:
一是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人人享有通信权”的物质保障。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品质,增强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到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其中包括固定电话用户4亿、移动电话用户6亿。全国互联网用户将突破2亿。
二是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和谐发展。要集中力量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从资源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开展高能耗的电子材料生产的节能降耗和污染控制,做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继续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促进软件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引导电信运营企业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加快推进电信业战略转型,提高网络综合服务水平。坚持“监管为民”,做好电信监管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电信资费、手机质量等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充分享受发展改革的成果。
四是加大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降低物质资源的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务。
五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要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务基金为基础、以相关优惠政策为配套的补贴机制。到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劳动就业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三农”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六是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强电子认证服务结构的管理,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在城市社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改善社区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社保工作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积极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数字娱乐产品占领文化阵地。发展网络教育,扩大应用范围,构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提高驾驭信息化发展能力,走又好又快信息化发展道路”的演讲。他说,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重点问题、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信息化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制订了《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关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署下,相应制定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安全以及综合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一展一论坛拉动环渤海湾经济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在开幕式上表示,国家做出的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天津也为天津信息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滨海新区初步建成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立体交叉的城市骨干网,电子政务从政府上网阶段向业务应用阶段全面过渡,企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2006年,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23%,手机产量突破1亿部,从业人员达到17万,继续保持了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认为,未来几年,是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为天津的信息化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余学林表示,天津市以信息化带动滨海新区开放,助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是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滨海新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试验示范区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四是推进企业、农业信息化,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本土产业的竞争力;五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信息产业;六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为了加快天津信息化建设工作,在这次博览会上,突出了“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合作和跨国贸易”的新思路。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区域合作和跨国贸易,天津市信息化办与市科委、市经委、市滨海委分别组织了环渤海项目对接会、跨国买家采购洽谈会和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展。环渤海项目对接会已收集了涉及网络、软件、通信、应用服务、设备仪表等9大类482个项目,对接226项次,涉及168个项目。
据余学林介绍,环渤海地区合作项目对接展区安排的2007年环渤海信息产业项目合作对接会将作为天津信博会的品牌产品,全力打造信息产业企业与研发、金融投资、科技服务等机构交流合作的优质服务平台。对接会重点推介项目涵盖通信、广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创意产业等领域,其中涉及软件、集成应用系统方面的项目占很大比重。而特别组织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