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浓郁的情感,独特的演绎,奇妙的构思,是让阅卷老师心动的三件法宝。反过来,情感虚假,材料平庸,情节平淡,只能让阅卷老师嗤之以鼻。
【关键词】真情 细节 选材视角 情节 出新
一、浓郁的情感,让阅卷老师唏嘘不已
情感虚假最为阅卷老师所深恶痛绝。如何避免虚情假意、刻意拔高,是应考作文获取高分的前提。对此,作文时不妨将抒发真情实感与叙说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有一诗这样写道:“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了妈妈的坟前。”此诗看似简单,叙述不过油盐饭而已,然而就是它却不知曾打动多少读者,令多少读者唏嘘感叹。作家王小民说:“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如果你注意观察并有独特的发现,感悟并注入真情实感,你的文章也会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
请看一篇例文:
看到这个图形注:~,我想到昨晚我煮给我母亲吃的面条。我母亲有病,医生说,可能活不久了。
昨天晚上,我回到家里,母亲痛苦地呻吟,我走过去。她从床头摸出一包方便面。我知道,这是我哥哥过年时买的,他打工没赚到钱,就买了一箱方便面回来。母亲留下一包放在床头,不时地拿出看看,用手摸摸,用鼻闻闻。昨天晚上,母亲要我煮给她吃。
煮好了,母亲慢慢地吃着,她说这方便面很好吃,袋子要给她,她还要叫哥哥买。看到母亲浮肿的病容和那专注的神情,我,我,好想哭——
看到这个图形,大家会想到什么?可能有人马上就会想到 “曲折的人生之路”,因为在潜意识里不写点“深沉”的“有价值”的东西,那就不是好的文章了。可那样的好文章却没有多少人喜欢看,更别提打动“身经百战”的阅卷老师了。而这位同学所写的“面条”虽为身边小事小情,但因熔铸着浓郁的挚真之情,便不得不令人动容。感人,不在于事的价值大小,而在于情的分量轻重!
二、独特的演绎,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材料庸俗是阅卷老师不爱看作文的又一原因。如何避免材料“撞车”“幼稚”“肤浅”,是应考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对此,作文时不妨将常见材料作独特的演绎。
再请看一篇例文:
上大三那年,我早已失去了给家里写信的激情,一个月难得动一次笔,内容也是只言片语,例行公事般汇报自己的情况。
一次,因急于上图书馆占座,仓促中竟将写给女友的信装错了信封,等过两天察觉时,悔之已晚。
不几日,父亲便回了信。信中说:“吾儿,此次收到你来信,知儿作文能力尚未退化,心中甚安,总算没有枉费我小时候教你努力作文的一番心血。然而将此信寄我,即算父之私有财产。老父也极为珍爱,愿作永久珍藏。如儿需收回此信,父愿与儿作等价交换。你再写一信来,要求:一、篇幅一致,约2500字;二、情感一致,言之有情,催人泪下;三、文采一致,行云流水,感人至深,不得以干巴巴的流水帐敷衍。”
父亲的信寥寥数语,却字字如扎我心。那一夜,我辗转反侧,脑海里交替出现父亲的身影与眼神。坐在桌前,我边写信边流泪,文字汩汩而出。
材料不新,就得在运用材料上出新。“寄错信”这样的材料往往会从老爸老妈角度去写,来鞭挞做儿女的不孝。此文却能别出心裁全新诠释,委实难得。平中见奇、俗中见新,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演绎材料的切入点巧妙、视角体察独特。
三、奇妙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眸一亮
情节平淡,是许多同学写作常犯的通病。阅卷老师读此等文字,常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不觉间也就“厌从心头起”了。如果这时,阅卷老师能读一篇情节独特、构思奇妙的文章,定能让眼眸为之一亮。
再请看一篇例文:
那天早晨,蓝海洋换上了一身宽大的衣服,从单位宿舍里出来,爬上了单位的楼顶。他在楼顶上跑了几圈,停住,伸臂,踢腿,扩胸,又弹跳了几下,对着天空用平生气力呐喊了一声:我要飞翔——
一阵激烈的助跑后,张开双臂来了一个激越的弹跳,他就真的飞翔起来了。
然而,很快,随着“嘭”的一声,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蓝海洋第一次飞翔没有成功。他落了个驼背。出院的那天,医生将包着驼背的纱布撤去之后,竟然发现他的驼背上长出了两个对称的肉芽。医生奇怪地用手术钳去夹那肉芽,没想到钳子一触,那肉芽竟然活动起来,生长起来,眼见着就长成了一对成熟的翅膀。
蓝海洋这回真的飞起来了。
这是写的一个想飞翔的人最终飞起来的故事,情节紧张而刺激,构思奇特而大胆,正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荒诞无稽又映照现实,妙趣横生又扣人心弦。试想,这样的文字,阅卷老师能不多看几眼吗?能不给高分吗?
(河北沧县风化店中学;061023)
【关键词】真情 细节 选材视角 情节 出新
一、浓郁的情感,让阅卷老师唏嘘不已
情感虚假最为阅卷老师所深恶痛绝。如何避免虚情假意、刻意拔高,是应考作文获取高分的前提。对此,作文时不妨将抒发真情实感与叙说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有一诗这样写道:“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了妈妈的坟前。”此诗看似简单,叙述不过油盐饭而已,然而就是它却不知曾打动多少读者,令多少读者唏嘘感叹。作家王小民说:“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如果你注意观察并有独特的发现,感悟并注入真情实感,你的文章也会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
请看一篇例文:
看到这个图形注:~,我想到昨晚我煮给我母亲吃的面条。我母亲有病,医生说,可能活不久了。
昨天晚上,我回到家里,母亲痛苦地呻吟,我走过去。她从床头摸出一包方便面。我知道,这是我哥哥过年时买的,他打工没赚到钱,就买了一箱方便面回来。母亲留下一包放在床头,不时地拿出看看,用手摸摸,用鼻闻闻。昨天晚上,母亲要我煮给她吃。
煮好了,母亲慢慢地吃着,她说这方便面很好吃,袋子要给她,她还要叫哥哥买。看到母亲浮肿的病容和那专注的神情,我,我,好想哭——
看到这个图形,大家会想到什么?可能有人马上就会想到 “曲折的人生之路”,因为在潜意识里不写点“深沉”的“有价值”的东西,那就不是好的文章了。可那样的好文章却没有多少人喜欢看,更别提打动“身经百战”的阅卷老师了。而这位同学所写的“面条”虽为身边小事小情,但因熔铸着浓郁的挚真之情,便不得不令人动容。感人,不在于事的价值大小,而在于情的分量轻重!
二、独特的演绎,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材料庸俗是阅卷老师不爱看作文的又一原因。如何避免材料“撞车”“幼稚”“肤浅”,是应考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对此,作文时不妨将常见材料作独特的演绎。
再请看一篇例文:
上大三那年,我早已失去了给家里写信的激情,一个月难得动一次笔,内容也是只言片语,例行公事般汇报自己的情况。
一次,因急于上图书馆占座,仓促中竟将写给女友的信装错了信封,等过两天察觉时,悔之已晚。
不几日,父亲便回了信。信中说:“吾儿,此次收到你来信,知儿作文能力尚未退化,心中甚安,总算没有枉费我小时候教你努力作文的一番心血。然而将此信寄我,即算父之私有财产。老父也极为珍爱,愿作永久珍藏。如儿需收回此信,父愿与儿作等价交换。你再写一信来,要求:一、篇幅一致,约2500字;二、情感一致,言之有情,催人泪下;三、文采一致,行云流水,感人至深,不得以干巴巴的流水帐敷衍。”
父亲的信寥寥数语,却字字如扎我心。那一夜,我辗转反侧,脑海里交替出现父亲的身影与眼神。坐在桌前,我边写信边流泪,文字汩汩而出。
材料不新,就得在运用材料上出新。“寄错信”这样的材料往往会从老爸老妈角度去写,来鞭挞做儿女的不孝。此文却能别出心裁全新诠释,委实难得。平中见奇、俗中见新,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演绎材料的切入点巧妙、视角体察独特。
三、奇妙的构思,让阅卷老师眼眸一亮
情节平淡,是许多同学写作常犯的通病。阅卷老师读此等文字,常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不觉间也就“厌从心头起”了。如果这时,阅卷老师能读一篇情节独特、构思奇妙的文章,定能让眼眸为之一亮。
再请看一篇例文:
那天早晨,蓝海洋换上了一身宽大的衣服,从单位宿舍里出来,爬上了单位的楼顶。他在楼顶上跑了几圈,停住,伸臂,踢腿,扩胸,又弹跳了几下,对着天空用平生气力呐喊了一声:我要飞翔——
一阵激烈的助跑后,张开双臂来了一个激越的弹跳,他就真的飞翔起来了。
然而,很快,随着“嘭”的一声,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蓝海洋第一次飞翔没有成功。他落了个驼背。出院的那天,医生将包着驼背的纱布撤去之后,竟然发现他的驼背上长出了两个对称的肉芽。医生奇怪地用手术钳去夹那肉芽,没想到钳子一触,那肉芽竟然活动起来,生长起来,眼见着就长成了一对成熟的翅膀。
蓝海洋这回真的飞起来了。
这是写的一个想飞翔的人最终飞起来的故事,情节紧张而刺激,构思奇特而大胆,正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荒诞无稽又映照现实,妙趣横生又扣人心弦。试想,这样的文字,阅卷老师能不多看几眼吗?能不给高分吗?
(河北沧县风化店中学;0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