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过后不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民工外出务工大潮。福建是民工的吸纳大省,大批民工涌入,解决了福建省各大小企业的劳动力缺口,但晋江、石狮、南安、惠安一带,仍有相当部分企业因为工人短缺而无法正常开工,有的企业到位的工人,甚至不到去年年底的1/10。农村大批剩余劳力急于外出淘金挣钱、养家糊口,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打工者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但节后的泉州市却面临着有活找不到人干的窘境,甚至有的打工者没出门时一听说是去“泉州”,便“宁愿蹲在家里闲着”也不愿去,以至泉州出现了“20万工无人打”的怪现象……
工厂生产吃紧
丁是晋江陈埭江头的一家鞋厂老板,尽管在去年年底他有意扣发工人半个月工资,以期春节后工人不得不返工,然而时至2月底,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人没返工,而且回来的多半不是熟练工。对于这种情况,丁一脸不解:“这些人怎么连工钱都不要?”
像丁这样用扣发部分工资的办法,以期留住工人的厂家,在泉州可谓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还采取了扣押工人身份证的办法,但结果都一样,春节过后,一些工厂的熟练工人,一下都“不翼而飞”了。
据丁介绍,陈埭的大小厂家起码有5000家,但大部分工厂的规模都不大,多数是不足两百个工人的小厂,而今年缺工最为严重的又恰恰是这类工厂。
李老板面临的情况和丁老板一样,他的厂规模还很小,正常开工的话,需要100名左右的工人,但到2月底,他的厂到位的工人还不足1/3。“如果工人能正月初八就全部到岗上班的话,我起码多接30万元的生意。”另外,春节后到位的工人有2/3以上属于生手,这造成生产流水线不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生产质量。这样他的损失就很难计算了。
记者在陈埭庵上、溪边、江头、函口、函埭、湖中走访时,看到许多鞋厂、纸箱厂、高频厂等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的工人,寥寥可数。
缺工造成极大的损失,为尽快解决企业员工不足问题,各企业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许多厂家在自家厂门口和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街道上摆摊设点、挂横幅,参加各大招聘会。有的甚至不惜跑到厦门人才市场,以厦门的公司的名义招人,招到人后再以外派到泉州的方式让工人上岗。有的企业打出了“走进XX是你的最佳选择”、“管理人性化”、“公司全天候有热水”、“公司设有夫妻房”、“工资绝对按时发放”等广告牌中。据悉,为了留住熟练工人,陈埭溪边的规模较大的鞋厂的新工业园里,就特地设了夫妻楼。”
陈埭湖中的郭老板告诉记者,为了招到工人,他打出了招工绝招:只要能帮他介绍一个工人,就给100元。用这个办法,目前他已招到56个工人。他说,这种办法是不得已的下策,虽然各种花费加起来已超过1万元,但为如期完成一个20万元的定单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劳工之痛
尽管招工企业的承诺极为诱人,但打工者依然不为之心动。黄大明从一家服装公司招聘摊点摇着头离去。这位30岁的安徽小伙子,在石狮的5家服装厂做了8年多,算是老师傅了,但他每月的薪水从未超过2000元,而且每天必须工作14个小时以上。他说,像他这样的资历和技术,如果到江苏或者广东去,起码可领到3500元以上。他听在江苏、广东打工的老乡说,那边的工作环境好,一天正常工作8小时,8小时之外就按加班费计算,吃住也是厂里包干,用不着为三餐的卫生、口味担忧,住宿环境也不错,大热天有风扇,宿舍每天有人打扫,然而这一切,在泉州,至少在他过去曾工作过的5家工厂来看,从没有一家达到过。另外老板每个月工钱也不是一次付清,工人只能支取一部分生活费,剩余的得年底才能领到,老板还美其名曰为替工人存钱,其实“那是为老板自己作资金周转用”。在他黄大明的眼里,好的工厂,应该是工资月底结清的,正常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到10小时之间的,加班工资应该是正常工作的两倍以上的,而饮食起居不应该再为卫生与拥挤担忧的。
经历过数次招工上当的教训后,他对招工广告中的种种承诺不轻易相信。他还要看看再说。
龙岩的邓小姐则拿着行囊准备离开泉州市。“算了,太抠了,工资太低了,一天做足15个小时也只能领到1200元左右。”已在鞋厂做了两年多的她,春节后本想回到惠安百崎原来的工厂领取去年12月份的工资后,然后到晋江去找工作,可是一连半个多月过去了,她不仅没有领到她该得的那份工资,而且还花完了带来的1000多元不说,工又没找到理想的。她听同村人说,在温州的同样工作,可以多赚七八百元。反正自己在鞋业可算一个熟练工,不怕找不到工作。
与黄大明和邓小姐相比,记者在陈埭劳动工作站见到的一位投诉老板侵害自己权益的女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江西乐平县来的女工第一次出门打工跟着老乡来到晋江,在陈埭镇一家小饭馆找了个洗碗的差事,与老板讲好月工资400元,但老板扣了她的身份证。在饭馆她从早洗到晚,劳动强度大,因为身体生病、发烧,想辞工不干,宁愿不拿这两天的工资,但老板扣着身份证不放,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她到公安、劳动等多个部门投诉,却始终没有结果。
近年来,泉州市因小部分企业主恶意拖欠工人工资、工人权益受损害而引起的劳资纠纷屡有发生。泉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1998年至2001年,劳动部门接受群众举报案件数年均增长67%;2001年追发拖欠工资3895万元,占全省50.8%,涉及劳工3.2万人,占全省37.9%。
陈埭劳动工作站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类似这位女工的投诉,工作站前年以来,每年起码1000多起。投诉的内容大体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拖欠工资严重、不签劳动合同、扣押劳工身份证、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等方面。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个小时,一个月只休息一、二天是普遍现象。比如有的企业10平方左右房间,竟然住了18个工人。这位负责人说,被投诉的多数是些小作坊,小工厂,企业主缺乏法制意识,为获取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劳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把外来工当作赚钱工具。他不无痛心地说:“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缸酒呀,部分小企业的不负责行为,损坏了整个泉州企业的用工信誉。”
除了工人受到不法小企业主的恶意盘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外,一些小作坊、小工厂卫生条件恶劣、通风设备缺乏,根本不考虑工人的健康,工作环境实在让人担忧,这也导致了许多工人对泉州市的工厂望而却步。泉州是制鞋企业集中的地区,鞋业工人生产操作中最易受到正己烷和苯的危害,这两种具有高度危害的生产性毒物正成为工人的“健康杀手”。据国家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在网站上发布的数据表明,与2001年相比,2002年全国慢性职业中毒病例有所增加,报告的苯和正己烷中毒病例增加明显,其中正己烷中毒例数是2001年的3.7倍,且集中发生于福建和广东,占全国正己烷中毒例数的94.6%。自2001年7月福建省发现首批正己烷中毒患者以来,正己烷中毒患者人数呈急剧上升之势,虽然《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福建强势媒体都予以了关注,但“媒体的报道,只警觉了工人,有的人由此对制鞋行业望而却步,而对于企业本身却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倾注得最多的是中毒者无助与惨痛,企业的工作环境应该如何规范却少有人问津。”泉州市劳动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如是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省涉及有毒有害物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企业多达2.3万多家,从业人员逾210万人。“ 这一统计数字的公布,与今年春节后泉州出现工荒有很大关系。”这位泉州市劳动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泉州一再遭遇缺工问题,这引起了泉州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泉州市中小企业用工难有何解决的办法?泉州市总工会副主席蔡金宝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作为长期分管工人维权工作的工会负责人之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改善泉州的务工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企业主应该改变用人观念,认识到尊重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义务和一种法律责任。二、企业应该有“人才强企”的认识,而各级政府应该督促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的1.5%的要求提取教育资金,以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使企业技术不断创新。三、用正规合同规范企业与职工的行为,建立平等用工机制。四、企业应敢于向社会做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的承诺,以实际行动改善用工环境,重新树立诚信企业的新形象。五、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要按照国际惯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与职工都关心的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主动引导帮助劳资双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苏渊明局长提出,对于政府来说,则须创造一个更好的用工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人的权益。一句话,要给外来工“泉州市民待遇”。泉州市去年出台的《泉州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暂行规定》里已有体现:在该《规定》里,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有固定居住条件,合法职业和经济来源,与企业订2年以上合同等条件的外来工就可以申请泉州常住户口。
相关连接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目前中国的劳资争议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劳资关系紧张,意味着工人有更多的要求未被满足,也意味着企业主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受到更多的质疑,同时也意味着一部分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平被忽略或牺牲掉了。
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遭遇到欧美跨国集团要求产品达到SA8000标准的要求,这一新的国际贸易标准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2003年,泉州某大型玩具公司因使用一童工,被国外采购商发现,认定公司社会责任执行不良,结果与几千万的出口订单失之交臂。晋江一家成立两年多的出口型鞋业公司,直到现在还要每年接受国际巨商沃尔玛采购中心对其进行的社会责任执行审查,内容包括有没有按时支付劳工工资,工资是否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
SA8000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1997年8月美国CEPAA(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所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它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纺织、制鞋等。
SA8000主要的具体标准:
童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龄、少年工,学校实习,工作时间和安全工作范围。
强制雇佣:企业不得进行或支持使用强制劳工或在雇佣中使用诱饵或要求抵押金,企业必须允许雇员轮班后离开并允许雇员辞职。
健康安全:企业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事故伤害的防护,健康安全教育,卫生清洁维持设备和常备饮用水。
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所选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
差别待遇:企业不得因种族、社会地位、国籍,伤残、性别、生育倾向、会员资格或政治派系等原因存在歧视。
惩罚措施:不允许物质惩罚、精神和肉体上的压制和言词辱骂。
工作时间:企业必须遵守相应法规,雇员一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加班必须是自愿的,雇员一周至少有一天的假期。
报酬:工资必须达到法定和行业规定的最低限额,并在满足基本要求外有任意收入。雇主须提供津贴、处理和扣除额,不得以虚假的培训计划规避劳工法。
管理体系:企业须制定一个对外公开的政策,承诺遵守相关法律和其他规定;保证进行管理的总结回顾,选定企业代表监督实行计划和实施控制,选择同样满足SA8000的供应商,确定表达意见的途径并采取纠正措施,公开与审查员的联系,提供应用的检验方法,并出示支持的证明文件和记录。
工厂生产吃紧
丁是晋江陈埭江头的一家鞋厂老板,尽管在去年年底他有意扣发工人半个月工资,以期春节后工人不得不返工,然而时至2月底,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人没返工,而且回来的多半不是熟练工。对于这种情况,丁一脸不解:“这些人怎么连工钱都不要?”
像丁这样用扣发部分工资的办法,以期留住工人的厂家,在泉州可谓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还采取了扣押工人身份证的办法,但结果都一样,春节过后,一些工厂的熟练工人,一下都“不翼而飞”了。
据丁介绍,陈埭的大小厂家起码有5000家,但大部分工厂的规模都不大,多数是不足两百个工人的小厂,而今年缺工最为严重的又恰恰是这类工厂。
李老板面临的情况和丁老板一样,他的厂规模还很小,正常开工的话,需要100名左右的工人,但到2月底,他的厂到位的工人还不足1/3。“如果工人能正月初八就全部到岗上班的话,我起码多接30万元的生意。”另外,春节后到位的工人有2/3以上属于生手,这造成生产流水线不畅,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生产质量。这样他的损失就很难计算了。
记者在陈埭庵上、溪边、江头、函口、函埭、湖中走访时,看到许多鞋厂、纸箱厂、高频厂等工厂的生产车间里的工人,寥寥可数。
缺工造成极大的损失,为尽快解决企业员工不足问题,各企业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许多厂家在自家厂门口和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街道上摆摊设点、挂横幅,参加各大招聘会。有的甚至不惜跑到厦门人才市场,以厦门的公司的名义招人,招到人后再以外派到泉州的方式让工人上岗。有的企业打出了“走进XX是你的最佳选择”、“管理人性化”、“公司全天候有热水”、“公司设有夫妻房”、“工资绝对按时发放”等广告牌中。据悉,为了留住熟练工人,陈埭溪边的规模较大的鞋厂的新工业园里,就特地设了夫妻楼。”
陈埭湖中的郭老板告诉记者,为了招到工人,他打出了招工绝招:只要能帮他介绍一个工人,就给100元。用这个办法,目前他已招到56个工人。他说,这种办法是不得已的下策,虽然各种花费加起来已超过1万元,但为如期完成一个20万元的定单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劳工之痛
尽管招工企业的承诺极为诱人,但打工者依然不为之心动。黄大明从一家服装公司招聘摊点摇着头离去。这位30岁的安徽小伙子,在石狮的5家服装厂做了8年多,算是老师傅了,但他每月的薪水从未超过2000元,而且每天必须工作14个小时以上。他说,像他这样的资历和技术,如果到江苏或者广东去,起码可领到3500元以上。他听在江苏、广东打工的老乡说,那边的工作环境好,一天正常工作8小时,8小时之外就按加班费计算,吃住也是厂里包干,用不着为三餐的卫生、口味担忧,住宿环境也不错,大热天有风扇,宿舍每天有人打扫,然而这一切,在泉州,至少在他过去曾工作过的5家工厂来看,从没有一家达到过。另外老板每个月工钱也不是一次付清,工人只能支取一部分生活费,剩余的得年底才能领到,老板还美其名曰为替工人存钱,其实“那是为老板自己作资金周转用”。在他黄大明的眼里,好的工厂,应该是工资月底结清的,正常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到10小时之间的,加班工资应该是正常工作的两倍以上的,而饮食起居不应该再为卫生与拥挤担忧的。
经历过数次招工上当的教训后,他对招工广告中的种种承诺不轻易相信。他还要看看再说。
龙岩的邓小姐则拿着行囊准备离开泉州市。“算了,太抠了,工资太低了,一天做足15个小时也只能领到1200元左右。”已在鞋厂做了两年多的她,春节后本想回到惠安百崎原来的工厂领取去年12月份的工资后,然后到晋江去找工作,可是一连半个多月过去了,她不仅没有领到她该得的那份工资,而且还花完了带来的1000多元不说,工又没找到理想的。她听同村人说,在温州的同样工作,可以多赚七八百元。反正自己在鞋业可算一个熟练工,不怕找不到工作。
与黄大明和邓小姐相比,记者在陈埭劳动工作站见到的一位投诉老板侵害自己权益的女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江西乐平县来的女工第一次出门打工跟着老乡来到晋江,在陈埭镇一家小饭馆找了个洗碗的差事,与老板讲好月工资400元,但老板扣了她的身份证。在饭馆她从早洗到晚,劳动强度大,因为身体生病、发烧,想辞工不干,宁愿不拿这两天的工资,但老板扣着身份证不放,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她到公安、劳动等多个部门投诉,却始终没有结果。
近年来,泉州市因小部分企业主恶意拖欠工人工资、工人权益受损害而引起的劳资纠纷屡有发生。泉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1998年至2001年,劳动部门接受群众举报案件数年均增长67%;2001年追发拖欠工资3895万元,占全省50.8%,涉及劳工3.2万人,占全省37.9%。
陈埭劳动工作站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类似这位女工的投诉,工作站前年以来,每年起码1000多起。投诉的内容大体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拖欠工资严重、不签劳动合同、扣押劳工身份证、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等方面。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个小时,一个月只休息一、二天是普遍现象。比如有的企业10平方左右房间,竟然住了18个工人。这位负责人说,被投诉的多数是些小作坊,小工厂,企业主缺乏法制意识,为获取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劳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把外来工当作赚钱工具。他不无痛心地说:“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缸酒呀,部分小企业的不负责行为,损坏了整个泉州企业的用工信誉。”
除了工人受到不法小企业主的恶意盘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外,一些小作坊、小工厂卫生条件恶劣、通风设备缺乏,根本不考虑工人的健康,工作环境实在让人担忧,这也导致了许多工人对泉州市的工厂望而却步。泉州是制鞋企业集中的地区,鞋业工人生产操作中最易受到正己烷和苯的危害,这两种具有高度危害的生产性毒物正成为工人的“健康杀手”。据国家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在网站上发布的数据表明,与2001年相比,2002年全国慢性职业中毒病例有所增加,报告的苯和正己烷中毒病例增加明显,其中正己烷中毒例数是2001年的3.7倍,且集中发生于福建和广东,占全国正己烷中毒例数的94.6%。自2001年7月福建省发现首批正己烷中毒患者以来,正己烷中毒患者人数呈急剧上升之势,虽然《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等福建强势媒体都予以了关注,但“媒体的报道,只警觉了工人,有的人由此对制鞋行业望而却步,而对于企业本身却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倾注得最多的是中毒者无助与惨痛,企业的工作环境应该如何规范却少有人问津。”泉州市劳动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如是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省涉及有毒有害物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企业多达2.3万多家,从业人员逾210万人。“ 这一统计数字的公布,与今年春节后泉州出现工荒有很大关系。”这位泉州市劳动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泉州一再遭遇缺工问题,这引起了泉州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泉州市中小企业用工难有何解决的办法?泉州市总工会副主席蔡金宝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作为长期分管工人维权工作的工会负责人之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改善泉州的务工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企业主应该改变用人观念,认识到尊重外来工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义务和一种法律责任。二、企业应该有“人才强企”的认识,而各级政府应该督促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的1.5%的要求提取教育资金,以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使企业技术不断创新。三、用正规合同规范企业与职工的行为,建立平等用工机制。四、企业应敢于向社会做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的承诺,以实际行动改善用工环境,重新树立诚信企业的新形象。五、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要按照国际惯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与职工都关心的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主动引导帮助劳资双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企业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苏渊明局长提出,对于政府来说,则须创造一个更好的用工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人的权益。一句话,要给外来工“泉州市民待遇”。泉州市去年出台的《泉州市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暂行规定》里已有体现:在该《规定》里,其中一条就是规定具有初中文化以上学历,有固定居住条件,合法职业和经济来源,与企业订2年以上合同等条件的外来工就可以申请泉州常住户口。
相关连接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目前中国的劳资争议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劳资关系紧张,意味着工人有更多的要求未被满足,也意味着企业主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受到更多的质疑,同时也意味着一部分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平被忽略或牺牲掉了。
近年来,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遭遇到欧美跨国集团要求产品达到SA8000标准的要求,这一新的国际贸易标准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2003年,泉州某大型玩具公司因使用一童工,被国外采购商发现,认定公司社会责任执行不良,结果与几千万的出口订单失之交臂。晋江一家成立两年多的出口型鞋业公司,直到现在还要每年接受国际巨商沃尔玛采购中心对其进行的社会责任执行审查,内容包括有没有按时支付劳工工资,工资是否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
SA8000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1997年8月美国CEPAA(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所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它规定企业必须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受SA8000标准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纺织、制鞋等。
SA8000主要的具体标准:
童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龄、少年工,学校实习,工作时间和安全工作范围。
强制雇佣:企业不得进行或支持使用强制劳工或在雇佣中使用诱饵或要求抵押金,企业必须允许雇员轮班后离开并允许雇员辞职。
健康安全:企业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事故伤害的防护,健康安全教育,卫生清洁维持设备和常备饮用水。
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
企业尊重全体人员组成和参加所选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
差别待遇:企业不得因种族、社会地位、国籍,伤残、性别、生育倾向、会员资格或政治派系等原因存在歧视。
惩罚措施:不允许物质惩罚、精神和肉体上的压制和言词辱骂。
工作时间:企业必须遵守相应法规,雇员一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加班必须是自愿的,雇员一周至少有一天的假期。
报酬:工资必须达到法定和行业规定的最低限额,并在满足基本要求外有任意收入。雇主须提供津贴、处理和扣除额,不得以虚假的培训计划规避劳工法。
管理体系:企业须制定一个对外公开的政策,承诺遵守相关法律和其他规定;保证进行管理的总结回顾,选定企业代表监督实行计划和实施控制,选择同样满足SA8000的供应商,确定表达意见的途径并采取纠正措施,公开与审查员的联系,提供应用的检验方法,并出示支持的证明文件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