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理论的健康社区营造

来源 :南方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健康社区营造在已有的实践案例和理论研究中,较为注重物质空间的提升,对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引导有限,对运营维护体系探讨较浅.场景理论在城市研究、空间品质提升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注重物质环境,更关注社会组织形态.健康社区是健康城市的“细胞工程”,更是健康场景营造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因此,借助场景理论的新视角,尊重既有标准、指南,探讨健康社区的营造,以期引导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设计实践.分析国内健康社区研究的现状,总结国内外健康社区内涵与发展历程,针对国际上前沿的健康社区关注内容、研究单位、内涵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基于场景理论,对健康社区的物质环境与健康社区中人群的行为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场景理论工具,提出健康社区的五个要素(居民与合作者、社区物质空间、健康服务设施、健康活动、社区价值观念),九个子场景(健康环境、健康居住、健康交通、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健康卫生、健康活动、健康社会、健康政策).同时,对国内外健康社区典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国内外健康社区营造内容进行差异性补充,用以完善健康社区的内容、运营体系.
其他文献
为缓解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提升充电站的经济性,对光储一体化充电站储能配置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充电站电动汽车的负荷特性,结合峰谷电价,制定了储能运行策略.然后通过建立储能配置双层规划模型,保证了充电站负荷最大程度优化的同时实现价格套利.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商业区充电站储能经济性配置方案.将该配置方案与以峰谷差作为优化指标的传统储能配置方案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增加了总削峰量,并将充电站年购电成本进一步降低.
围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众多传统聚落分布其中,从选址布局、场所构建、空间营造等各个方面都显现了人们营造聚落的生态智慧。以围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对聚落的景观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进行分析,揭示传统聚落的宏观环境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因地制宜的聚落择址和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中观环境体现的是“安身立命”的生态智慧,包括满足使用功能的功能性场所和承载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性场所;微观环境则体现“心安理得”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安心舒适的庭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