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治理模式落后,融资困难、缺乏长远规划等诸多问题;针对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问题 对策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在此背景下河北省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旋律。
一、河北省民营企业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开始加快。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达204.6万个,同比增长3.29%;其中民营企业18.6万个,同比增长11.4%;个体经营单位186万个,同比增长2.8%。二是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推动“科教兴冀”战略过程中体现出了主力军的作用。三是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自主发展的基本框架基本确立。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525.3万人,同比增长3.05%,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585.6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约56.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缴税金1152.3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约57%。民营企业的崛起为河北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
企业的研发经费是决定其创新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 研发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是当前全省民营企业成长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1年至2005年河北省R&D/GDP比重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20—23位。总体看来,近几年河北省R&D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强度上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与河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表明经济发展与科技投入出现了背离现象。
(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
河北省民营企业主要是在短缺经济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企业创立时间短、积累少,企业能够用于科技开发的投入较少。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企业主素质不高,短期行为严重,自身也不重视对企业研发的投入。以上两个方面导致企业科技人员短缺,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生产的产品多为大路货,既缺乏自己的特色附加值也不高,产品同质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三)基础条件差,缺乏长远目标
河北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基础条件较差,其中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技术力量薄弱,污染环境严重,产品多为仿造,质量让人担忧。与此同时,工人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导致生产事故频发。此外,企业的定位不清,涉足行业过多,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企业主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缺乏判断和驾驭能力,每年有10%以上的企业在竞争中遭到市场淘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家族企业众多,治理模式落后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当前河北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沿用传统家族制管理模式,原因是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内部统一等优点,容易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虽然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容易形成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人才选拔受到限制、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倾向于实行人治管理。另外,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特点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成为河北省民营企业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五)融资途径少,企业融资难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当前河北省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由于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够完善,通过这两种途径实现融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贷款门槛抬高导致资金需求者“畏贷”。为防范信贷风险,目前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上收信贷审批权,抬高了贷款门槛。二是缺乏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资信评定机制,政府对企业进行资信评定的作用弱化。三是民营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导致金融机构“惧贷”。
考虑到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实际情况,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通过大力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在具体实施环节中尚有许多限制,未能有效改变企业资金短缺现状。同时,由于市场需求萎靡,同行业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利润空间缩小,导致企业周转资金困难,民营企业缺乏资金与正常生产的矛盾更加突出。据了解,80%以上中小企业存在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方面探索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
三、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外部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使民企尽快地摆脱资金不足的困扰,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务之急,应进一步完善对民企的金融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优先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安排发放贷款,不应再区别所有制的性质,厚此薄彼。
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规范税收制度,清理整顿税收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要逐步统一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使各类企业之间税负公平合理,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应加大力度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减少企业负担。
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主的政策、科技、咨询等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尽快建立起省、市、县(市、区)三级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以强化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平台作用,主要用于促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立合作体系,培育创新文化
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有高效的创新系统做支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就是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创新源的作用,加强民营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互动,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与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民营企业本身资源有限、技术能力落后、面临的主要是生存的问题,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尽快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的必备条件。
(三)加快制度创新,完善治理机制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促使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多元化、开放式转变,实现民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的转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民营企业内部进行资本重新设置、调整或界定,使企业现有各生产要素成为资本组成部分,从而使一元化股权变为多元化股权。具体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晰内部产权。对家族制企业,应尽早在家族内部自然人之间界定清楚产权关系。二是实施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可以调动专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防止管理层短视行为,避免管理层以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强化企业激励和约束力量。
(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民营企业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培育骨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民营经济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提高企业知名度,培育知名品牌产品,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经济研究》,1994(06)
②程路. 充分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N]. 人民日报,2004—04—25(7)
③科技部. 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告,(1998—2005)
④李银生,支建民,潘艳蕾.河北省R&D经费概况及“十一五”投入预测,2007-12-26
⑤牛淑珍. 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6):141—143
⑥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
(高明,中共河北省衡水市委党校)
关键词:民营企业 问题 对策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在此背景下河北省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旋律。
一、河北省民营企业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开始加快。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达204.6万个,同比增长3.29%;其中民营企业18.6万个,同比增长11.4%;个体经营单位186万个,同比增长2.8%。二是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推动“科教兴冀”战略过程中体现出了主力军的作用。三是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自主发展的基本框架基本确立。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525.3万人,同比增长3.05%,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585.6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省GDP比重约56.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缴税金1152.3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约57%。民营企业的崛起为河北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
企业的研发经费是决定其创新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 研发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是当前全省民营企业成长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1年至2005年河北省R&D/GDP比重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20—23位。总体看来,近几年河北省R&D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强度上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与河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表明经济发展与科技投入出现了背离现象。
(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
河北省民营企业主要是在短缺经济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企业创立时间短、积累少,企业能够用于科技开发的投入较少。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企业主素质不高,短期行为严重,自身也不重视对企业研发的投入。以上两个方面导致企业科技人员短缺,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生产的产品多为大路货,既缺乏自己的特色附加值也不高,产品同质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三)基础条件差,缺乏长远目标
河北省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基础条件较差,其中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技术力量薄弱,污染环境严重,产品多为仿造,质量让人担忧。与此同时,工人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导致生产事故频发。此外,企业的定位不清,涉足行业过多,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企业主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缺乏判断和驾驭能力,每年有10%以上的企业在竞争中遭到市场淘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家族企业众多,治理模式落后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当前河北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沿用传统家族制管理模式,原因是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内部统一等优点,容易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虽然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容易形成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人才选拔受到限制、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倾向于实行人治管理。另外,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特点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成为河北省民营企业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五)融资途径少,企业融资难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同,当前河北省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由于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够完善,通过这两种途径实现融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贷款门槛抬高导致资金需求者“畏贷”。为防范信贷风险,目前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惜贷,上收信贷审批权,抬高了贷款门槛。二是缺乏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资信评定机制,政府对企业进行资信评定的作用弱化。三是民营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导致金融机构“惧贷”。
考虑到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实际情况,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通过大力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在具体实施环节中尚有许多限制,未能有效改变企业资金短缺现状。同时,由于市场需求萎靡,同行业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利润空间缩小,导致企业周转资金困难,民营企业缺乏资金与正常生产的矛盾更加突出。据了解,80%以上中小企业存在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方面探索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
三、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外部环境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企的支持力度,使民企尽快地摆脱资金不足的困扰,使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务之急,应进一步完善对民企的金融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优先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安排发放贷款,不应再区别所有制的性质,厚此薄彼。
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规范税收制度,清理整顿税收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要逐步统一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使各类企业之间税负公平合理,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应加大力度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减少企业负担。
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主的政策、科技、咨询等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尽快建立起省、市、县(市、区)三级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以强化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平台作用,主要用于促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立合作体系,培育创新文化
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有高效的创新系统做支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就是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创新源的作用,加强民营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互动,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与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民营企业本身资源有限、技术能力落后、面临的主要是生存的问题,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尽快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的必备条件。
(三)加快制度创新,完善治理机制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促使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多元化、开放式转变,实现民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的转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民营企业内部进行资本重新设置、调整或界定,使企业现有各生产要素成为资本组成部分,从而使一元化股权变为多元化股权。具体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晰内部产权。对家族制企业,应尽早在家族内部自然人之间界定清楚产权关系。二是实施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可以调动专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防止管理层短视行为,避免管理层以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强化企业激励和约束力量。
(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民营企业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培育骨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民营经济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提高企业知名度,培育知名品牌产品,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经济研究》,1994(06)
②程路. 充分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N]. 人民日报,2004—04—25(7)
③科技部. 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告,(1998—2005)
④李银生,支建民,潘艳蕾.河北省R&D经费概况及“十一五”投入预测,2007-12-26
⑤牛淑珍. 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6):141—143
⑥马福婷.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950:46—49
(高明,中共河北省衡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