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附13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6月至2015年4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

结果

13例患者中,7例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表皮样囊肿。随访时间为7~103个月,平均(40.5±26.1)个月。11例患者MRI检查未见复发,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或消失。2例患者MRI检查提示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理检查为炎性增生反应,另1例为复发。

结论

中颅窝底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以三叉神经支配区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表现相对特殊,经硬膜间入路近全切除病变能最大地程度保留神经功能,有效降低传统手术所致的常见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总结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血管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2例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患者,其中男3例(14%),女19例(86%)。总结分析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WNB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用Raymond评分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术后30 d行临床随访,
期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15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2例采用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单纯夹闭术1例;其余13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平均随访11个月(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总结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临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33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总结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为88.7%(227/256),发生不良临床结果24例(9.4%),其中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