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析不同运动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该文选取80名某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通过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为期5个月的运动锻炼,以学生形态、技能和身体素质作为研究比较指标,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经过为期5个月的不同方式的运动锻炼后,实验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较对照组学生有所提高,由于对实验组运动强度加强控制,学生的体制健康改善情况要高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2020广州马拉松赛为个案,从招募管理、培训管理、配置管理、激励管理、监督与评估管理、遣散管理6个角度分析该马拉松赛事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现状,并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志愿者构成比例,建立多渠道志愿者招募机制;打造“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特色志愿者培训体系;运用传统和创新元素丰富志愿者激励方式;深化志愿者监督和评估工作,制定双向互动监督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学生的课业压力逐步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教育部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中考和高考体育分值逐渐增加,各地区响应党和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开始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然而基层体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体育教育资源问题在基层体育教育中越发突出.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体育教育硬件资源差距逐步缩小,但实际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以体育资源优势地区带动弱势地区的体育发展,缩小城乡体育教育的差距,消除基层体育教育的基本问题,
我国从改革开放起,党和政府就一直高度重视着体育,大力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为了更好地响应体育强国建设的号召,更快地达成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应当夯实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基础.加大后备人才培养不仅是战略发展问题,更是战术实施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全力实施.该文通过论述当前体育强国建设下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探究其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期望为中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作出贡献.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头孢他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252例应用注射用头孢他啶的住院患者病例,从适应证、给药方案、微生物送检率、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我院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252例病例中,用药合理214例(84.92%),不合理38例(15.08%);微生物送检146例(57.94%),主要为血液标本84例(57.53%),痰液标本42例(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