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洛旺苗族乡矮山河谷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合于冬马铃薯种植,但是,多数群众对冬马铃薯生产的商品意识不强,错季栽培技术掌握不准是迟滞洛旺苗族乡冬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实施以示范推广为主,宣传培训为辅的策略推进洛旺苗族乡冬马铃薯生产发展。
[关键词] 冬季马铃薯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86-02
洛旺苗族乡是典型的农业乡,海拔介于620~1892m之间,年均温10~21℃,年降水1200~1300mm,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全乡总人口近3万人,有耕地2150hm,其中旱地1839hm,水田311hm,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红薯和柑桔等。
马铃薯是一个喜温凉型气候条件的高产作物,薯块播种后,幼芽生长的最适土温为10~12℃,但在7~8℃时幼芽也可生长,植株生长的最适气温为20~22℃,开花最适温度为15~17℃,块茎发育最适温度为17~19℃,低于5℃或高于32℃时生长受到抑制。马铃薯是喜光作物,生长需要光照充足,在长日照下生长快,但在短日照才较利于块茎形成与膨大。马铃薯也是一个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一生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获得高产,一般,亩产2000Kg标准,约需水280t,相当于生长期间419mm的降水,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其中最适生长的是轻壤土,同时还喜欢pH5.6~6的微酸性土壤环境[1]。根据其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洛旺苗族乡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广阔空间,其中海拔在1000m以上的山区适宜春马铃薯栽培,而1000m以下的矮山河谷则比较适合于冬马铃薯栽培,适宜面积800~1000hm2。
1 现状与问题
1.1 生产意识淡薄,种植零星分散,不成规模
由于担心市场销路成问题、缺乏劳动力以及不愿增加投入,对发展冬马铃薯种植的意识比较淡薄,当前种植主要是在一些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有种植,分别比较零星分散,全乡面积在1300~1500亩左右徘徊,实际栽种面积不足适宜面积的30%,而且,单产水平也比较低,平均在660~800kg左右,明显低于同等条件的其他乡镇,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购种比较随意,种薯精选不足,种质偏差
冬马铃薯种植区多地处河谷地带,很不适宜春种,而冬种又不能留种,因此,冬马铃薯种植用种全靠从就近市场购买,由于意识与经济的局限,对购种也不进行认真的挑选,只要能生,有啥就种啥,品种混杂突出,种子质量比较差。
1.3 生产技术欠缺,起垄高度不足,产量偏低
技术欠缺主要表现在播期掌握不准,普遍偏迟,多数在1月中旬播种,部分甚至推到2月初,与高山区的春种较接近。第二是播种深度或起垄高度不够,几乎都为单行,甚至有部分为散种,不仅不利于块茎的生长与薯块膨大,同时,密度也不够,一般净种不足2500塘,套种不足2000塘,比应种密度少14~30%以上。三是没有病虫防范意识,即便是在近年来晚疫病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也几乎不进行防治,认为是4月底5月初的阴雨,是冷露涝灾所至。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外联系不足也是影响冬马铃薯生产的客观原因之一。
2 发展思路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蔬兼顾作物;马铃薯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纤维素,所含能量高于米饭、馒头和面包,与精米和白面相比,其钾、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更高,其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是比较好的一种健康食品。
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在工业上,利用马铃薯块茎可制成淀粉、酒精和葡萄糖等。特别是淀粉可直接提供纺织、造纸,提供制造高级涂料、自溶地膜以及合成橡胶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广泛应用于各项各业。
马铃薯还是重要的畜禽饲料;马铃薯的块茎营养丰富,即可煮熟后喂猪、又可作为饲料喂奶牛、奶羊等。根据有关研究资料50㎏马铃薯,喂奶牛可生产奶40㎏或奶油3.6㎏。可见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它可消化的蛋白质数量仅低于箭舌豌豆,而且高于其他饲料作物,用由饲养家畜、家禽非常适宜。
更直接的是,它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只要适销对路就能够为群众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2.2 精选良种,迎合市场
选种对高产与适销至关重要,冬马铃薯栽培应选生育期在90~105天左右的早熟品种,如威芋3号、会-2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荷兰15号等品种,不仅结薯早、结薯集中、膨大速度快、适口性好、商品薯率高,也适于高产栽培,一般单产可达1500~2000余kg,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也能够迎合市场的需要[2]。
此外,洛旺苗族乡位于彝良县北部,距县城97km,地处滇、川两省五县八乡结合部,是通往镇雄、威信等县的交通要道,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只要品种对路,并发挥早熟的优势,便容易抢占周边市场,销路不成问题。
2.3 科学栽培,节本增效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应实施高产栽培,抢占先机。
2.3.1 精选种薯
薯种选择重量在50~70g、无病虫害、健壮饱满、表皮光滑、形状整齐一直,具备本品种典型特征的薯块。
2.3.2 种薯处理与整地施肥
一是选择地块:有条件的,尽量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且属微酸性的砂壤土种植较好。
二是整地施肥:地块确定后,先进行翻耕预整,亩撒1500kg腐熟的厩肥做底肥,然后进行起垄,最好用起垄机起垄,即省力又能够保证起垄质量,为马铃薯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层。
三是薯块消毒:做好种子处理能有效的预控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切块时,挑除病杂薯,将好薯切块丢成堆,或装于网袋中,用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72%霜脲锰锌等杀菌剂300倍液对切块进行喷淋或浸泡消毒,30分钟后摊开晾干待播。 2.3.3 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适时早播,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正确的播种播种节令应该选择在12月中下旬,最迟不超过1月上旬播种(费乌瑞它可在1月上中旬播种),这样,能够保证在4月初开始上市。
二是适当密植,冬马铃薯的株型比春马铃薯相对偏小,可以适当密植,并拉纯划线,规范化种植,一般按双行条播,其大行距为70~85cm,小行距为35cm,株距30~35cm,亩栽3300~4100塘,每亩用种量200千克,为避免烂种缺塘,可选小薯实行整薯播种。
三是适当深播,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如果盖土过浅,就会造成竟发枝,不结薯,根据薯种的熟性,一般盖土应该达到12~15cm以上,同时,也就是起垄必须达到15~20cm以上(湿区坪地种薯和结薯不应低于垄沟)。打塘后,先放种薯,后施腐熟农家肥,再放复合肥,化肥放在种塘周边,避免烧芽,每亩施500kg腐熟农家肥和20~30kg复合肥作种肥。
四是起垄覆膜,无论是先垄后种或是先种后垄,都要规范化的盖土成垄,盖垄到位,且切忌随意散播。同时,为促进早生快发,提倡冬种覆膜栽培,垄作便于覆膜,膜要紧贴土壤,土壤干燥时应灌足水后抢墒覆膜,膜的四周要盖严压实,防止漏风,以抑制杂草生长。
2.3.4 加强田间管理
(1)破膜引苗:播种后20天左右薯种开始发芽,并露出地面,待膜内出现绿色幼苗时,及时破膜拉出幼苗,边引苗、边用细土将幼苗四周膜口封严,防止膜内温度散失和膜内烧苗,确保幼苗正常生长,出苗后注意防止霜冻。
(2)中耕除草:露地栽培待苗长到20cm左右及时除草,培土垄墒,把松土尽量垄高,使垄高30cm左右,沟理直理通,中耕培土不应少于2次,使马铃薯地下块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与温凉保湿的环境,并利于排水,防止烂薯。
(3)肥水管理:追肥,马铃薯追肥以2次为宜,第1次在齐苗后,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亩用腐熟人粪尿500kg配合复合肥5~10kg进行,第2次在现蕾期进行,亩用复合肥10~15kg,穴施后盖土。后期封行后不宜浇施或穴施,但可施叶面,一般用0.3%磷二钾,或加0.1%三十烷醇混合连喷2~3次[3]。
管水,看墒情进行浇水灌溉,有条件的全生育期可浇水2~3次,其中出苗时浇一次,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3]。
(4)除膜:进入3月份以后,当马铃薯生长到盛花时,气温升高,把地膜除去,并及时进行培土。
2.3.5 病虫害防治
重点针对防控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72%霜脲.锰锌、68.75%氟菌·霜霉威或50%烯酰吗啉等500~600倍液体进行喷雾防治1~2次,分别在现蕾至初花、盛花前夕进行。可结合叶面追肥进行。
此外,对个别有地下害虫为害的地块,可用40%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3%毒辛颗粒剂每亩2.0kg、10%二嗪磷颗粒剂每亩400~500g拌细土15kg在播种时撒塘。
2.3.6 适时采挖
不必等到完全成熟,只需薯块膨大可食,薯皮不易破时即可采挖。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及时上市,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实施错季栽培,提早上市,是农业创收的重要策略。同时,还可实行留套种植,马铃薯收后,在玉米行间扎红薯,待红薯和玉米收获后再种一季秋马铃薯,这样,不仅增加了复种,也为冬马铃薯储备了较好的种源,如此倒茬,比较利于持续发展。
此外,要充分发挥生产效益,还需要多方配合与服务,如:强化服务,技术部门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还需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或可鼓励技术干部入股参与示范带动服务,共但风险,共享利益,或许这才是真正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宾,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http://wenku.baidu.com/view/578435691eb91a37f1115cce.html
[2]马铃薯的施肥方法http://www.chinabaike.com/z/nong/sc/872470.html
[3]石友松、沈树阶,等,湖南常农主编/全国中等农校教材《作物栽培学》P868-930.
作者简介:莫开永(1972.10),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陈吉祥(1963.01),男,高级农艺师,在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主要从事预警监测与绿色防控(保健栽培)工作。
[关键词] 冬季马铃薯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086-02
洛旺苗族乡是典型的农业乡,海拔介于620~1892m之间,年均温10~21℃,年降水1200~1300mm,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全乡总人口近3万人,有耕地2150hm,其中旱地1839hm,水田311hm,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红薯和柑桔等。
马铃薯是一个喜温凉型气候条件的高产作物,薯块播种后,幼芽生长的最适土温为10~12℃,但在7~8℃时幼芽也可生长,植株生长的最适气温为20~22℃,开花最适温度为15~17℃,块茎发育最适温度为17~19℃,低于5℃或高于32℃时生长受到抑制。马铃薯是喜光作物,生长需要光照充足,在长日照下生长快,但在短日照才较利于块茎形成与膨大。马铃薯也是一个需水量较大的作物,一生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获得高产,一般,亩产2000Kg标准,约需水280t,相当于生长期间419mm的降水,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其中最适生长的是轻壤土,同时还喜欢pH5.6~6的微酸性土壤环境[1]。根据其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洛旺苗族乡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广阔空间,其中海拔在1000m以上的山区适宜春马铃薯栽培,而1000m以下的矮山河谷则比较适合于冬马铃薯栽培,适宜面积800~1000hm2。
1 现状与问题
1.1 生产意识淡薄,种植零星分散,不成规模
由于担心市场销路成问题、缺乏劳动力以及不愿增加投入,对发展冬马铃薯种植的意识比较淡薄,当前种植主要是在一些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有种植,分别比较零星分散,全乡面积在1300~1500亩左右徘徊,实际栽种面积不足适宜面积的30%,而且,单产水平也比较低,平均在660~800kg左右,明显低于同等条件的其他乡镇,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购种比较随意,种薯精选不足,种质偏差
冬马铃薯种植区多地处河谷地带,很不适宜春种,而冬种又不能留种,因此,冬马铃薯种植用种全靠从就近市场购买,由于意识与经济的局限,对购种也不进行认真的挑选,只要能生,有啥就种啥,品种混杂突出,种子质量比较差。
1.3 生产技术欠缺,起垄高度不足,产量偏低
技术欠缺主要表现在播期掌握不准,普遍偏迟,多数在1月中旬播种,部分甚至推到2月初,与高山区的春种较接近。第二是播种深度或起垄高度不够,几乎都为单行,甚至有部分为散种,不仅不利于块茎的生长与薯块膨大,同时,密度也不够,一般净种不足2500塘,套种不足2000塘,比应种密度少14~30%以上。三是没有病虫防范意识,即便是在近年来晚疫病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也几乎不进行防治,认为是4月底5月初的阴雨,是冷露涝灾所至。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外联系不足也是影响冬马铃薯生产的客观原因之一。
2 发展思路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蔬兼顾作物;马铃薯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及纤维素,所含能量高于米饭、馒头和面包,与精米和白面相比,其钾、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更高,其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是比较好的一种健康食品。
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在工业上,利用马铃薯块茎可制成淀粉、酒精和葡萄糖等。特别是淀粉可直接提供纺织、造纸,提供制造高级涂料、自溶地膜以及合成橡胶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广泛应用于各项各业。
马铃薯还是重要的畜禽饲料;马铃薯的块茎营养丰富,即可煮熟后喂猪、又可作为饲料喂奶牛、奶羊等。根据有关研究资料50㎏马铃薯,喂奶牛可生产奶40㎏或奶油3.6㎏。可见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它可消化的蛋白质数量仅低于箭舌豌豆,而且高于其他饲料作物,用由饲养家畜、家禽非常适宜。
更直接的是,它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只要适销对路就能够为群众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2.2 精选良种,迎合市场
选种对高产与适销至关重要,冬马铃薯栽培应选生育期在90~105天左右的早熟品种,如威芋3号、会-2号、费乌瑞它、中薯3号、荷兰15号等品种,不仅结薯早、结薯集中、膨大速度快、适口性好、商品薯率高,也适于高产栽培,一般单产可达1500~2000余kg,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也能够迎合市场的需要[2]。
此外,洛旺苗族乡位于彝良县北部,距县城97km,地处滇、川两省五县八乡结合部,是通往镇雄、威信等县的交通要道,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只要品种对路,并发挥早熟的优势,便容易抢占周边市场,销路不成问题。
2.3 科学栽培,节本增效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应实施高产栽培,抢占先机。
2.3.1 精选种薯
薯种选择重量在50~70g、无病虫害、健壮饱满、表皮光滑、形状整齐一直,具备本品种典型特征的薯块。
2.3.2 种薯处理与整地施肥
一是选择地块:有条件的,尽量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且属微酸性的砂壤土种植较好。
二是整地施肥:地块确定后,先进行翻耕预整,亩撒1500kg腐熟的厩肥做底肥,然后进行起垄,最好用起垄机起垄,即省力又能够保证起垄质量,为马铃薯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层。
三是薯块消毒:做好种子处理能有效的预控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切块时,挑除病杂薯,将好薯切块丢成堆,或装于网袋中,用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72%霜脲锰锌等杀菌剂300倍液对切块进行喷淋或浸泡消毒,30分钟后摊开晾干待播。 2.3.3 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适时早播,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正确的播种播种节令应该选择在12月中下旬,最迟不超过1月上旬播种(费乌瑞它可在1月上中旬播种),这样,能够保证在4月初开始上市。
二是适当密植,冬马铃薯的株型比春马铃薯相对偏小,可以适当密植,并拉纯划线,规范化种植,一般按双行条播,其大行距为70~85cm,小行距为35cm,株距30~35cm,亩栽3300~4100塘,每亩用种量200千克,为避免烂种缺塘,可选小薯实行整薯播种。
三是适当深播,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如果盖土过浅,就会造成竟发枝,不结薯,根据薯种的熟性,一般盖土应该达到12~15cm以上,同时,也就是起垄必须达到15~20cm以上(湿区坪地种薯和结薯不应低于垄沟)。打塘后,先放种薯,后施腐熟农家肥,再放复合肥,化肥放在种塘周边,避免烧芽,每亩施500kg腐熟农家肥和20~30kg复合肥作种肥。
四是起垄覆膜,无论是先垄后种或是先种后垄,都要规范化的盖土成垄,盖垄到位,且切忌随意散播。同时,为促进早生快发,提倡冬种覆膜栽培,垄作便于覆膜,膜要紧贴土壤,土壤干燥时应灌足水后抢墒覆膜,膜的四周要盖严压实,防止漏风,以抑制杂草生长。
2.3.4 加强田间管理
(1)破膜引苗:播种后20天左右薯种开始发芽,并露出地面,待膜内出现绿色幼苗时,及时破膜拉出幼苗,边引苗、边用细土将幼苗四周膜口封严,防止膜内温度散失和膜内烧苗,确保幼苗正常生长,出苗后注意防止霜冻。
(2)中耕除草:露地栽培待苗长到20cm左右及时除草,培土垄墒,把松土尽量垄高,使垄高30cm左右,沟理直理通,中耕培土不应少于2次,使马铃薯地下块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与温凉保湿的环境,并利于排水,防止烂薯。
(3)肥水管理:追肥,马铃薯追肥以2次为宜,第1次在齐苗后,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亩用腐熟人粪尿500kg配合复合肥5~10kg进行,第2次在现蕾期进行,亩用复合肥10~15kg,穴施后盖土。后期封行后不宜浇施或穴施,但可施叶面,一般用0.3%磷二钾,或加0.1%三十烷醇混合连喷2~3次[3]。
管水,看墒情进行浇水灌溉,有条件的全生育期可浇水2~3次,其中出苗时浇一次,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3]。
(4)除膜:进入3月份以后,当马铃薯生长到盛花时,气温升高,把地膜除去,并及时进行培土。
2.3.5 病虫害防治
重点针对防控晚疫病,用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72%霜脲.锰锌、68.75%氟菌·霜霉威或50%烯酰吗啉等500~600倍液体进行喷雾防治1~2次,分别在现蕾至初花、盛花前夕进行。可结合叶面追肥进行。
此外,对个别有地下害虫为害的地块,可用40%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3%毒辛颗粒剂每亩2.0kg、10%二嗪磷颗粒剂每亩400~500g拌细土15kg在播种时撒塘。
2.3.6 适时采挖
不必等到完全成熟,只需薯块膨大可食,薯皮不易破时即可采挖。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及时上市,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实施错季栽培,提早上市,是农业创收的重要策略。同时,还可实行留套种植,马铃薯收后,在玉米行间扎红薯,待红薯和玉米收获后再种一季秋马铃薯,这样,不仅增加了复种,也为冬马铃薯储备了较好的种源,如此倒茬,比较利于持续发展。
此外,要充分发挥生产效益,还需要多方配合与服务,如:强化服务,技术部门不仅提供技术服务,还需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或可鼓励技术干部入股参与示范带动服务,共但风险,共享利益,或许这才是真正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宾,洋芋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http://wenku.baidu.com/view/578435691eb91a37f1115cce.html
[2]马铃薯的施肥方法http://www.chinabaike.com/z/nong/sc/872470.html
[3]石友松、沈树阶,等,湖南常农主编/全国中等农校教材《作物栽培学》P868-930.
作者简介:莫开永(1972.10),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陈吉祥(1963.01),男,高级农艺师,在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主要从事预警监测与绿色防控(保健栽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