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金庸先生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盧敦基

  尽管先生的身体不好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对此噩耗仍然没有心理准备。我一直认为,年逾百岁,当今似乎也不是特别稀罕的事吧。所以,报社朋友的电话铃声响起时,我正在电脑前面傻坐着,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等到放下电话,决定还是遵嘱追忆一下旧事吧。

第一次知晓先生小说


  第一次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是在一个非常意外的场合。那是1981年的9月底,我与几位大学同学乘坐费时一天的长途汽车前往黄山旅游。前座有一对年轻夫妻,男的向女伴另一方向的邻座拿了一册书,顿时低头苦读,浑然不理旁边女伴的拉、扯、嗔、怒。
  当时的我虽年轻不谙情事,但也觉得此男人有些过分,于是好奇心起,立身张望,见书中有“陈家洛”三字。当时内地出版的文学书籍并不算太多,我又性喜阅读,对于绝大多数的书,一看内容即能知晓书名,但此书确实未见,所以仍不明所以。待到黄山归来,有同学神秘兮兮地给我一册书,让我不要声张,悄悄地看。这部书是《书剑恩仇录》上册,作者为金庸,纸张粗糙,装帧简单,当时也没在意。读了两三页,真好比林黛玉读《西厢》,直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七八十页后,“陈家洛”赫然出现,此时想起那个男人,也觉并非过分了。
  第二天拿到下册读完,我想到:我也是读中文系的大学生,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只要是有中文版的,也算大致有些知晓。为何这么好的一本书,从未有师友提起,也从未见有文学史讲述?难道是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完全失灵?又抑或是众人皆盲,浑不知该小说为何物?一时懵懵懂懂,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第一次与先生见面


  同样,第一次见到先生,也是一个意外的场合。那是1997年的一个春天。当时浙江大学尚未与杭州三座高校合并,金庸先生当时为浙江大学中文系设立了一个奖学金,该系要举行一个仪式。由于我素喜金庸,名声在外,我的大学同学、系主任徐岱让我代表他们做一个发言。记得那天是4月4日,上午在浙大一个会堂举行了仪式,我发了言;下午是安排在杭州植物园的某处草地上座谈。那天气氛特别轻松,参加者皆以青年教师为主,所以毫无忌惮,我记得我熬不住提了两个久思不解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先生的武侠小说情节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但又合情合理,极为吸引读者。那么这些情节是怎样写出来的?有小报说:先生写作,碰到写不下去的难关,便召集众友,让大家谈情节发展的设想。夜深人散,先生方才下笔,方法是避开所有人的建议。请问先生是真的这样吗?
  先生听罢大笑:“那怎么可能?哈哈哈哈……”
  我也顿时明白,不由惭愧地笑了。当然,真实情况我是很晚才知道的:当时先生办报,经营、写作均亲自为之,写作也只能每天在忙完诸多杂事后匆匆动笔,很多时候是排字工人候在门外的,哪来这许多的悠闲?好事者揣测之词,也是意料中事,但本不应该成为吾辈粗通文学之人的问题啊!事后反思,还是爱之太甚,转为迷惘所致。至于第二个问题,问的虽较内行,没有弄出笑话,但也是人云亦云,不值一提,尽管他的回答对我启示尤深。
  两年后的同一天,我的《金庸小说论》初稿写完。
  2003年,我有幸成为金庸先生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职读博。其间先生多次来杭,经常是午休过后在下榻的酒店咖啡厅找一张桌子,与我们聊上几个小时。或问学业,或评时贤,抑或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当时闻即喜者,也有思考许久方悟者。至于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先生阅后,更是写下长篇批语,指出研究方法方向。在先生的指导下,在就职单位的支持下,我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11年的1月,我与一友人专程赴香港拜见先生。先生在中环一酒店设宴。那天我觉得先生的身体已不如往昔,证据是初次见面时先生打招呼有些迟钝,全不似原先的轻快灵动。但饭吃到一半,先生重焕光辉,有问即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天在场的还有先生家乡海宁市的领导,皆为共同见证。先生座中为我博士论文题字。日后付印,就是用的此题签。
2003年秋,卢敦基随金庸参加在华山北峰举行的华山论剑。

先生在我眼中为何许人物


  先生在我眼中为何许人物?借用一下晚清吴汝纶谈其恩师曾国藩的一段话吧:
  文正公之为人,非一世之人,千载不常遇之人也。吾生乎千载之后,而遥望千载之前有若人焉,吾不能与之周旋也,吾心戚焉。吾生乎百载数十载之后,而近在百载数十载之前有若人焉,吾亦不能与之周旋也,犹之戚焉。并吾世而生而有若人焉,无千载百载数十载之相望,乃或限于形势,或间阻于千里百里之远,吾仍不能与之周旋也,吾心滋戚焉。若乃并吾世而生,无千载百载数十载之相望,又且不限于形势,不间阻乎千里百里之远,而获亲接其人,朝夕其左右而与之周旋,则其为幸也至矣。
  我虽远未朝夕左右,也深知自己之幸运。因为当我写完《金庸小说论》之后,我对先生有了自己的体认。先生已经进入中国文化的伟人之列,当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持续地放射异彩。他不仅创造了中国武侠小说的高峰,而且他的武侠小说完全以现代思想为内核,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他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人!他的文化成就,将长久为后人学习记取!
  社会上不时有人非议先生的武侠小说。对此问题我专门做过思考。确有一部分读者看武侠小说就头晕,以为它脱离现实、胡编乱造。但这实在仅仅出于他个人的兴趣、习惯和爱好。
  事实上《西游记》也有许多人不喜欢,今天还有不少人宣称看不懂《红楼梦》,这种言论作为个人的批评也不甚妥,作为负责任的评论则更是远其甚也。如果按中国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雅俗共赏,先生的小说毫无疑问已在杰作之列。试问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又有哪一人能够以他笔下的人物、故事、词汇、场景等等如此直接、如此频繁地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当然走红一时的文艺作品也经常可见,文学史家的办法是再引入一个时间的坐标,俗称“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先生作品,自1955年乍现人间,至今已有一甲子之久,足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整体轮回。大浪淘沙之下,其余武侠作品大都已经淡出,赢者通吃其实不仅限于商业领域。先生小说之伟大于此可见。呜呼!世运推移兮,哲人其萎。先生之风兮,山高水远!
其他文献
法国《快报》3月6日封面文章  35岁任总统府副秘书长,37岁任法国经济部长,如今40岁的马克隆已成为法国下届总统热门人选。而他跟夫人布丽吉特·特罗涅的浪漫师生恋也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两人的缘分要追溯到20年前。当时,特羅涅是马克隆的高中法语教师。她文学修养深厚,充满热情和活力,深深吸引了马克隆。特罗涅也欣赏马克隆的才情:“他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骑士,结合了罕见的智慧与卓越。”两人顶着世俗压力相恋10
鲍威尔是美国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四星上将,他与著名的激励大师塔玛拉?罗葳私交甚好。一次,塔玛拉在华盛顿的寓所举办私人晚宴,邀请了鲍威尔、奥普拉等一批社会名流出席。当得知鲍威尔如约而至时,她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亲自赶到大门口迎接。  “将军,这边请。” 塔玛拉引着鲍威尔穿过长廊,朝餐厅方向走去。塔玛拉的母亲已年逾七旬,当她知道贵客临门便也上前迎接:“国务卿先生,您是我们十分尊崇的领袖,是这场晚宴最尊贵
清代短篇小说家蒲松龄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除了让他广读经史外,父亲也很注重对他的德行教育,要求他摆放物品要井井有条,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  一日,父亲带着蒲松龄到友人李贤家做客。蒲松龄走进院子时,不由地皱起眉头,院子不小,但杂乱不堪。李贤正躺在藤椅上休息,看到他们进来也未起身,只是摆手招呼他们坐下,让他们自己倒茶。回家的路上,蒲松龄不停地跟父亲抱怨李贤的邋遢和失礼,父亲毫不在意地说:“我和李贤是多年
“冬日的土地,冰冻三尺,无声无息。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照在白雪覆盖的稻田上,反射着明晃晃的光,刺得人情不自禁地蒙上眼睛。”  这是冬至日的下午3点22分,美国人迈克尔·麦尔(Michael Meyer)走在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上,胡子上已经结起了冰碴子。他的目的地是中國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他脚下的这条路叫红旗路。  在新作《东北游记》的开篇,“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麦尔就把我们拉入了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厨师界,有一位“武林高手”,纵横“江湖”超过半世纪,生平难求敌手。他就是于今年年初辞世的保罗·博古斯。這位法餐“教父”在里昂的餐厅连续保持米其林三星的荣誉超过50年,1987 年起创办的两年一次的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被称为美食界的奥林匹克,众多厨艺高手闭关修炼只为一胜惊天下。他厨艺高超,被前法国总统德斯坦亲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途中,他留下很多美食传奇
他首访平壤签下共同宣言,带回两吨松茸  “板门店的春天延续为平壤的秋天,现在该是收获果实的时候。”9月1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以如此感慨开启了对朝鲜的3天访问。这是韩朝领导人今年第三次会晤,也是文在寅首访平壤,使他成为继金大中、卢武铉之后访问平壤的第三位韩国总统。享受诸多“第一次”礼遇  文在寅的平壤之行,充满了“第一次”。  文在寅是9月18日9时许飞抵平壤的。朝中社早上6时许就预告了他访问平壤的
从中国出发,一路向西,到达秀丽的中东欧,再折回辽阔的中亚,正好在地图上形成两段漂亮的弧线。如果放在更大的地理范围里观察,这两段弧线恰巧勾勒出一个走廊的形状。走廊这头,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走廊那端,是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欧盟。  11月25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着经济与安全的双重使命,先至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再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
美国是一个喜欢在别人家门口飞来飞去的国家。2月8日,一架美国军机又在南海和中国军机来了次近距离接触。对于此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言人罗伯特·舒福德是这样说的:“中国的KJ-200预警机和美国海军的P-3巡逻机在黄岩岛附近的国际空域相遇,当时双方之间的距离不足1000英尺(约合305米)。”用他的话说,美军飞机依照国际法在执行例行任务,美国“一直很关心与中国军事力量的不安全接触”,美国会通过合适的外
妙显 绘于佛光山  世间的人,都以为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才有价值,很多人觉得漂亮的衣裳、豪华的住宅和数不胜数的财富才是可贵的。其实,更可贵的东西,是看不到的。那些看不到的东西,需要你耐心地去发现。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反而会像陈酿一样越久越香。  兹将“无形的可贵”,略说如下:  一、精神:我们看一个人,除了身材高矮、五官美丑以外,有无精进、忍耐,以及大勇、大无畏的道德精神,更是重要。精神
前段时间火到爆的ICO(首次代币发行)终于看到了监管的闸门。9月4日,央行、国家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认为ICO“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解释ICO之前,要先说一下比特币。作为全球第一个数字货币,比特币是被一位自称“中本聪”的科技牛人发明,并在黑客与极客圈子里流传开的。而ICO则是另一些“大牛”在这个领域内的创新延续,其本质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