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符号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进墨脱,坚信穿越墨脱的这条路线,是世界上最殊胜的徒步线路的典型代表。
  
  坦率地说 墨脱并不算是一条无比艰险的路 但面临再次穿越,却需要调动更大的勇气
  符号一:领队,背夫,马匹,充足的技术保障与后勤补给
  在穿越的前一天,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大会组委会最终确认 探秘墨脱之旅的队伍由15名队员,3名专业技术领队,12名背夫协作,3匹马构成,以确保“一对一”的后勤保障配比,徒步的队员90%以上是第一次进藏,在此之前有过户外徒步经历的人数也不过半
  徒步将在4天内完成1 28公里途经最高海拔4221米(多雄拉山口).最低海拔1000米以下(墨脱县城)。最低温度零度,最高温度30摄氏度,一天之内的最远行走距离38公里。整条路线呈海拔下降趋势所以一旦上路,基本没有走回头路的机会 所以队员们都对自己即将踏上的“极限起点”充满期待和未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的领队贡嘎先生 在这条路线上已经往返了五十余次。
  符号二:消业、多雄拉垭口、海拔4221米、消融无形的冰川、风马旗、有单间的驿站
  出发的前一天,在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前,支起了欢庆饯行的大帐篷。参加此次徒步大会的所有成员:林芝地区的干部、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三支队伍(墨脱徒步探秘之旅,南迦巴瓦峰及那拉措湖徒步自然之旅、转加拉徒步朝圣之旅)的队员,与当地原住民欢聚一堂。
  篝火熄灭时,夜幕已深。
  接送大家回大本营——派乡客栈的大巴逐一离开会场。其中的一辆发动机早已启动,但迟迟不动。原来是本次活动的两位嘉宾中的李舒平先生(中国登山界的高山病专家)因天黑走错了路,不慎摔伤。李先生被援救的工作人员搀上车,他首先向等待的队员们致谦。
  李先生今天63岁,第一次来南迦巴瓦是20多年前,至今已经是他第四次故地重游,藏区的各大高峰的国家队的侦察与攀登,他都亲历过,高山探险是他从事了一生的职业,而他说徒步墨脱是他此生最后的探险计划。队员们见到头发花白的李先生,都好奇地问,您准备挑战哪条路线?”李先生从容自若地回答,“我走墨脱。”
  眼下,不仅受伤而且丢失了只徒步鞋的李先生,明天是否能在队伍之列,成了一个敏感的问号。
  次日清晨李先生穿上了昨晚在派乡小商店里新买的解放鞋出现在餐厅,早餐时面对队友的劝慰,他一直保持沉默,后来他突然放下碗筷,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既而沉默了30秒,向大家宣布:“放弃徒步墨脱。”随后,释然地笑言:“这一跤是为我消业呢。”
  相信所有相聚墨脱的人,无不是随缘而至的。
  徒步墨脱的队员,挤在卡车的斗里,东倒西歪地感受了1个小时的离心力,终于站在了穿越墨脱的起点——松林口。8个小时之后,当最后一名队员到达第一天的驿站——拉格,距离墨脱的路程仅缩减了四分之一。
  两年前,拉格的驿站还都是大通铺,被褥只能盖在肩以下的位置,离鼻孔远点儿,否则就像躺在解放鞋里。而现在,徒步客与背夫协作的住所区分对待。徒步客的房间由木板隔成了单问、标准间、三人间,每个床铺上被褥都是整洁地叠放着。背夫协作们的住宿环境也在同步改善。这一个环节的变化折射出墨脱路线上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转变。
  符号三:原始森林
  第二天的3。公里从起点拉格到汗密(亦叫“营部”)的行程,是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穿行。
  中国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大雪山西侧、云南怒江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最北端很小面积。我在此行之前,曾经就中国森林面积的分布数据,请教过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首席自然科学家龙勇诚教授 并向徒步大会组委会推荐,希望龙教授能出任此次绿色峰极行动 的嘉宾。但因为时间上的冲突,最终未能达成。龙教授针对我的问题坦言:“我认为也许近10万平方公里。如,通过大熊猫保护工程,就能使近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得到保护。保护滇金丝猴也能使近四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得到保护。但究竟数字为多少,中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很好的估计。其实,中国有沙漠的分布有农田的分布,有湿地的分布,有森林的分布,但就是没有原始森林的分布。这说明对原始森林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自己还没去过大峡谷呢。所以还没有收集有关大峡谷的文件。”
  墨脱正是龙教授所强调的“首先应把中国原始森林保护的紧迫性提出来’的重点区域。没有被大规模彻底砍伐过或没有大规模烧毁过的原生林 即是原始森林,是历经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进化史。分布在墨脱这片原始森林中的生物的生命周期完全听从自然的安排。
  符号四:水汽通道、嘎隆拉隧道、受到慈善家们关注的墨脱完全希望小学
  徒步的最后一日 起点背崩,终点是墨脱县城。
  清晨,萦绕在雅鲁藏布江之上,峡谷之间的流云,是我们为“莲花圣地”——墨脱献上的哈达。最后的这段38公里路程,将一直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迂回前行。
  行进在云雾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正徒步在由孟加拉湾来的暖湿水汽,沿布拉马普得拉河,逆江而上 再由雅鲁藏布江下游逆江北上的水汽通道之中。
  除此之外路途中,时而发出的汽车的鸣笛声,打破了原始密林的寂静,也提示着我们这里即将告别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背崩至墨脱县城已经通了一条简易的公路。这条路除了要延伸至县城 也将贯通扎墨公路(从波密扎木镇到墨脱县城)。
  我们离开墨脱前往波密的行驶途中,嘎隆拉雪山正在经历炸山,来往车辆要限时放行。方方面面的专家将注意力放在这条被称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的嘎隆拉隧道上。在公路的设计中嘎隆拉山隧道是扎墨公路通车的关键,这条长331 5米的隧道,可以将墨脱公路的里程缩短约24公里,更重要的是,它不受气候变迁的影响。规划书上这样写到:嘎隆拉隧道在完成后还将力争抗御6 5级以上地震,隧道错位26厘米之内不影响通行,极寒天气下隧道内径一米内不发生冻结。
  今天的墨脱县城外来人口已经超过半数,当地人的生活已经在渐渐融入现代化之中,家家有电视,有手机,甚至有电脑,洗衣服也用洗衣机,商业区也有卡拉OK,美容院、足疗中心,传统的单一靠人力、马帮背运物资、狩猎、耕种的传统生活方式正一点点蜕变。相信,当墨脱成为交通便利的目的地时,商业形态将提速发展,那时能身临其境感受墨脱的人数将大增。
  
  TIPS
  2009(首届)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大会健行一绿色峰极由西藏林芝地区旅游局、米林县人民政府、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西藏人文地理》杂志承办的“2009(首届)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大会”于2009年10月15日在派镇举行。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线路众多,有的只有当地猎人和职业探险家走过。本次徒步大会选择其中3条线路派镇——墨脱4日,派镇——南迦巴瓦峰登山大本营、天脉之湖那拉措3日,派镇——大峡谷秘境,人类最后的村庄加拉村3日等徒步线。徒步队员是由在全国选拔的60位选手及媒体记者组成。徒步过程中,与NGO组织CNature携手倡导随手环保主义行动,对每个队员都有爱护环境要求派镇至墨脱队员到达墨脱后。队员们代表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TCL等企业向墨脱小学捐赠了图书、刊物以及电视、电脑等。雅鲁藏布大峡谷徒步大会今年还将举行,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想用两到三年时间把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徒步圣地。
其他文献
这里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山和动人心魄的冰塔林,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肥美草原和纵横如织的神秘湖泊,这里有争奇斗艳的奇花异草和罕见稀有的珍禽异兽。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措那湖和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冰川是它永恒的坐标,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和绝世美景的湖光山色是它无尽的诱惑……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美丽的措那湖    措那湖,位于安多县城西南20公里处,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属高原湖泊型自然风景区
在城市客厅的阳台上,我常常会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默默出神,在一幢幢高楼林立的城中,马路上车来车往的喧嚣总让我想起高原上的日子。回想那一望无际的原野、触手可及的白云、神秘的阿里高原,静谧圣洁的西藏仿佛就在眼前!  从拉萨出发,一路向西,迎着高原吹来的风,翻过无数海拔5000米以上的垭口;漫步在神山冈仁波齐的脚下、穿过圣湖玛旁雍措,沿着新藏公路向日土前行。左手边是喜马拉雅山脉,右手边是冈底斯山脉,曾经只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西藏、云南后,进入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全长4909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6100万,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澜沧江位列世界第六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是一条具有内河、界河和跨越多国的国际性河流。早在公元前120年,它就被流域各国作为著名的文化走廊和天然通道,如今它又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与流域范围各国在经济、旅游、科技方面合作往来的重
“对巴松错水下的初探,让我们对高原湖泊有了初步的了解,它还有许多未知,以及许多的生物物种等待我们发现。”  堪称艰辛的下潜  11月份的桑通草原,大地已被白茫的初雪覆盖。身后不远处的雪山,有苍劲黄亮的松林与浓厚的云雾掩映。突然走路的时候,会有成千上万的林岭雀,旋风般不时从身边的雪地与草丛间掠起,再落入不远处,等走近它们的时候,会再次掠起,如此循环往复,并不与人类显得特别生疏,或者特别亲密。有时会有
袁克忠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将人生最重要的时光献给西藏的摄影老兵  在《中国摄影史》1937至1949这个阶段,有一个重要人物的名字多次出现,他就是——袁克忠。袁克忠是一手拿相机一手拿长枪,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战士,多次在战斗拍摄中负伤。他的代表作,拍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夜攻单县》,已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名作。新中国成立后,袁克忠仍然继续用相机战斗。因为组织需要,他八次进藏,
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深知班级常规的重要性,它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强调科学组织一日生活应“建立良好的常规”。幼儿园领导在评价一个班级时也常说“这个班级常规挺好的”或是“常规不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何为良好的常规?建立好常规应注意什么?实际上,班级常规管理中最需要处理的就是规则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在管理中如收得太紧,捆缚了孩子,如放得太开,教育无
2012年7月,我陪同朋友一块乘坐旅游中巴前往纳木错,行至当雄西侧的草原时,同行的游客们在一片彼此关联,大小相若的洞口区域,看到一种没有尾巴、耳朵圆圆的小动物来回出没,时不时警惕地四下观望,待到驻车探视时它们又胆怯地钻回洞里,察觉你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时复又探头打量你一番。  “瞧这高原上还有老鼠呢!”游客甲惊奇地说。“这不是老鼠,是兔子。”游客乙急忙纠正。“哪能啊,这明明是老鼠。”游客甲坚持。“兔子
【摘 要】教研活动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关注学校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导力量,当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用“应付主义”的态度来搪塞学校的教研活动已经屡见不鲜,缺乏问题意识、应变能力、主人翁态度等突出问题,阻碍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笔者立足学校实际剖析教研活动的弊病,并针对活动改进做了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弊病
【摘 要】将学校景观作为课程进行建设,使学校景观成为师生留恋的瑶台、催化研究的平台、展示成果的舞台。师生在与学校景观的“相濡以沫”中,在与学校景观的“如切如磋”中,在与学校景观的“同生共长”中,经历了深度学习,从而让学校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  【关键词】景观课程;实践  怎样的学校才是令人向往的?当我们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字母“lrxw”,“令人向往”与“令人想玩”一同跳了出来。假如两者的逻辑关系
【摘要】问题反映了教学改进的本质需求,课例是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聚焦关键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学研究者基于调研,带领一线教师立足课例,发现、提炼、解决课例中的关键问题,以点带面,实现了教学改进的进阶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关键问题;课例研究;小学英语;单元统整  教学问题普遍存在,而且会随着实际教学情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迭。寻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