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htyr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物理思想方法的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1.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内容与教学模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教师尤其要重视合理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高中物理传统教学中,教师仅是重视知识讲授的教学过程,并且让学生练习习题,导致高中物理有着较为沉闷的课堂气氛。所以,转变高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采取措施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
  2.创设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物理属于有着较强实验性课程,和实际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作用。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工作中,对于科学本质存在回避的情况,常常出现将学习知识硬塞或者就事论事等现象传授给学生,导致有着绝对化的物理概念。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讲解的知识,长时间下去,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有着较大的困难。例如:在对必修课“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进行学习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瞬时速度的基本含义,并且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类型,并且采用书本内的相关知识详细的描述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的方式对该章节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对平均速度出现的改变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采用实验为学生构建讨论、思考、分析、处理实验数字的自主学习过程,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瞬时速度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3.开拓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要想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以及丰富的物理知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为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应该将科学家成功的案例经常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对于科学家获得成功过程中的喜悦与艰难全面了解。根据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较为密切连写的特点,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科知识互相结合,确保提出的主体知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自行车中存在的物理原理”“生活中使用菜刀存在的力学知识”“家庭生活当中常常用到的电源”等方面,根据上述探讨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并且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摩擦力”这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让学生对“自行车中存在的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并且将本章节的小课题进行列举,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学生均会对自行车的尾灯进行研究,让学生将研究的知识相互交流,完成交流后让学生将问题提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着较大的兴趣,对于学习有着较大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钻研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创新能力。
  4.采用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由于物理属于实验、生活相互综合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中通常是教师以按部就班、示范性的动作完成一次实验,接着学生根据教学实验的步骤重新做一次,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为了与教师有着一致的实验结果,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不明白,同时对于实验出现的各项结果、现象也不会认真的思考。要想改变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让学生全方位的研究实验,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是需要将操作仪器的方式进行藐视,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验器材,例如碳水化合物饮料、塑料瓶等实验器材,学生在寻找实验器材过程中,不但能够促进实验能力有效增长,并且促进学生生活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意识得到增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日后的研究、成长、学习等有着较大的帮助。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分组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实验要求将实验设备合理选择,在物理实验时通过表格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结论整理等方式,使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及时找到问题,并且采用所学的知识将问题全面解决,让学生对于物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确保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动手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课堂全过程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等方面的方式进行全面掌握,确保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着创新的教学精神,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创造潜能得到全面开发,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互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赵艳荣.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杨鹏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
  [3]卢丽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其他文献
【摘 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写字教学对全面育人的奠基作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始,指出当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字育人 思考 实践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字教学,不仅培养学生正确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创新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培养 提高 美术教学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上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新型人才的培养迫使我们改变教育理念,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富有创造性,就是让学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性英语,越来越迫切地受到中国社会的需要。但中国大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本文从德西效应出发,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反思研究,得出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德西效应 心理学 大学英语教育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国际其他经济体的关系较过去任何时刻更加紧密。而作为世界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日益突显出其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绚烂的阳光、明净的河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这些都有颜色和光亮。而高山大海、鸟兽虫鱼、楼房院落、车船道路,它们有形体样子。像狂风呼啸、虫鸣鸟叫、山谷回响,我们可以听到它们的声音。这些景物影响着环境,装点着生活。这些景物都是小学生需要观察和描写的对象。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够突出人物的形象,创造环境气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更生
“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其实他们就像是迟开的“花朵”,如何让他们也能灿烂、娇艳?我认为,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爱”和“心”。   “让这里没有害怕”——用爱营造无恐惧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另辟新径,探索出有别于传统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和以校内社团活动为平台等教学措施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 德育 高效 社团 文化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班级德育工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对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段落结构,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教学必然会牵涉到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它不仅包括阅读中的一些阅读技巧: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
数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深层知识,它具有全局性,是数学的灵魂。初中学生掌握好数学思想,可以提高各种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重视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地规定为数学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前预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课前预习做好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有了基础。在此,笔者通过本文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