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别审美的大学生观影心理和消费机制研究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进入电影文化生产领域,依靠身体叙事所带来的奇观展示,将性别审美符号化,成为当下电影的吸引力.“小鲜肉”“CP”“反串”等概念将传统的性别关系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和重构,模糊了同性与异性的界限,给观众带来了异样的银幕体验.大学生群体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在电影的成长叙事范式和青春怀旧文化营销中构建起沟通的媒介,不仅完成了大学生自我的身份认同和情感体验,满足了他们的观影欲望,也为主流商业电影的营销美学提供了叙事范本.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日报》作为国家官方新闻媒体,通过漫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医护工作者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情景.基于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互动、构图三个层面分析《中国日报》英文版发布的两幅新冠肺炎疫情漫画可知,其蕴含着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战争的多模态隐喻,激发了公众对战争场景的想象,映射着抗疫的艰辛和残酷,体现了共同抗疫、科学抗疫的理念,反映出中国崇尚集体主义、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
近两年短视频平台与综合视频网站都在向对方的领域延伸,加速布局微短剧产业.对众多视频平台播出的典型微短剧进行研究后发现,微短剧在总体上表现出制作专业化、时长短节奏快、竖屏传播为主以及投入成本低等特征.微短剧行业也面临着诸多考验.除了内容品质不高、盈利模式不够成熟外,行业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运作标准和规制体系.未来微短剧的发展,需要微短剧平台、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公众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