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肉搜索”现象的伦理道德学思考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互联网现象。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惩恶扬善等具有有益之功;另一方面由于搜索者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丧失,产生的非理性、非道德行为,又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伦理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技术;伦理道德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利用人工参与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1】。而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接受网络科技及其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带来了许多新的伦理难题和道德问题。
  一、“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学探析
  王永强、张曙光撰文《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引述Google为人肉搜索定义时感慨说:“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实状况,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幷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2】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技术善的使用,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福利,它不仅能帮助人们释疑答惑、寻亲找友、弘扬真善美,还能使一些龌龊行为无处可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3】。引发众网民展开“人肉搜索”的事件多属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人肉搜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协作调查,最终在道义上进行惩恶扬善,从而达到自发地重构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此,有人说“人肉搜索”是社会伦理道德裁判的“定音槌”。
  但是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伦理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人肉搜索”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惨杂了许多人性化的因素,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搜索者丧失了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人们的不文明语言便在网络中比比皆是,道德自律这时候就显得非常的乏力【4】,致使人肉搜索事件陷入极端伦理道德批判、自居伦理道德高点而挥舞伦理道德武器攻击他人的虚伪和残忍。
  二、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
  在某些人肉搜索事件中曾出现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及谩骂,甚至有些人肉搜索事件还发展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导致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网络伦理危机。透过形形色色的人肉搜索事件,我们能够看到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伦理关系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使用“人肉搜索”中的人的行为,仍然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比彻姆(Beauchamp)和查尔瑞斯(Childress)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等四项原则,上述原则不仅适应于生物医学伦理学,而且在网络伦理学中亦可使用。【5】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急需界定什么网络行为是遵循法律规范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2009年1月1日,天涯杂谈、猫扑大杂烩以及豆瓣的人肉搜索引擎小组,出现了一条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称此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网络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在人肉搜索中,我们要倡导人的道德自律精神,自觉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幷加强网络制度建设,使得网民在网络空间活动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柏林.《你需要搜什么 请告诉我》[J].电脑迷,2006,(14).
  【2】王永强,张曙光:《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http://tech.sina.coin.cn/i/2008-05-03/01442172725.shtm1.
  【3】胡小安.“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J].科协论坛,2009,(11).
  【4】李建军,刘会强.“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J].当代传播,2009,(3).
  【5】理查德·斯皮内洛.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
其他文献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有效提问的策略有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  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
期刊
采用加热方法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在沸腾状态下使其浓缩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蒸发操作于泛应用于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芤装置的关键设备为降膜蒸发器,下面以三效逆流降膜蒸发生产50%烧碱为例,论述均匀成膜在降膜蒸发器中的重要性。  一、降膜蒸发工艺流程  碱液由泵经换热器加热后打入蒸发器的顶部,经液体分布器进入蒸发室列管,碱液在加热管内成膜状流动并与管外热载体进行热交换。料液中的水分被蒸发
期刊
小学数学在教学上非常活跃的,涌现很多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中有继承发展的传统经验有教改的新鲜经验,还有引进了国外的教学经验,我们都应该加以学习,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这些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要善于总结,善于吸收,教学的成功来源于实践,实践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实践中感受获得收获,把积累的感受和收获总结起来,就是教学的经验,从而加深对数学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在吸
期刊
音乐教育的本身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需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课中巧妙的利用打击乐器,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从单纯的“教唱歌”变成“动、唱”结合,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音乐中真正动起来,确实起到了调动学习欲望,开阔视野,提高音乐素质的作用,同时也对发展“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放飞思维,在玩中创造体验  在音乐课中,让学生把身
期刊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
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期刊
对于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刚接触的新学科,其他学科学生已经适应了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而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科目特点要求知识记忆更多、更杂,只有适应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才能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益。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教科书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
期刊
如何改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每一个音乐老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筐,没有什么装不下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这样解释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美育”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
期刊
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任务特别繁所。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所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
期刊
【摘要】“导学稿导学”这一方法,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导学稿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适用的。其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如下:1、引导自学;2、适时解疑;3、教师精讲;4、反复演练。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稿导学;操作方法  在我们的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