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互联网现象。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惩恶扬善等具有有益之功;另一方面由于搜索者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丧失,产生的非理性、非道德行为,又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伦理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技术;伦理道德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利用人工参与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1】。而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接受网络科技及其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带来了许多新的伦理难题和道德问题。
一、“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学探析
王永强、张曙光撰文《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引述Google为人肉搜索定义时感慨说:“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实状况,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幷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2】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技术善的使用,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福利,它不仅能帮助人们释疑答惑、寻亲找友、弘扬真善美,还能使一些龌龊行为无处可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3】。引发众网民展开“人肉搜索”的事件多属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人肉搜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协作调查,最终在道义上进行惩恶扬善,从而达到自发地重构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此,有人说“人肉搜索”是社会伦理道德裁判的“定音槌”。
但是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伦理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人肉搜索”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惨杂了许多人性化的因素,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搜索者丧失了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人们的不文明语言便在网络中比比皆是,道德自律这时候就显得非常的乏力【4】,致使人肉搜索事件陷入极端伦理道德批判、自居伦理道德高点而挥舞伦理道德武器攻击他人的虚伪和残忍。
二、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
在某些人肉搜索事件中曾出现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及谩骂,甚至有些人肉搜索事件还发展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导致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网络伦理危机。透过形形色色的人肉搜索事件,我们能够看到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伦理关系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使用“人肉搜索”中的人的行为,仍然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比彻姆(Beauchamp)和查尔瑞斯(Childress)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等四项原则,上述原则不仅适应于生物医学伦理学,而且在网络伦理学中亦可使用。【5】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急需界定什么网络行为是遵循法律规范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2009年1月1日,天涯杂谈、猫扑大杂烩以及豆瓣的人肉搜索引擎小组,出现了一条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称此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网络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在人肉搜索中,我们要倡导人的道德自律精神,自觉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幷加强网络制度建设,使得网民在网络空间活动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柏林.《你需要搜什么 请告诉我》[J].电脑迷,2006,(14).
【2】王永强,张曙光:《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http://tech.sina.coin.cn/i/2008-05-03/01442172725.shtm1.
【3】胡小安.“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J].科协论坛,2009,(11).
【4】李建军,刘会强.“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J].当代传播,2009,(3).
【5】理查德·斯皮内洛.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技术;伦理道德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利用人工参与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一种机制。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1】。而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接受网络科技及其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带来了许多新的伦理难题和道德问题。
一、“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学探析
王永强、张曙光撰文《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引述Google为人肉搜索定义时感慨说:“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实状况,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幷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2】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技术善的使用,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福利,它不仅能帮助人们释疑答惑、寻亲找友、弘扬真善美,还能使一些龌龊行为无处可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3】。引发众网民展开“人肉搜索”的事件多属于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人肉搜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协作调查,最终在道义上进行惩恶扬善,从而达到自发地重构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因此,有人说“人肉搜索”是社会伦理道德裁判的“定音槌”。
但是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伦理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人肉搜索”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惨杂了许多人性化的因素,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搜索者丧失了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人们的不文明语言便在网络中比比皆是,道德自律这时候就显得非常的乏力【4】,致使人肉搜索事件陷入极端伦理道德批判、自居伦理道德高点而挥舞伦理道德武器攻击他人的虚伪和残忍。
二、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
在某些人肉搜索事件中曾出现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及谩骂,甚至有些人肉搜索事件还发展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导致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网络伦理危机。透过形形色色的人肉搜索事件,我们能够看到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伦理关系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使用“人肉搜索”中的人的行为,仍然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
比彻姆(Beauchamp)和查尔瑞斯(Childress)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等四项原则,上述原则不仅适应于生物医学伦理学,而且在网络伦理学中亦可使用。【5】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急需界定什么网络行为是遵循法律规范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2009年1月1日,天涯杂谈、猫扑大杂烩以及豆瓣的人肉搜索引擎小组,出现了一条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称此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网络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在人肉搜索中,我们要倡导人的道德自律精神,自觉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幷加强网络制度建设,使得网民在网络空间活动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的存在,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柏林.《你需要搜什么 请告诉我》[J].电脑迷,2006,(14).
【2】王永强,张曙光:《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http://tech.sina.coin.cn/i/2008-05-03/01442172725.shtm1.
【3】胡小安.“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J].科协论坛,2009,(11).
【4】李建军,刘会强.“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J].当代传播,2009,(3).
【5】理查德·斯皮内洛.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