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试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y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受到广泛重视.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阻碍.因此,相关的教育学者对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立足于学生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提出了分层教学法.本文先阐述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应用
  引 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年龄较小且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轻松地学好这门学科,学生自身必须要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每一个小学生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个知识点某些学生并不用教师讲太多的理论就能自己学会,还有一些学生就算教师讲解的再通透也无法理解.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有些小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便会在课堂上装作仔细听讲,但实际是在课上开小差.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比较单一,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降低了整体课堂效率.在融入分层教学法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所以推行并深入创新与完善分层教学法在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有必要的[1].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小学生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整理出他们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学习现状,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再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以此来开展分层教学.
  (一)对数学知识结构分层处理
  相对来说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知识以后增加教学难度.因为当学生学会基础的知识理论以后,会在内心深处形成自信心和荣誉感,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增加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的时候,教师一般会先带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关概念,还有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当学生能够将其有效掌握以后,教师还会带学生做课后习题,这样他们也就初步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分层,把那些简单的知识概念还有课后习题分为一个层次,讲解完以后进入到下一个层次,就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给学生构建情境,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就是扩展部分真实案例.这样做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的目的就是小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并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对数学问题分层处理
  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是一个充满艺术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会按照知识点提出多个层次的问题,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困难,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融入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增加问题难度以后学生会进入思考状态,这也是一个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过程.还有就是提问环节,要多突出那些比较腼腆的小学生,要求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让课堂达到真正的平衡[2].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一般都会从教材入手,为学生展示教材所提供的图片.但是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设备,制作PPT课件,将本章节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给学生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图形有关的物体,比如电视机、空调还有足球,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学生会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说出电视机是正方形的、冰箱是长方形的、足球是圆形的.这样一来也就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第二个层次是教师将教材上的图片还有概念展示给小学生,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应当进行科学引导,保证学生都能掌握其中的内容,然后给他们设置问题,将这些简单的图形变得复杂你们还能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接下来教师就为学生展示网上所收集的各种图片,比如奥运五环、几个正方形箱子叠加在一起等让学生展开观察,这时有些学生就能找到规律,说出奥运五环就是5个圆形组成的,当他们能够找到其中的一个规律以后就能分析出其他图形的特点.这种分层教学方式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数学要求的分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都会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理解能力强,当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很快便能掌握,但也有些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选出一名组长.讲解小数乘法知识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学生统一听讲,教师讲解完以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提前分好的层次围绕在一起,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已经在教师的讲解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能自主进行计算,教师要求第一个层次的学生自己做课后习题然后由组长带领对比答案.接着是给他们出有难度的小数乘法练习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有难度的前提下产生探究积极性[3].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需要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讲解,接着要求这些学生做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差且理解和接受能力都不高,教师讲解的小数乘法内容他们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展开重复讲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表现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概念还有技能技巧.之后,教师引导他们进入课后习题训练.通过教师所实施的分层教学法能够对班级内每一名学生达到针对性教育,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四)教学时间的分层
  我国每一个阶段的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45分钟左右,课堂时间有限,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当对时间也展开分层.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中会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教师在时间上的安排应当从整体上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统计图然后能够制作扇形统计图.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把课堂时间安排成用10分钟了解和熟悉扇形统计图的样貌和特点,15分钟是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然后学生跟着模仿.最后20分钟是教师提供数据,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相交流合作和讨论基础上完成扇形统计图制作[4].
  (五)课后练习的分层
  我们都知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那么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应当进行分层.教师需布置三套作业,一套是全班学生都需要做的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题,一套是思考题(每天都要做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最后一套是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由教师制订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不断积累知识,从而在长期的训练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5].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数学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分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积极创新与完善,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彦翰,朱颖.探究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51-152.
  [2]雷宏強.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J].家长,2021(08):22-23.
  [3]冯辰晨.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异步教学的措施研究[J].新课程,2020(51):64.
  [4]王爱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75-76.
  [5]辛海波.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J].读写算,2020(29):118-11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如今中学生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初中数学老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完善,引导初中生自觉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本文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作探究;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及逻辑性,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困难,加上很多
【摘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并且在不断训练中走向成熟.在这当中,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影响最为突出,这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息息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任务将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本文重点分析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逻辑思维;初中生;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抽象、推理、综合、分析、判断、概括、比较的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
【摘要】通过对几种解决斜率问题的方法的对比,凸显“斜率方程法”的妙用,并运用“斜率方程”解决一类椭圆中的斜率问题,并将该结论推广.  【关键词】椭圆;圆锥曲线;斜率方程;二次齐次式;斜率之和;韦达定理  圆锥曲线中有关斜率的问题是高考的常考点,2017年和2015年的全國Ⅰ卷理科数学第20题都与之相关,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是联立方程组,利用韦达定理进行化简求值,合理转化化归,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代数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欧洲(表1)和北美(表2)已启动55个项目超前研究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技术(CCUS),目标瞄准未来万亿元的碳减排市场,抢占技术与市场先机。本刊列出这些项目,供我国有关部门、企业和科技人员参考,追踪国际动态,研发自己的技术,做到未雨绸缪。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更加科学、更加规律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所用到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将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