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网篮的胆管取石效能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e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国产取石网篮与进口同类产品在成功率和性能上的差异。

方法

随机将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2组分别使用国产网篮及进口网篮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操作,观察指标包括套取结石的难易程度、牢固度,网篮的透视清晰度、耐用性、插入性,以及操作者的主观感受等,每项评分1~5分,分别计分后计算评定。

结果

国产网篮的透视性、乳头插入性能略优于进口网篮,而张开程度、套取难易程度和套取牢固度略逊于进口网篮,但2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网篮的耐用性、肝内胆管插入性、操作者和助手的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产网篮的操作性能与进口网篮相当。

其他文献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各种原因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并发消化道出血,是肝脏疾病中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大原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对有关PHG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诊疗科发现并ESD切除的非十二指肠乳头的原发性早期十二指肠癌患者9例临床资料,观察ESD治疗该类疾病的疗效。结果9例患者病变长径(1.01±0.63)cm(0.3~2.5 cm),切除标本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往主要用于遏制局部肿瘤。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内镜下新型RFA探针的出现,RFA用于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就RFA治疗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胆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类少见且特殊的胆道系统肿瘤,以胆管黏膜上皮乳头样或绒毛状增生及分泌黏液引起的胆道梗阻为主要特征,可进一步浸润发展成腺癌。本例由SpyGlass发现,经外科病理证实为胆管黏液性乳头状腺癌伴胶样癌浸润。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钛夹用于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术前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3日—2019年12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肿瘤行单纯结肠镜定位及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者124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单纯结肠镜定位、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与肿瘤实际位置的一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腹腔镜手术中,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明显低于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6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539例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n=88)和非抗血小板治疗组(n=451),2组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行卡方检验。再根据所用抗血小板药物将抗血小板治疗组分成拜阿司匹林组(n=59)和氯吡格雷组(n=29),并与非抗血小板治疗组一
本文报道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胰腺包裹性坏死开窗引流术失败的患者,术中及时行补救措施(经胃于囊腔内置入鼻-胰引流管),最终实现囊肿引流,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脉管瘤临床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尤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回盲部脉管瘤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过程,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s,EGCs)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未分化型EGCs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9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病理诊断符合EGCs的老年(≥65岁)患者,以分化型EGCs为对照,比较分析未分化型EGCs(即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用Logistic回归对老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