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口中的“扁食”是馄饨还是饺子?等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x199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口中的“扁食”是馄饨还是饺子? 沧溟道人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北方特别风行,不过,出现“饺子”这个专有名词,已经是很晚近的事儿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饺子还不叫饺子,而是被称为“饺饵”“粉角”“角子”“扁食”等等,直到明清时期,才确立了“饺子”的称呼。
  说到这里,可能福建等地的朋友就会不乐意了:这“扁食”指的明明是馄饨,怎么突然又变成饺子了?的确,在福建等南方地区,馄饨才被称为“扁食”。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人口中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
  “扁食”,或曰“匾食”,这个名称,最迟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三朝北盟会编》中有记载:“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被金国人俘虏的宋朝徽钦二帝,所吃的金国“御膳”,竟然是馄饨和扁食。在这里,馄饨和扁食是分开记录的,那么,馄饨与扁食就应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了。无独有偶,明朝的《酌中志》,也将馄饨与扁食分成两种不同的东西:“此月,糟腌猪蹄尾、羊肉包、扁食、馄饨。”
  扁食既然与馄饨不是一个东西,那它究竟是不是饺子呢?《酌中志》对“扁食”的描述,可是太简略了,只有三个字:“水点心”。这水里的点心可多了去了,谁知道水点心是不是饺子呢?幸好,作者还补充了一笔,说当时的明朝宫廷过新年时,会在某一个扁食的馅儿里包上碎银子或是铜钱,吃扁食的时候,谁吃到这个包着铜钱的扁食,谁来年就会有好运气(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上一年之吉),这个习俗,如今北方过年吃饺子时仍有留存,看来这个“扁食”,与饺子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是,清朝人写的《六道集》中,却又说了:“馄饨……内有饀(馅),或圆或匾(扁),亦名匾食。”怎么到了清朝,扁食又变成馄饨了?这个变化多端的“扁食”,到底是馄饨还是饺子呢?
  《清稗类钞》里的一句话,倒是无意间做了解释:“北方俗语,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
  什么是“饵”?其实,“饵”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糕饼。而“饺子”“馄饨”“锅贴”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带馅儿的面饼。所以在最初,这些东西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它们互相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如今这么明显,所以在古代,饺子与馄饨,其实都可以称作扁食,“扁食”二字,就是对“面皮里包馅儿”的食物的统称,至于你到底是把馄饨当作扁食,还是把饺子当作扁食,那就随各人的意了。
  “雕虫小技”原指一种书法 刘锴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起装饰作用,突显一种美感。
  虫书起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到了王莽统治时期,则将“秦八体”变成了“汉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说明当时虫书还是大行其道的。
  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它们多刻于兵器、铭器、容器、玺印、瓦当等上,如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
  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波及中原一带。从目前国内出土的相关文物上看,虫书这一书体兴盛于古代的吴、越、蔡、楚、曾、宋、齐、徐等国。由于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使得当时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书法技艺,久之,学、写的人越来越少,虫书便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夺走了锋芒,最终逐渐沦为一种“华而不实”“难而无用”的字体,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尤其是到了汉末,虫书居然被装点在大纛旗幡上,以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作为国家、宗教、军队、将帅的表征。此时的虫书虽曰“书”,但从本质上讲,已经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图腾”了。
  作为一种古字的特殊书写方式,虫书虽然无法在书本上一展身手,但其超强的书写技艺,却在中国古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實乃下一番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北史》中载,有着“北地三才子”之美誉的北齐史学家、文学家魏收擅长虫书,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的虫书神技自叹弗如:“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其他文献
“砰”!班主任走进教室,把教科书狠狠砸在讲台上,讲台痛苦地发出一声巨响。刚刚还窃窃私语的同学立刻坐直身子,不由自主地用惶恐疑惑的目光看着满脸怒气的老师。  班主任审视同学们良久,摁在教科书上的手收紧又放松,张了张嘴,无力地挤出一句话来:“最近出现对答案现象,请参与的同学自觉起立……”老師的脸色很苍白,好不容易使劲儿说出来的话,到了嘴边,还是颤抖着声音咽了下去。但同学们听得一清二楚,心凉了半截。大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两个月了。地面上最牵挂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员医生”,石宏志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宏志常伴航天员左右,无论是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组合体试验甚至是外场试验,航天员各训练现场总能看到她娇小的身影。相比在地面,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状况更令她牵肠挂肚。   航天员像鱼儿一样在太空舱里遨
(二)  对于纥古来说,这又是辛苦的一天。今日兄长阿鲁桓给他安排的训练量比平常更大些,累得纥古一躺下就昏昏欲睡,但浑身剧烈的酸痛感又让他睡不踏实。迷迷糊糊中,帐篷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脚步声渐近,像是鄱多罗,来人急切地说:“阿鲁桓,阿鲁桓,大汗那儿来了个南朝大臣……”声音有些大,纥古皱了皱眉头,艰难地往里面翻了个身。  “嘘!纥古睡了。”兄長压低愠怒的嗓音。  “是。”鄱多罗应了一声,压低声音继
此时,我的娘亲大人正在商场试衣间里换衣服,我在外边悠闲地吃着冰棍。五分钟后,只听“哗哗”一下帘子被拉开了,一中年妇女,身着宝蓝色套裙,头戴亮晶花,身材适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观之可亲。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我的老妈,一个可爱、和蔼、爱购物、爱追剧、爱生活的娘亲大人。  首先,为什么叫娘亲大人呢?这是因为老妈太爱追剧了,以至于我借用《芈月传》里对妈妈的称呼来叫我老妈。如果我在房间里写作业,那么她一
十年磨一文,执笔如执刀,在长久的静寂中迸发出一声呼喊,震撼世界。  ——包容  新生代感言  文字是沉默的,却能于无声中发出一声呐喊,给我前行的力量。  我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从中汲取灵感与力量。从诵诗到写诗,背赋到作赋,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痴迷。随着学习的深入,它们更让我敬畏。一开始,我最喜欢李白,后来喜欢李煜、柳永,如今更爱嵇康。我想,我喜欢的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是李煜“世事
说起来真像是一场梦,说得确切一点,那是我的一场童真年代的“糊涂梦”。   我于1946年从农村到北平求学,插班于西四北小学六年级。一天,我们正排队准备进课堂时,站在我后排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我不知何意,便回过头去好奇地寻找笑源。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刘惠云的女同学,朝同学们大声喊道:“笑!有什么好笑的,人家是从农村来北平求学的,你们就……”我立刻不安起来,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乡下,难道同学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来不会后退。”他说。他曾饱受质疑,婚姻不幸,遭受嘲笑和羞辱,可他凭借高尚的人格和出类拔萃的才华,终于赢得了尊重。他的精神滋养了我。  在神秘的西藏,我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是他给了我动力。  去羊卓雍错的那天,汽车驶离拉萨拐到一条弯曲的山路,山路高而陡,偶尔可见泥石流的残迹。低头是万丈深渊,抬头可与神灵对话,朵朵白云从车身两旁飘过。爸爸开着车,他热情高涨,而我的心却随着颠簸的汽车
“那个……女儿呀,你确定要这么做吗?这……”半梦半醒间,我隐约听见余老爷在说话,语气犹疑。  “爹,今年的赛鸟会咱们一定得参加,您不是比我还清楚,咱家要是还不能拿回‘鸟圣’之名,就守不住这座宅子了!”  “可,这木偶之鸟,你从没做过,爹知道你天赋极好,但,万一……再输一次还不如就不参赛了吧。”  “爹,您放心,前些天找到的那本先人笔记写得很清楚,我一定可以做出木偶之鸟,重振余家威名。”  “但,女
明代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出名火热,但要论火爆整个晚明年间的“商业活动”,却首推赌博。   虽说明朝开国时,曾对赌博风气重手狠打,《国初榜文》记载,明初老百姓赌博要断手,官员赌博要罢官。以至于二百年里,明朝人听到“赌”字就哆嗦。可万历皇帝亲政后,上朝都没心情,“抓赌”也懒得做。《酌中志》更记载,万历皇帝本人就是此中行家,经常在宫里开赌,招来“司礼监掌印”“东厂秉笔”等一干太监,得空就赌得天昏地暗。如
一个夏日的午后,一阵蜂鸣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抬頭望向窗外寻找声源:几只蜜蜂正围着一朵广玉兰,它金色的花蕊俏立在雪白的花瓣间。  我不禁走到窗边,凝视着这株孤芳自赏美得不可方物的广玉兰。在阳光的抚摩下,它的叶片越发青绿,它的花色越发纯洁,互相点染,宛若碧空里的星星。那被碧叶簇拥的花朵,是冬天未下完的雪着陆在枝头,还是白玉磨成的勺,盛满了阳光?也许是看久了的缘故,那花瓣的边缘竟沾有丝丝翠意,慵懒地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