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冲击波:自行车第一镇的衰落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通往全国闻名的自行车之乡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的公路上,“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的招牌矗立在道路两旁。但进入王庆坨镇之后,“自行车之乡”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自行车,而是萧条的场景——稀疏的人口、随处摆放的自行车,当地大多数人的骑行方式仍以电动车为主。直到在镇子外围大约五六公里接二连三出现“自行车厂”字样的仓库和厂房,才让人有了“自行车之乡”的感觉。
  王庆坨镇镇中心以北五六公里,“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区已人去楼空,只留下空荡荡的大厅,外围则被杂草占据。王庆坨镇西部,特别是时代广场以西,聚集着数十家自行车和电动车经销商,时代广场以东也有10余家销售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到达时已是傍晚,几乎每家店铺都空无一人。

共享单车的口碑“并不好”:“很多厂家都恨死共享单车了”


  天津美邦车业办公楼位于王庆坨镇一街,与这栋辦公楼毗邻的还有数家中小规模的整车和配件加工厂,规模稍大的美邦车业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之一。
  2017年上半年,传出美邦车业接到来自小蓝单车40万辆大订单的消息。但这一合作关系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便以3万余辆的“成绩”草草收场。小蓝单车于2017年下半年陷入困局,美邦车业终止合同后仍有价值几百万元的物料难以找到销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去探访时,整栋楼都少有工作人员的身影,门口负责保卫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都不在了,去哪儿了不知道”。记者随后致电美邦车业的办公电话,电话提示“此号码已不存在”。
  “美邦是王庆坨镇里规模较大的一家加工厂,走的是技贸路线,共享单车基本都会找这样的厂商合作,但他们给的订金都很少,最多30%。”凯斯顿(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下称“凯斯顿”)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共享单车的生产和供货链条为:单车品牌、代工厂和工厂下游的供应商,无论单车品牌是否拖欠货款,代工厂都需要向供应商交采购零件的费用,否则只能宣布倒闭。待足够的资金给供应商后,代工厂再利用手中的存货向单车品牌“要债”,“如果能要来就要来了,如果要不来也只能拖着。这就看代工厂的现金流是否充足,足够周转了。”   这位负责人介绍,在共享单车风生水起时,王庆坨镇有工厂开足马力疯狂生产,但之后的结果表明,共享单车的口碑“并不好”,很多厂商不再与之合作。“一方面拖欠货款,一方面挤压了来自旧客户的需求,很多厂家都恨死共享单车了。”
  也有提前预判出共享单车“不靠谱”而没有蹚这一滩“浑水”的厂家。天昊自行车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以往1000辆车的订单就可被称之为大订单,而共享单车动辄几万辆甚至几十万辆的大生意,不是中小规模厂商能承受的。“据我了解,一些單车品牌也会在零部件方面与规模不大的厂商合作,但我们没有参与,现在来看当时的预判是准确的。就目前的情况看,美邦将小蓝的债务要回来的可能性很小。”该负责人说,当时他认为订货量越大的客户越不靠谱,因为生产周期被拉长,也延长了回款周期,以天昊的实力和规模,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我们小本经营,能接个一两百辆的订单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进入下行期时,不受大型厂房机器拖累的中小规模厂商,生存境遇反而好过规模巨大的大型加工厂。“厂房和车间是我们自己的,人员基本也是自己的,这才能够得以维持。真要是通过向银行借债来维持厂房和车间的运转,那就太难了。”凯斯顿负责人说。

自行车厂商的未来:转型or离开?


  如果自行车行业持续走低,王庆坨镇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霍晓云认为,如果共享单车承担了大部分以通勤任务为目的,即工具属性的出行需求,势必会倒逼传统自行车的转型:“未来传统自行车需要向高端化、注重骑行体验的精品路线转型,只充当通勤工具的市场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王庆坨镇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们勉强维持”。精品化和高端化的转型之路的确是一种选择,但凤凰、永久、飞鸽等知名厂商也尚未做到,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条路似乎并不现实。
  凯斯顿负责人说,高端化转型的关键是要有品牌,“一看就是杂牌子的车,谈高端化根本吸引不到忠实的客户。”
  另一种选择是电商化,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取消线下门店。但随着我国在线零售行业的成熟,流量成本持续走高,电商平台向入驻商户收取的管理费用也在增多,每位用户的到达成本高过以往。“目前自行车行业的实体店其实已经成展示和体验场所了,交易链条可以完全线上化。电商的路不是没人走过,但算下来成本并不低。”凯斯顿负责人对未来表示担忧,“自行车行业本质上技术含量并不高,不能像电子工业一样可以通过研发构建出清晰的产品代际,而创新型的项目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是不敢乱投资的,转型一旦不成功就太危险了。”
  也有人选择了离开。在王庆坨的两日,记者看到诸多空旷的厂房和仓库,以及销售店面里摆放的稀稀拉拉的样品或现货,小镇的餐饮、酒店等服务设施也未见集中的消费人群,更看不到工厂中挤满工人、热火朝天的开工景象。“很多劳动力都离开王庆坨镇去寻找其他产业的机会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厂房闲置下来,现在只有我们中小规模的企业还在坚持。”凯斯顿负责人说。
  责编:周琦
其他文献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等“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绿地集团积极响应中央战略部署,启动百亿精准扶贫战略,通过自身的基建、产业、品牌、渠道、资金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精准对接,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的转变,打造具有绿地特色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借助产业优势发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绿地集团发挥自身产业、品牌、资本及市场等优势,确立“绿地百亿精准扶贫战略”,以“产业扶贫为主、慈善捐助
作为2018年互联网领域杀出的最大一匹黑马,抖音崛起的速度令人吃惊。在互联网内容行业整体遭遇强监管的背景下,抖音仍然交出了日活1.5亿、月活突破3亿的成绩。  而在国内用户飞速增长的同时,抖音的海外市场表现同样优异:应用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Tik Tok(抖音海外版)下载量达4580万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  抖音的爆炸式增长,引起了其他
在“万能的淘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着。  这是淘宝最大的魅力所在:聚集了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店主,服务着无数特色、长尾市场的消费者。  在这里,“灵魂卖家”与“孤独买家”能够找到彼此,分别收获着创业梦想和生活中的小确幸。  而淘宝“双12”就是每年留给他们的最闪亮舞台。  2013年12月12日,淘宝网首次推出“双12”,与大牌云集的天猫“双11”不同,淘宝“双12”的聚光灯属于中小卖家。
@蛙眼水冰月:房地产商不卖豪宅要赔本吧!从前两年各地不断刷新的地价上来看,如果不包装成豪宅产品来卖,真的很難赚到钱吧。即使现在国家调控政策不断升级,但谁也没见过房价崩塌呀。土豪们依旧爱买豪宅,投资也好,自住也罢,房子保值应该问题不大吧。再说了,土豪就是任性啊!  @曹倪娜:核心区位的一线豪宅抗跌性强,是能够满足高净值人群自住、投资两种需求的资产。在超大型核心城市的产业及人口集聚效应下,京沪穗深及部
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在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此前,各石油公司管道一般不“共享”,这就使得进口油、气的运输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道利用不顺畅的问题,加剧了旺季的供需衔接难题。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有利于更好地管住中间管网输送环节,为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性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又一
最近,关于地方财政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GDP“挤水分”,内蒙古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7年预期的1万亿元GDP直接挤掉1/3,调整为6654亿元。  不过,就这问题,舆论也有一些讨论。比如,有的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2万亿元,上升到了4.88万亿元,补上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严湖村能否实现脱贫目标,村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该村有党员41人,其中18人外出创业或务工,力量不集中,党组织生活较为分散。为此,要紧紧依托省公安厅工作组挂村扶贫的有利条件,切实加强支部建设。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支村两委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投工投劳等机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好村部,完善农民夜校、图
拥有130年历史的日本游戏巨头任天堂在6月28日迎来换届,现年46岁的古川俊太郎出任新社長。他曾说,任天堂只是在做玩具,还没做出大众的必需品,所以如果消费者对任天堂的产品失去兴趣了,公司也就完了。因此,下一步,古川俊太郎计划和手游开发商合作,探究如何扩大任天堂产品的受众面,比如那些不玩视频游戏的人。另外,任天堂还在家长身上下功夫,利用一款能改造公司Switch游戏机形态的手工硬纸板游戏Labo,以
@贾俊杰:微博大V、公众号自媒体人、网络主播、水军头领,还有一些互联网金融类行业的新贵。一年赚上千万的多得是,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每个行业存在都有必然性吧,他们成为豪宅市场的主力也正常。  @郭毅:近几年来,政商要人、“煤老板”等传统“顶豪置业”人群开始逐渐淡出豪宅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互聯网、IT行业的创业者或高级管理人员等“新贵”,这也反映出中国政经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享受脸书、YouTube等网站的数字服务虽然“免费”,但其背后也有代价。如今消费者对免费事物的追捧过度强烈,容易泄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另外,当不牵扯价格时,缺乏竞争会表现在向用户索要更多的个人信息,或是把海量广告强行投放到浏览界面,繼而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因此,有观点认为,科技公司应给有用数据的提供者一定的报酬,或让用户选择是否要通过付费来过滤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