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生获取知识和生命成长的需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哲学家卢梭早在18世纪就提出了学生学习要主动体验的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儿童用自己的耳目接触自然界,自己动手做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他的教育主张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一、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内涵,学会反思评价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突显了学习主体的内在体验——体验在个体对所获知识的感悟、拓展、延伸中发生,在开放的、动态的群体交往中深化、升华。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体验情境,给每个学生一个布口袋,里面放了一些物品,让学生从中摸出一个角,并体验一下摸角的感觉。在学生纷纷举着自己摸出的角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体验也开始摸角,并要求学生说出摸角的感觉,以便帮助老师尽快找出角来。学生说:“角有一个尖头,扎得慌。”老师伸手摸出一个图钉,学生又说“角还有两边。”老师却摸出一只削得很尖的铅笔,学生又急于补充说:“角是平平的。”老师又摸出一片树叶,“两条边还应该是直直的。”这一次不等老师问,几乎所有孩子都按捺不住异口同声叫了起来……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巧妙地使学生真切体验、全方位体验,从而对知识内涵感悟得淋漓尽致。
  “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师关注的不是人类遗产的精确输出,“规律”表达的字斟句酌,而是在学生整个发现过程中适时给出一组问题: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你们真的发现这些算式中的规律了吗?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能看出你们的确有了发现,老师也能猜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喔,能再举些例子进行验证吗?……“规律”由初露端倪到明朗清晰,继而更坚信不疑。学生有所体验,就能建构有关的知识、科学的探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自我评价,后续就有学生几乎问怔老师:“老师,虽然举了许多例子,可万一还是碰巧怎么办?”多么难能可贵呀,折射出诱人的灵性,也透射出体验的魅力!
  
  二、在体验中智慧负载情感,积蓄创造力量
  
  创造性的关键是其动力部分——激情。培养创造激情需要感染、互动、交流,需要去体验。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激情,教师自然首先要有激情。例如教学“直线”,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从黑板一端开始画线,一直画到另一端,没有地方画了,就保持着画的姿势走出了教室。学生当时两眼睁得大大的,看着老师慢慢远离教室,这样足足持续了几分钟,老师才回到教室开始讲解直线。另一位教师采用描述的方法教“直线”:直线可以像黑板边线向相反方向延长,穿过高山云川,突破大气层,经过星球,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这两位教师的“情感之作”使学生听了兴趣盎然,同时也领会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没有了激情,创造就失去了动力支持,就像种子失去了适宜萌芽的温度和土壤。
  
  三、在体验中探寻生命价值,提升人生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小时候对待数学的态度会影响他将来对新生事物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从小在学数学时总是跃跃欲试,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麻木不仁;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主动征服,那么他将来就不会被动屈就;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积极探究,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随波逐流。
  一节“身高与体重”的活动课,学生由“身高、体重”问题的讨论追溯到“营养”问题,教师适时出示了男女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共四张表。尔后大家猛然自问:女生为什么就先营养不良,后又营养过剩呢?而六年级女生营养过剩陡增时恰恰也是男生营养不良相对稍低时,为什么?一生站起来说可能女生刚到六年级,压力比较大,注意增加了营养所以先不良后过剩,而男生高年级比较放松,业余活动也多。一男生情急之下狠狠还击,说纯属“胡编乱造”,还从健康学角度慷慨陈词一番,旁征博引加上激昂的情绪甚是精彩,全班响起了掌声。课堂中孩子们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内心世界,彰显了巨大的学习潜力,鲜活的教例闪烁着“人文数学”的熠熠光彩。
  叶澜教授曾精辟指出: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教师不应只引导他们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更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并在不断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下,积淀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在公钥基础设施的应用系统中,对数字证书有效性的验证只涉及证书的完整性、有效期和是否被撤销等几个方面,并不规定其具体应用,不能实现有效的访问控制,从而造成一份有效证书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反思是一种主动的再认识,是对过去产生的认识的再次批判与深化。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与能力,对于巩固和深化数学教学的成果,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玩具厂要生产5000套玩具,原计划50天完成,实际每天做的是原计划的2倍,实际多少天完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的EMP患者90例,使用抛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观察血清miR-10a、IL-35水平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有急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仅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掌握。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思维始于疑问。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得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有效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笔者就新课改下应用题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味追求公式化、典型化、结构化的过程,只要求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掌握题型结构”,导致学生对学习应用题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主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缺乏隐私保护,尤其是持卡人身份对商家的匿名。为了增强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匿名性保护,提出一种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匿名性改进方案,由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对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行Ⅰ类切口手术
一、公益林划分情况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公益林划分为重点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地方级公益林三种形式,在公益林中又划分为禁伐区(I级)、限伐区(Ⅱ级)、商品林区(Ⅲ级),一个地方的森林
近年来,猪球虫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痢和白痢发病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使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临床上常伴发或继发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的感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