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朗离战争有多远?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与伊朗是当今世界一对头号冤家,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伊朗称美国是“大魔鬼”,两国关系充满了敌对、威慑、挑战和对抗,对峙长达28年。这是美苏冷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对国际局势影响最广的21世纪版的冷战。
  
  美伊又一轮对峙
  
  2007年5月28日和7月24日,美国和伊朗的代表曾经在巴格达面对面坐下来谈判。然而,国际局势变幻莫测,时隔一个月,美伊关系又骤然紧张。8月下旬,《纽约时报》突然透露,美将宣布伊朗革命卫队为“恐怖主义组织”。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在内华达发表一篇对伊朗言词激烈的讲话。他指责“伊朗的核计划危及周边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美国正在与盟国进行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伊朗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以及时遏制伊朗造成的威胁。”他说中东已生活在伊朗“核屠杀”的阴影下,事不宜迟,应尽早阻止伊朗的危险行为。布什在谈及伊朗的“核屠杀”时,有意使用了英语中“Holocust”一词,这个词专指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显然,布什要借此煽动美国国内对伊朗的敌对情绪。整篇讲话火药味颇浓。
  9月2日美国尼克松中心恐怖主义和国家安全主任阿列克西斯·迪巴特发表一篇报告称,五角大楼已经制定出空袭伊朗的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将在三天内摧毁伊朗1200个军事目标。
  对此,伊朗毫不示弱。9月2日,伊朗领袖哈梅内伊任命了立场更加强硬的贾法里为革命卫队司令。伊朗国家电视台8月23日公布,伊朗国防部的专家已经成功研制出新型“灵巧炸弹”,并将它命名为“信使”,这种炸弹可以长距离制导,由进口的美制F-4和F-5战机进行部署。此前,伊朗还连续高调公开新式装备。
  
  美伊敌对的历史和根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伊敌对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背景。
  美伊敌对始于1979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政权,取而代之的是反美、输出伊斯兰革命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当年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人质事件”,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人员作为人质扣押444天,成为美国公众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伊朗的形象在美国不断被妖魔化,美国公众普遍厌恶伊朗伊斯兰政权。美国历届总统对伊朗采取任何敌对措施在国内都少有阻力。
  对美国的执政者而言,伊朗的伊斯兰政权是美国控制中东、称霸全球的一大障碍。伊朗的战略地位重要,位于中亚高加索、阿拉伯世界、波斯湾和南亚次大陆的交汇点,世界第四大产油国。对于谋求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说,绝不能容忍这块战略要地被一个反美的伊斯兰政权统治。美国企图在伊朗实现政权更迭,28年来美国对伊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
  伊朗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国统治了1/4世纪,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美国又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因此,伊朗民众反美情绪强烈。伊朗的统治者时时警惕来自美国的威胁,维护自己政权不被美国推翻。伊朗自认为是本地区的大国,谋求核技术,插手战后的伊拉克事务,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美国争夺地区霸权。不少观察家认为,伊朗企图在中东建立一个什叶派“新月地带”。而实际上,伊朗的长远目标是,以伊斯兰为纽带,建立一个以伊朗为核心的反美阵营,它自己则充当地区大国。
  自2002年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入“邪恶轴心”以来,美伊始终处在冷战状态。按照布什新保守主义政府的计划,2003年出兵占领伊拉克后就将立即挥师东进,“将民主和自由的火炬传递到德黑兰”。无奈美国赢得了伊拉克战争却没有赢得和平,不仅陷入了伊拉克战争的泥潭,而且还导致伊拉克的大门向伊朗洞开,加上伊朗对阿富汗、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影响力和核技术的发展,结果,伊朗的伊斯兰政权未被颠覆,反而在中东“崛起”。美伊双方在中东和波斯湾的争夺白热化。五年来,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曾多次认真策划过对伊朗的军事打击,2004年美军方还进行过攻击伊朗的沙盘推演,均因伊拉克战争的拖累而未付诸实施。2006年夏的黎巴嫩战争给了美国当头一棒,更坚定了美国要除掉伊朗的决心。
  2003年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后,美伊之间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外交博弈。为了孤立和制裁伊朗,美国建立了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的所谓5 1机制,通过这个机制美国成功地说服了英、法、德、俄、中五国将伊朗核问题从国际原子能机构转移到安理会,并先后通过了两个制裁伊朗的决议,使伊朗在外交上受到重创。当第二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即1747号决议通过后,伊朗改变了策略,主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建立信任措施的协议,从而使美国失去了要求安理会通过第三个制裁伊朗决议的借口,成功地分化了美国和其他五国。美国在这一轮外交博弈败下阵之后十分恼怒,白宫内要求对伊朗动武的声音又开始透过媒体向公众传达。
  
  美伊敌对与两国国内政治的关系
  
  美伊关系还直接关联着两国的内政和国内的权力斗争。自2002年以来,在美国白宫、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内部,对伊朗政策始终是极有争议的。直至2006年年底,美国对伊朗政策的主导权开始掌握在新保守主义派的政客手中。
  但是,新保守主义派的对伊政策始终受到共和、民主两党政治家的质疑和批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向布什政府建言说,“美国应该与伊朗一起寻求共同的安全利益,强调只要伊朗不采取鲁莽的、扰乱稳定的行动,一个强大的、繁荣的伊朗并不威胁美国。”他举当年打开美中关系为例说,“布什政府应当从中学习的是,美国在与伊朗接触问题上不应过于谨慎。现在是谈判的时候了。如果伊朗人同意西方提出的先决条件一一停止浓缩铀,一切问题都可以放到桌面上谈。”他说,他相信赖斯国务卿正在做这种准备。美参议员恰克·黑格尔、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伯杰、前中东问题特使洛斯都强烈批评了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不与伊朗直接谈判的立场。他们认为,美国不与伊朗谈判只能增加人们的疑虑,猜测布什试图准备秘密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这样孤立伊朗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黑格尔称,核问题是不可能单独解决的,因为伊朗掌握着解决许多问题的钥匙,伊拉克、核能力、恐怖主义、以色列和石油等问题是一个整体,只攻其一项是不可能的。
  2006年11月,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失败,布什的民望大跌,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维茨,博尔顿等一批新保守主义派的重量级人物纷纷远离权力中心,赖斯和盖茨分别主掌国务院和五角大楼。主张与伊朗接触,并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与伊 朗争端的势力在美决策层一度占据上风。据英国报纸报道,就在伊朗核问题出现缓和迹象的时候,美国政府内部有关解决伊朗核问题之争的天平发生了变化,赞成在布什总统离任前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论调已占了上风,布什也表示支持副总统切尼的“动武论”。尽管布什政府目前深陷于伊拉克问题之中,但仍对伊朗问题很关注。华盛顿一位了解内幕的人士说:“布什在离任前不会对伊朗不管不问的。”而布什的总统任期还有18个月。布什8月28日的讲话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表的。这确是个不祥之兆。
  对美政策在伊朗决策层也是有争议的。伊朗的一位重要人物、前副外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阿巴斯·马莱基公开撰文认为,当今美国最关切的无非就是恐怖主义、核问题和能源三大问题。他说,恐怖主义的根源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伊朗拥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有一批受人尊敬的教士,伊朗对反恐是具有影响力的。”美伊之间在镇压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上本来就进行过合作,至于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和圣战者组织,伊朗不认为他们是恐怖主义组织,但是,伊朗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力,有能力使他们的活动“温和化”。1993年和1996年,伊朗曾两度帮助以色列与黎巴嫩实现停火和交换战俘。
  关于核问题,马莱基说,伊朗无非是谋求一个“保全面子”的解决办法,即保留一点最低限度的核技术。
  关于能源问题,马莱基说,只要美国政府解除禁令,美国资本即可投入伊朗的能源市场,这既有利于美国经济,也有利于全球能源的供应。
  马莱基一文的结论尤其值得注意。他写道,“每一场战争都是以谈判告终的。地区局势稳定符合伊朗的利益,也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在本地区伊朗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可以施展合法的影响稳定局势。伊美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两国能够克服分歧,谋求共同的利益。”
  以前总统哈塔米为代表的改革派曾试图改善对美关系。哈塔米提出“文明的对话”,在克林顿任美国总统的后期美国也作出了和解的姿态。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哈塔米立即致电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慰问,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美发动阿富汗战争时,伊朗还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哈塔米为改善对美关系费尽心机,因为,一旦伊美关系在他任期内获得重大突破,改革派在伊朗国内的政治地位就能得以确立。可惜的是,布什政府错过了一次改善美伊关系的绝佳机会,反而在2002年将伊朗纳入了“邪恶轴心”。伊朗的改革派在国内的声望一落千丈。这之后,伊朗强硬派占据了议会的多数,2005年出自革命卫队的强硬派代表人物艾哈迈迪·内贾德还当选为伊朗总统。
  现在,伊朗的决策层几乎一致断定在目前情况下美国不会对伊朗动武,伊朗的强硬态度多半基于这种估计。此外,2005年当选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国内的民望有所下滑,他需要用反美言论拉回选票,挽回自己的颓势。美国言战正中了伊朗强硬派的下怀。
  美国的主战派计划在三天内摧毁伊朗1200个军事目标。而伊朗的强硬派则说,“美国如果进攻伊朗将面临三大问题,首先,它不知道我们反击的程度,而且由于我们准确定位了美军在本地区的所有军事基地,美方也无法估计其20万人的军队会存在哪些易遭袭击的弱点,其次,美国不知道届时以色列将面临何种情况;第三,美方也无法预测届时原油运输可能面临的危机。”
  而事实上,美伊在中东的战争如同大象和骆驼之间的较量,虽然力量对比极不对称,如果一旦开战,中东和波斯湾将会被它们踩得一片狼藉,世界将陷入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其实,美伊双方都清楚战争一旦爆发的严重后果,在对待这个问题上,都应谨慎行事。
  然而,由军工集团、石油财团和犹太人集团支持的切尼等白宫主战派正在力推布什在离开白宫前一劳永逸地解决伊朗问题,而伊朗的强硬派错判形势不断地在核问题、伊拉克等问题上挑战美国的耐心。历史的进展有时并不按常理。一场战争往往来自少数政客的一念之差。美伊是战是和?
  
  (责任编辑:刘万镇)
其他文献
现在人们对创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对于深刻内涵却疏于理解,而是望文生义的理解为发明创造,于是把科研经费的投入作为创新投入,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中国山水画历来被视为"德"、"道"、"志"、"意"的载体,它所表露的也就是中国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追求。山水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不仅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更强调主客观的和
文化素质是演员、编导都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演员,不但要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编导所创作的舞蹈表达出来,还要在编导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所以,我们需要在加强专业技
关于宋玉,学者引用最多的就是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均认为这是最
在对某铸造车间砂再生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更新了除尘器,并对管路及除尘器进行了系统的重新分配和组合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改善了车间环境及工人的劳动条
在2007年年初举行的第十二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签署了本地区首份在安全领域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东盟反恐公约》。这个公约的出台,将更加有效地维护东盟地区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东盟国家的反恐合作由此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    恐怖活动频繁,社会危害极大    东南亚恐怖组织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混杂共生。“911”事件后,该地区恐怖组织与国际恐怖组织交相呼应,相
印刷设计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职能,它是现代传播媒介中应用最为普及和广泛的载体,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重要手段。印刷品也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