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什么概念、理论都失去了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严重影响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实验基本知识或直接获得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1.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实验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研究,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巩固概念,深化对原理、规律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就一目了然,并且很难遗忘。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
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大纲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徒手切片,学会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技能。这些技能只有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学会和熟练掌握。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将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和环境、结构和功能的辨证统一;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为他们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需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事实和完成实验作业,不怕困难和失败。使学生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1.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学实验是形象和直观的,学生通过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并且这些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亲自观察和体验到的,因此,会十分兴奋和感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1.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科学研究等领域要求科学家、科研人员必须有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实验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在实验中的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的途径
鉴于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现有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加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实验素质包括对每个具体实验的设计安排和实验操作基本功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实验安排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不同,精心设计好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实验。而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师的实验操作基本功。为此,教师必须把课本中所有的实验亲手做上几遍,达到操作规范、干净利落,一招一式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认真体会,预见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向学生讲清楚,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2.2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实验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学生对实验有从直觉兴趣向操作兴趣、探索性兴趣的发展过程,学生的思维培养也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而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新知识是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而获得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生积极性高,对所学知识记忆牢固,实验技能和实验速度也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
2.4优化课堂结构
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对课堂结构加以优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把幻灯展示、录像放映、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适时安排在实验中,从而实现操作规范化、教学有序化,提高实验的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2.5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增加和完善实验内容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鼓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思维。一切循规蹈矩的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所谓“错误”实际上是一个个难得的活教材。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其纠正的方法,比简单地按照教材去模仿实验的收获要大得多。
2.5.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实验设计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了解实验设计方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或类似的实验设计。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指导学生精心策划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过程,设立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及科学描述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5.2增加生理、生化的实验内容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即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归纳出最佳的,或几个不同方案,由学生去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还可以增加下列实验内容:“深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湿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土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
2.5.3完善实验教学目标与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知识方面的识记、理解与应用;操作方面的模仿、技能及技巧与实验设计;能力方面的观察、记忆与思维。在做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素质等,具体地对每一个实验编制出明确的目标,作为客观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记分。
实验课的成功与否不能单单从实验结果上加以判断,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对待评价结果。从教师角度而言,逐个为学生记分,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个实验情况和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评析实验的成败原因,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修正措施。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操作技能的熟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评价结果及实验分数可以满足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重视和鼓励性评价的目的。
总之,中学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所以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实验,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维镐等,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3]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志让等 中学生物教学 陕西师大杂志社 1994.
[5]中学生物学实验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1.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的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实验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研究,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巩固概念,深化对原理、规律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学生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就一目了然,并且很难遗忘。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
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大纲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徒手切片,学会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技能。这些技能只有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反复练习,才能学会和熟练掌握。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将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和环境、结构和功能的辨证统一;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为他们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需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事实和完成实验作业,不怕困难和失败。使学生逐步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1.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学实验是形象和直观的,学生通过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并且这些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亲自观察和体验到的,因此,会十分兴奋和感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1.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科学研究等领域要求科学家、科研人员必须有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实验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在实验中的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的途径
鉴于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现有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加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实验素质包括对每个具体实验的设计安排和实验操作基本功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实验安排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不同,精心设计好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实验。而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师的实验操作基本功。为此,教师必须把课本中所有的实验亲手做上几遍,达到操作规范、干净利落,一招一式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认真体会,预见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向学生讲清楚,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2.2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实验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学生对实验有从直觉兴趣向操作兴趣、探索性兴趣的发展过程,学生的思维培养也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渐进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2.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而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新知识是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而获得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生积极性高,对所学知识记忆牢固,实验技能和实验速度也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
2.4优化课堂结构
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对课堂结构加以优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把幻灯展示、录像放映、多媒体课件等手段适时安排在实验中,从而实现操作规范化、教学有序化,提高实验的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2.5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增加和完善实验内容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鼓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思维。一切循规蹈矩的实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验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所谓“错误”实际上是一个个难得的活教材。引导学生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其纠正的方法,比简单地按照教材去模仿实验的收获要大得多。
2.5.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教学应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实验设计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了解实验设计方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或类似的实验设计。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指导学生精心策划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过程,设立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做到有效预测实验结果及科学描述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2.5.2增加生理、生化的实验内容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即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归纳出最佳的,或几个不同方案,由学生去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还可以增加下列实验内容:“深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湿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土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
2.5.3完善实验教学目标与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知识方面的识记、理解与应用;操作方面的模仿、技能及技巧与实验设计;能力方面的观察、记忆与思维。在做每一个具体的实验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素质等,具体地对每一个实验编制出明确的目标,作为客观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预期目标,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记分。
实验课的成功与否不能单单从实验结果上加以判断,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对待评价结果。从教师角度而言,逐个为学生记分,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个实验情况和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同时,认真分析评析实验的成败原因,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修正措施。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操作技能的熟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评价结果及实验分数可以满足他们自我肯定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重视和鼓励性评价的目的。
总之,中学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所以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实验,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周维镐等,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3]刘恩山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志让等 中学生物教学 陕西师大杂志社 1994.
[5]中学生物学实验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