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以就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实践技能和顶岗实习培养为关键环节。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核心能力;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13-0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普遍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和“教师、教材、教室”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重理论讲解,轻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输,轻岗位技能训练等,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构建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势在必行。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形成
  通过对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等活动。明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综合素质,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确定职业核心能力。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鲜明土建岗位特色,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即能上岗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岗位群的界定和岗位能力的划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调研、整合分析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本从业岗位,调研表明,施工员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具体从业岗位群划分见图1。
  围绕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核心,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顶岗实习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分析职业核心能力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根据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岗位具体核心能力分析,参照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模块: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能力;施工技术与组织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筑工程概、预、决算能力,具体见图2[2]。四大能力模块中,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基础,施工技术与组织能力是重点,项目管理能力是关键,建筑工程概、预、决算能力是拓展和延伸。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已确定的四大基本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突破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步骤,确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思路见图3。此课程体系为贯彻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堂与现场实训统一、教学与工作实战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一)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职业岗位群为基准、以基层施工管理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核心能力,确定学习方向,构建基于“工作项目为导向”的系统化新课程体系,具体见图4[4][5]。
  (二)新课程体系构建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专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采取 “2.0 1.0”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以及专业毕业综合设计,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根据企业行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毕业生反馈的意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打破分解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将原有“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按以施工过程为导向重新组合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基于以施工过程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6],具体见表2、3。
  学校在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为标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工程制图与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等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如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建筑力学与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压缩理论学习课时,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平法配筋、结构施工图识读等课内实训环节,同时,通过课程的整合与优化,避免了学生在学习结构的过程中与力学脱节,强化了力学与结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性。将原有课程体系中建筑施工技术按施工顺序及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拆分”,形成从基础施工技术到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共五门课程,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配筋、围护结构工程施工以及装饰工程施工,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效合一[7]。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新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围绕从单项技能训练到单一课程设计,从单一课程设计到专业实训,从专业实训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以递进式进行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三大实训教学模块的学习与实践,做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上手上岗。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见表4。
  2.顶岗实习基本流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历届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全面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在顶岗实习前,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毕业顶岗实习计划,明确顶岗实习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实习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习岗位、考核要求及实习方式方法等均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确定,保证实习按计划完成。
  学生到企业后,以工程技术人员助理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实习中,学生和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考核与管理,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习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实习工作日记,定期书写实习总结,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用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工作。实习期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要求实习学生每周最少一次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通过学校实习管理系统平台每周不少于两次向校内指导教师进实习汇报。通过汇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向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困惑奠定基础。
  3.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在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中,学校具体做法为:借鉴德国双元制评价体系,学生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分别给予评价再进行综合,企业指导教师从学生的实习情况、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等多个方面给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则从企业反馈、学生实习汇报、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成果以及不定期的实习抽查等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的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出勤到岗情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工作实际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后将学生的实习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总评成绩之中。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标准。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一套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教师易教、学生乐学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实施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课程体系的综合特色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而与此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后续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 考 文 献
  [1]谭现东.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蒋晓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7):29-31.
  [3][4][6][7]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5):13-18.
  [5]韦清权,凌卫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4(20):64-65.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s the core and ke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and builds new course system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highlight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degre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mphasizes to regard the working process in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regar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 and regard professional practice skills and post practice training as the key link.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ore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 Cai Xiaol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Wuxi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Wuxi 214000); Li Jiming,associate professor of Wuxi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和难点。教育部联合多家中央部委制定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根据对146位中职校长的调查,在政策的推动下,职教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双师型”教师比重上升,政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专项政策执行效果被校长们认可。但职教师资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政策落实重心低、专项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等问题成为阻碍政策有效实施的障碍。因此,职教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 基于1992-2014年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中部地区农村教育提高了农民纯收入,主要是提高了农民非农收入,其不利于农民农业收入提高,也未显著提高农民其他收入;分地区看,省会、地级市和县级市三类地区农村教育均提高了农民纯收入,其中省会地区农村教育作用最大,县级市地区农村教育作用最小;三类地区农村教育均不利于农民农业收入提高,但均提高了农民非农收入,其中省
摘 要 行业协会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行业协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中国要搞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就必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分析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探讨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重点推荐“行业学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入选理由 传承和弘扬150年前船政学堂工学紧密结合的办学形式,人才为本、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主动探寻当下学校治理内生动力,坚持以“趋变求新”为核心,加快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现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人才培养工作,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文化自信和发展模式。  亮 点 学校紧紧抓住福建省深化职业院校“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机遇,与省教育厅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省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放权、盘活资源,学校明确目标、真抓
摘 要:90后高校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着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色。从对90后大学生乒乓球教学中感受到,只要教师能够做到主动走近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够了解和体会到90后大学生的优秀。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90后大学生  前言  90后只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因为他们和80后一代一样,具有时代的显著标志和鲜明烙印。有研究者认为90后大学生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
推进诊改是在实行“管辦评分离”背景下的一项改革措施,它与以往的“评估”有何区别和联系?有关专家分析:诊改旨在让职业院校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做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落到实处;诊改与评估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两者的愿景目标、运作动力、标准设置、组织主体、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不同,但是外部的第三方评估、学校的自我诊改、教育行政部門的诊改复检三方是相辅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多,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比例也逐步增加,且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好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特殊群体这个难题,是政府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大事。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主体单一,以面为主,精度不高,尚未形成相对科学的帮扶体系。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构建基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及个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可以有效发挥各方合力,实现由粗放帮扶到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际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色。刘晓及其研究团队撰著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模式与制度创新》,在校企合作研究的总体把握上,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融合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及校企合作的治理研究上,均有所创新突破。是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新成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为机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9.2
9月4日,作为第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活动之一的“2014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以“把握发展机遇 共谋合作共赢”为主题,与会两岸旅游业专家就两岸旅游教育合作、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首次加入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论题。
摘 要 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新型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特色的重要举措,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较早,深入研究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模式运行机理及特点,对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