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随机选择重症HFMD患儿175例和同时住该院的轻症HFMD患儿18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居住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筛选出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重症HFMD危险因素进行ROC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呼吸困难、行走不稳、呕吐、肢体抖动、意识障碍、抽搐、出冷汗无力、热程、发热程度、肺部啰音、心率、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抗体、循环衰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糖等在轻症患儿和重症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5.236、19.819、33.823、52.670、12.984、10.180、29.318、52.932、34.544、14.615、46.633、31.407和5.303,t值分别为3.184、3.144、2.256、2.244和2.828,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热程、惊跳震颤或肢体抖动、EV71血清抗体、呕吐、发热程度、中性粒细胞比值为重症HFMD相关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2.605、2.129、1.409、1.185、0.841和0.103,均P<0.05)。ROC分析显示:预测概率和热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危险因素,且有较好的诊断价值[95% CI分别为(0.888~ 0.961)和(0.818~ 0.920)]。

结论

3岁以下是HFMD高危人群,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惊跳震颤或肢体抖动、EV71血清抗体、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为重症HFMD的危险因素,预测概率比其他危险因素更有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配,纳入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肠营养液结合双歧杆菌喂养,每天给菌量为1×108 cfu/d,而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肠内营养液。由专业医护人员记录患者肠内营养开始的第1、5、10、15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及IL-6、GCS评分及感染状况、ICU住院天数和30 d病死率。结果两组
目的分析高场强磁共振下肩袖损伤的影像表现,研究扫描方位对肩袖损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103例患者的不同扫描方位下肩关节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显示冈上肌腱形态或信号异常,53例患者有冈下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18例患者有肩胛下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小圆肌腱形态和信号异常者为15例。冈上肌腱损伤在斜冠状位扫描显示最佳(χ2= 45.67,P< 0.05)。冈下肌腱损伤在横轴位扫描显示
目的观察医用可吸收线在上肢伸指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100例新鲜上肢伸指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医用可吸收线进行修复;B组患者使用肌腱套针进行修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定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B组的82.0%(u=- 2.596,P= 0.009)。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