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也为作文教学煞费苦心。先揭示习作内容及要求,再指导写法,学生写作,最后教师批改并评讲,这是一直延续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僵化学生思维,学生要么思路打不开无从下笔,要么所写大同小异,毫无创造性。同时这也花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因为写作文让本属于自己的许多快乐时间悄悄溜走,作文难、难作文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却应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2 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时尚文化让话题充满魅力。
改革开放,国家都引进外资,我们引进潮流文化,让潮流文化走进作文,何尝不可?潮流文化是群众的文化,如流行歌曲、电子游戏、电影电视节目、武侠小说等。对潮流文化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应充分利用潮流文化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和学生深刻的感受,指导学生将耳闻目睹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将“吸收”和“倾吐”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看了精彩的电影、电视后,指导学生写《最的镜头》(“”线可填刺激、滑稽、感人、惊险……)看了武侠小说后,指导学生写敬佩书中的一个人物,或讨厌书中的一个人物。看了电视广告,可以让学生写《最的电视广告》(“”上可填:温馨、感人、虚伪、庸俗等。)因为学生有着亲身的体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情感真实,语言清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语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观光、调查研究等等。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括动中,教师要做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应适时地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帮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三、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选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第九册八组的习作是写家乡的变化。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们可举出几个从课外阅读中摘取的优美段落,指导学生内化。如:老师可用幻灯出示例文的优美段落“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原来弯弯曲曲泥泞的公路,现在变成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路边原来破烂的房屋变成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你看,公路两旁的电话线、电火线、有线电视线像蜘蛛网似的伸向各家各户。往远处眺望,四周的小山丘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果树。看着家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真使人心旷神怡!”通过老师启发,让学生说说如何内化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积极评价,提高习作综合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新的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体地位了吗?所以我就积极探索二些新的习作评改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习作评改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改、互改小组同改等多种评改的过程中学会评改自己的习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综合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互批自改法”——让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然后由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师生共改法”,——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先根据教师的意见评改,再自我修改;“师生书信交流法”——教师与学生以书信的交流方式,在信中摘录了每一个孩子最精彩的写作片段,并加上一些短小的评语,对孩子们的努力给予最大的肯定,等等。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天地,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学生习作的“原生态”。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2 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二、时尚文化让话题充满魅力。
改革开放,国家都引进外资,我们引进潮流文化,让潮流文化走进作文,何尝不可?潮流文化是群众的文化,如流行歌曲、电子游戏、电影电视节目、武侠小说等。对潮流文化的态度我们应该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应充分利用潮流文化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和学生深刻的感受,指导学生将耳闻目睹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将“吸收”和“倾吐”紧密结合起来。例如,看了精彩的电影、电视后,指导学生写《最的镜头》(“”线可填刺激、滑稽、感人、惊险……)看了武侠小说后,指导学生写敬佩书中的一个人物,或讨厌书中的一个人物。看了电视广告,可以让学生写《最的电视广告》(“”上可填:温馨、感人、虚伪、庸俗等。)因为学生有着亲身的体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情感真实,语言清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语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观光、调查研究等等。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括动中,教师要做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应适时地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帮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三、重点点评,指导内化。
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选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最后,老师把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范文或范段,通过幻灯片打出,重点讲解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内化运用优美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第九册八组的习作是写家乡的变化。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们可举出几个从课外阅读中摘取的优美段落,指导学生内化。如:老师可用幻灯出示例文的优美段落“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原来弯弯曲曲泥泞的公路,现在变成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路边原来破烂的房屋变成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你看,公路两旁的电话线、电火线、有线电视线像蜘蛛网似的伸向各家各户。往远处眺望,四周的小山丘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果树。看着家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真使人心旷神怡!”通过老师启发,让学生说说如何内化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积极评价,提高习作综合能力。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新的课程标准对习作评改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体地位了吗?所以我就积极探索二些新的习作评改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习作评改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改、互改小组同改等多种评改的过程中学会评改自己的习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综合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互批自改法”——让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然后由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师生共改法”,——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先根据教师的意见评改,再自我修改;“师生书信交流法”——教师与学生以书信的交流方式,在信中摘录了每一个孩子最精彩的写作片段,并加上一些短小的评语,对孩子们的努力给予最大的肯定,等等。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天地,宽容每个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学生习作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