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精神鉴定中的矛盾分析及程序应对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类型司法鉴定相比,司法精神鉴定较为特殊。精神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刑事责任能力认定与司法精神鉴定直接对接,且鉴定意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错误。鉴定人在刑事责任认定问题上的强势、鉴定内容无法通俗化表达、鉴定意见结果不确定等问题客观存在。如果实体的改革无法达到目的,那么对诉讼程序进行调整,如加强程序的参与性,建立重点案件鉴定人出庭制度,选任精神医学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才是化解鉴定意见风险、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叙述语言是长篇连播文本构筑的基础,演播好叙述语言就做好了演播工作的一大半。长篇连播的编导可以通过讲解、引导、演示、示例等几种方式帮助演播者确定叙述语言的整体风格定位、培养节目的对象感、掌握语言的内在律动感。  【关键词】广播 长篇连播 编导 叙事语言 风格 定位 对象感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一、叙事语言在长书连播中的界定和重要性  广播节目的编辑工作不仅是案头文
明明是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报道,却被有的地方政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个别地方干部这种“舆论监督过敏症”需要脱脱敏,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媒体做舆论监督,只要媒体立场公
索福瑞媒介研究(CSM)近日推出《2015年电视时移收视报告》,该报告通过分析观众点播、回看的收视行为数据,更完整地呈现节目在电视端的收视价值,这也是国内第一份有关电视时移收视的权威性报告。  随着电视互动技术和服务的快速普及,电视观众在电视机上收看节目有了新的选择——回看与点播,越来越多的观众逐渐摆脱了原来在固定时间收看节目的被动式观看模式,非线性的、个性化主动收看转而成为日受欢迎的收视模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