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记录我的《看见》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柴静
  2012年底,柴静出版了自己的新书《看见》,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央视工作十年的心路历程,这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新书首印50万册,引爆了去年年末的图书市场,在全国多地的签售会亦场场爆满,柴静的“正能量”依然在延续。
  十年间,柴静从湖南来到北京,从默默无闻到广为人知,从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到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感受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十年中经历的非典、两会、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片事件、药家鑫事件等,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关注新闻中的人
  十年前的柴静,20多岁,天不怕地不怕,不想在任何单位固定工作,不愿被坐班和办公桌束缚自己。她住在北京,给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做节目,做一期拿一期稿酬,相当于自由撰稿人,没什么保障,但十分自由。柴静也根本没想过要去央视,如果不是《东方时空》创办人之一的陈虻给她打的那一通电话。
  柴静说十年前,陈虻问她最关注新闻的什么,她说关注新闻中的人,这一理念直到今天仍未改变。在柴静看来,“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希望不断完善自己的柴静说如今自己做采访,“已经无关于职业的荣誉感,为的是这个世界真正属于人的实质,不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要守护这样的实质。”
  《看见》中的柴静,从不逃避自己的软弱、失败。她在书中回忆了第一次采访时的溃败,仓皇逃跑甚至连采访本都忘了拿。写了刚进《时空连线》栏目组连话都不会说、字都不会写的黑暗时期,2006年采访“两会”的不适应,也写了对故乡山西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无奈。柴静说,很多时候,采访对象正是因为她的弱点才信任了她,接受了访问,比如卢安克,比如虐猫事件的拍摄者,比如李阳的妻子Kim。她说,或许当一个人能袒露弱点的时候,也更容易被人理解。
  作为记者,柴静经常提醒自己要客观、克制,可天生的感性、敏感还是会让她在采访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在《双城的创伤》采访中,当地同一班级5个小学生连续用服毒的方式自杀,原因不明。柴静采访其中一名自杀女孩的弟弟,他说起死去的姐姐时满脸泪水。采访结束后,柴静蹲下身去帮男孩擦去眼泪,这个镜头被编导范铭编进了片子。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讨论她是否是“表演性主持”。做药家鑫案,采访张妙的父亲时,听到张妙的母亲在房间里哭泣,她也会忍不住停下采访,去房间安慰、陪伴张母。过去,柴静也会反思这样的行为,认为自己不够冷静和专业,如今,逐渐摆脱外界和内在束缚的她反而觉得:“太固执于一个律条,觉得记者就应该怎么样,非要夸张或者非要掩饰,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十年的磨砺让柴静变得更加理智。
  火柴的柴 安静的静
  柴静是山西临汾人,出生于1976年,父亲从医,母亲师教。1991年,15岁的柴静进入长沙铁道学院会计系。清秀,孤独,心怀有梦。因贪恋电波里无限温柔的声音,于是毛遂自荐到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19岁开始主持夜间情感类节目《夜色温柔》,成为当时湖南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
  但柴静却不甘心就此停靠自己的生活,1998年选择辞职北上,到北京广播电视学院学习电视编辑,为自己充电。2001年,23岁的柴静偶然进入央视,在《东方时空》因收视率下降被迫改版后新增的栏目《时空连线》中任主持人。2003年,柴静从《东方时空》转到《新闻调查》,从主持人成为出镜记者。那一年春天,“非典”肆行,她参加了《北京“非典”阻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的采访记者之一,三天六次进入病区。她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弱身影和苍白面容,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勇敢坚定的央视女记者,那一年,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关于“非典”的采访,柴静说:“作为普通人的时候,我可能很软弱,但是作为记者的时候,我却非常坚强。因为记者有很多武器,比如,摄像机镜头,纸和笔,发问的权利。”
  早期的柴静,在《新闻调查》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中国音乐学院招生黑幕调查、农民工拖欠工资链条调查、中国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虐猫”事件调查等等。那时的柴静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气势凌厉,经常“一剑封喉”,全然没有娇柔之气。在一次采访中,山西某工厂因污染而被查处,负责人面对镜头死不承认。在一连串的追问后,柴静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露出面带嘲讽的笑容。而十年之后,《看见》栏目中的柴静不再咄咄逼人,她开始重视“感受”多于“道理”,“体察”世间的矛盾也多于“揭示”,“宽谅”人性的弱点多于“批判”。《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10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宽容了。”
  柴静在新书中也写下了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我不文艺 有点迷糊
  柴静19岁主持《夜色温柔》时,这档电台节目被很多大学生誉为必听节目,从气质到言行,柴静也一直给人以“文艺女青年”的形象。十年过去了,柴静却认为自己仍旧远远配不上“文艺”的称呼,她自嘲不过是“只会用小提琴拉奏一曲《白毛女》”。在她看来,真正的文艺是李白、齐邦媛、周作人式的书写,是她5岁时在一个春雨的早晨用铅笔刀在白墙上刻画《春晓》,那首诗给她朦胧隐约的感受。她笑言,“如果我都能称为文艺的话,那我们时代的文艺底线实在是太低了”。单纯的煽情并不是文艺,文艺是人对生活提炼的浓度,其本质是“试遣愚衷”,并不为了某种意图去写作,没有形容词和副词,只有动词,什么都顾不得的才叫文学和文艺,自己现在还远远做不到。
  生活中的柴静是个“随意”的人,甚至有些迷迷糊糊的:缺少方向感,丢三落四。有时候朋友聚会,她抢着买单,却发现没带钱包。但是一进入工作状态,柴静的头脑变得无比清晰,每次讨论新闻选题,都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平时她也不注重打扮自己,出门经常不施粉黛,有时头发随便呼撸下,带个软塌塌小宽边的渔夫帽,穿得随随便便就敢出门,遇到粉丝合影留念也不以为意。
  节目外的柴静很“静”,聚餐的时候也不喜欢说话,不喜欢闹,喜欢聆听。业余时间,柴静喜欢旅行,她喜欢独自爬山,因为在她的眼里,爬山可以消除自己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小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重的,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其他文献
快乐地行走在音乐的路上    今年2月,吕薇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红·江南绿》的慈善音乐会,她用自己独具中国特色和江南韵味的演唱征服了歌剧之乡的观众们。在这场精彩的演出中,她不仅表演了江南式的丝竹小调和充满中国元素的歌曲,还在服装和饰品上花了很大的心思。她说,这场音乐会是一个载体,她希望把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带到世界的舞台上。  演唱会里,尽管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很镇定,表演也毫无瑕疵,但
如果人间真的有一种烟火,熄之不灭,灭之不散,请捡拾残余的灰烬,珍藏永远。    她和他不再一江东流,已是万重烟水。   瓶是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极偶然走进一家名叫“君且住”的茶吧。这个名字吸引了她,颇有些“但得半日闲,君且喝杯茶”的意味。茶吧不是装饰豪华的那种,客人们坐的是旧式的凉藤椅,很容易让人想起往日时光。瓶披着直直的长发,穿着玫瑰色荷叶领的风衣,懒散地把杯中的菊花花瓣舒展开的时候,一个面熟的
詹姆士·邦德登上大荧幕50年了!詹姆士·邦德自诞生于银幕之日起,就担负起作为英国的文化符号的任务。看一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可明白,丹尼尔·克雷格扮成“007”陪着英国女王自天而降,驾临伦敦碗。事实上是在向全世界展示大不列颠的两张最著名的名片。最新《007:空降危机》上映在即,而五十年了,老邦德尚能饭否?值得期待。  作为有史以来最拉风的秘密工作人员,“007”号谍报员詹姆士·邦德50年以来始终孜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于大宝加盟阿尔滨,赵明阳当记头功。如果他不去广东这一趟,于大宝肯定是恒大的人了。  赵明阳算是一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是大连阿尔滨集团的创办者,最早做建筑行业,是大连建筑业口碑最好的企业之一,和王健林合作多年,现在还一直在合作。但是,赵明阳他身上并无纨绔气息,在生意上非常精明强干,阿尔滨集团在他手中继续壮大,总资产超过20亿元。于大宝加盟阿尔滨,赵明阳当记头功。如果他不去广东这一趟,于大宝肯定是恒
Tonfisk  成立于1999年,充满创意、简洁、自然与环保等设计元素,让许多人发现北欧品牌的另一种姿态。乍看之下,Tonfisk的瓷器表面上的釉不平整,看似完成度不高的作品,但内行的人一看便知,Tonfisk采用人王上釉,作品表面便自然地留下了人的痕迹,至今所有产品全部在芬兰原厂原地制作完成。  锅碗瓢盆,一刻也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平凡到让我们失去了感觉。然而,在这些世界著名厨具品牌的创意心思
爸爸们也需要被温柔对待  日前,林志颖在微博上发出长文《爸爸们也需要被世界温柔相待》,表示有些人在并不了解实情的状况下,关注点开始出现偏差,随意下结论,“小孩子的成长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我们每个家庭有自己不同的环境,也都有各自的教育重点。爸爸们也需要被温柔对待。”  节目播出后,从爸爸们的身世、背景,到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妈妈,都在被观众一一评论着。林志颖的教育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他为了哄kimi睡午
“吃了么?”在中国人嘴里,这既是个问题,也是种问候。  “饿了么?”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高校学生和白领的嘴里,既是个问题,也是种提议。它的意思是:上网叫一份外卖吧。  “饿了么”网上订餐中心创始人张旭豪从饿着肚子起家,把外卖搬到了网上。到2012 年,“饿了么”网站上的交易额已经达到6 亿元,网站收入接近1,000 万元,而外卖的平均客单价只有20 元左右。从上海西南的闵行高教区起步,网站业务扩
司汤达笔下的于连,这种人也在我们身边,他在说“大口喝茅台大口吃飞禽走兽肉”的同时鄙视着“一顿饭钱都挣不了的人还能给国家纳谏”。他就是禹晋永。  一个只读了一年高中的人,通过自学最终成为博士后,这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事;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工,白手起家,独闯京城十多年拥有了数十亿资产,足以让无数人羡慕。如若这两种可能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话,恐怕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绵阳人禹晋永创造了这个“奇迹”,但这一
现代青年:以前你的作品也画过一些观念和抽象的,为什么这些年比较着重于风景意象的写生?  程晓光:这个问题我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现社会的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人对自然的关心就显得更加重要,不能为了把城市、都市发展起来,就把乡村和自然破坏了。从风景画这个角度来说,绘画的语言本身值得我们去探索。艺术家要画出有中国人文色彩的风景画,要关注生态,关注人类将来的生存环境。对于将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