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根本。本文基于创新、默会、培训相容的角度,对于其培训模式,运用可拓学逻辑进行了新的探讨。在兼顾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技术性的同时,也在回归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使得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切实可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默会;培训;可拓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管理创新已被广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组织来说,创新型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就成为了一个再紧迫不过的问题。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说到底是一个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但这一课题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又增加了一个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训问题,也因此使得这种培训模式的探讨在增加难度的同时,更加突现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技术性。
二、问题的分析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进行。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必須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也就是说,培训过程和创新过程相容。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创新者基于默会知识探索和领悟的过程。因此,作为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也必须基于默会知识的培训。
三、可拓学逻辑的应用
可拓学是一门通过相容性的拓展来解决问题的学科。为了简便有效,本文只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中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所应遵循的相容性基本原则出发,应用可拓逻辑运算形式加以阐述。
(一)逻辑非(A-)——基本原则的把握
1.逻辑说明:如果我们在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中把其运作的模式与创新型相容,与创新的默会培训相容归到1个集合,我们称之为A集合,那么我们就把做不到上述相容情况的培训归为另一类集合A-。显然,集合A与集合A-在一起构成了所有培训的总体集合U。集合A-称之为非A集合。在这里,我们以集合A的划分标准为是,以集合A-的划分标准为非。
2.应用要点:明确是非,是一种原则的确立,是做好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首要条件。以下各逻辑运算的应用就是沿着逻辑非所指引的方向推进的,这样就会从总体上构建一种相容性视角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的可拓学模式。
3.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所阐述的原则。激发受训者,猜测贯彻上述原则,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可能包含的关键环节及其情形。
4.培训方法的说明。培训方法应遵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原则。
(二)操作环节
1.逻辑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课题选择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从确定可选择的范围中选择一个更适合的:或A,或B,或C。(2)应用。①实际经营单位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课题选择;②受训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课题选择。(3)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以上所阐述的道理。激发受训者:阐述所做选题在创新域,同时也是适合自己特性的理由。(4)示例说明。
2.逻辑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综合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同时采取措施A与措施B,称之为措施A与措施B的逻辑与。在此是业务部门角度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度的综合。(2)理由。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在实际运营中都是实际经营单位竞争战略意义上的总体创新。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创造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的业务不同部门综合,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业务部门的相互推进,以此完成单独部门叠加无法承担的创新,达到1 1>2的效果。(3)操作说明。①从各自的悟性出发对解决逻辑或的选择题目讨论。②互补原则:和而不同,综合创新A∧B∧C∧…③最终确认各部门的具体创新措施。(4)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以上所阐述的道理。激发受训者:通过实际的集合操作,推进对实际研究问题的掌握与深化。(5)示例说明:激发受训者通过与实际演出部门的讨论明确突破点。
3.逻辑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借鉴的培训。
(1)逻辑说明:ABB-由于措施B与B-是一个反向过程,这样,采取措施A之后,再通过BB-又回到措施A之中。(2)理由。此处的A代表对逻辑与所确定的具体问题的求解,B代表离开A后,去做与A有密切关系的探索,B-代表又从这种探索中回到A中。此时对A所进行的求解已是有了B知识背景的求解。这样就会实现对A求解上的进一步创新。(3)操作说明。①对逻辑与讨论后的推进,落实对突破点的突破。②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与利用。(4)示例说明。激发受训者通过借鉴外地诸多节目编创成功案例与专业编创人员招聘成功案例,再回到本题的实际探讨中,提出:①几个具体节目引入编创人员,引入的具体节目编创人员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②如何招聘外来编创人员;③如何提拔现有员工编创节目。
4.逻辑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规划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当不能采取措施B的时候,可先采取措施A之后,再采取措施B;当不能采取措施C的时候,可先采取措施A,继之采取措施B,再采取措施C。(2)理由:通过采取现实可能的措施来一步步实现现实不可能的任务,走出符合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样就会在发展的过程上实现既不因袭又不照搬的规划上的创新。(3)操作。(4)示例说明。
四、结论
由逻辑非坚持的创新、默会、培训相容原则,指引出一个基于默会知识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具体的讲,“逻辑或”通过选择的操作,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际回归;“逻辑与”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作出发,发挥了与业务部门的综合创新;“逻辑逆”则从借鉴的角度突出了实际运用上的创新;“逻辑积”则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了落实具体措施的现实突破点的逻辑展开,实现规划上的创新。而从逻辑非、逻辑或、逻辑与、逻辑逆、逻辑积的整个创新过程中,又突出了对受训者领悟可拓逻辑的启发式培训,对实际创新特色探索的激发式培训,从而在选题、综合、运用、规划等环节中贯彻创新、默会、培训的相容原则,最终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有效培训。由此可知,这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在提高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可行性的同时,突现了管理理论上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上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刘国萍.论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J].企业经济,2011,11(375):74-76.
[2]彭晨阳,周蒲荣.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1):129-131.
[3]芮夕捷,程波.组织知识创造中默会知识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49-51.
[4]葉海智,丁楠.基于默会知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5-2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默会;培训;可拓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管理创新已被广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组织来说,创新型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就成为了一个再紧迫不过的问题。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说到底是一个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但这一课题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又增加了一个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训问题,也因此使得这种培训模式的探讨在增加难度的同时,更加突现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技术性。
二、问题的分析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进行。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必須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也就是说,培训过程和创新过程相容。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创新者基于默会知识探索和领悟的过程。因此,作为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也必须基于默会知识的培训。
三、可拓学逻辑的应用
可拓学是一门通过相容性的拓展来解决问题的学科。为了简便有效,本文只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中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所应遵循的相容性基本原则出发,应用可拓逻辑运算形式加以阐述。
(一)逻辑非(A-)——基本原则的把握
1.逻辑说明:如果我们在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中把其运作的模式与创新型相容,与创新的默会培训相容归到1个集合,我们称之为A集合,那么我们就把做不到上述相容情况的培训归为另一类集合A-。显然,集合A与集合A-在一起构成了所有培训的总体集合U。集合A-称之为非A集合。在这里,我们以集合A的划分标准为是,以集合A-的划分标准为非。
2.应用要点:明确是非,是一种原则的确立,是做好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首要条件。以下各逻辑运算的应用就是沿着逻辑非所指引的方向推进的,这样就会从总体上构建一种相容性视角下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的可拓学模式。
3.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所阐述的原则。激发受训者,猜测贯彻上述原则,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可能包含的关键环节及其情形。
4.培训方法的说明。培训方法应遵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原则。
(二)操作环节
1.逻辑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课题选择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从确定可选择的范围中选择一个更适合的:或A,或B,或C。(2)应用。①实际经营单位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课题选择;②受训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课题选择。(3)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以上所阐述的道理。激发受训者:阐述所做选题在创新域,同时也是适合自己特性的理由。(4)示例说明。
2.逻辑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综合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同时采取措施A与措施B,称之为措施A与措施B的逻辑与。在此是业务部门角度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度的综合。(2)理由。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在实际运营中都是实际经营单位竞争战略意义上的总体创新。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创造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关的业务不同部门综合,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和对业务部门的相互推进,以此完成单独部门叠加无法承担的创新,达到1 1>2的效果。(3)操作说明。①从各自的悟性出发对解决逻辑或的选择题目讨论。②互补原则:和而不同,综合创新A∧B∧C∧…③最终确认各部门的具体创新措施。(4)培训者的角色。启发受训者:领悟以上所阐述的道理。激发受训者:通过实际的集合操作,推进对实际研究问题的掌握与深化。(5)示例说明:激发受训者通过与实际演出部门的讨论明确突破点。
3.逻辑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借鉴的培训。
(1)逻辑说明:ABB-由于措施B与B-是一个反向过程,这样,采取措施A之后,再通过BB-又回到措施A之中。(2)理由。此处的A代表对逻辑与所确定的具体问题的求解,B代表离开A后,去做与A有密切关系的探索,B-代表又从这种探索中回到A中。此时对A所进行的求解已是有了B知识背景的求解。这样就会实现对A求解上的进一步创新。(3)操作说明。①对逻辑与讨论后的推进,落实对突破点的突破。②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与利用。(4)示例说明。激发受训者通过借鉴外地诸多节目编创成功案例与专业编创人员招聘成功案例,再回到本题的实际探讨中,提出:①几个具体节目引入编创人员,引入的具体节目编创人员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②如何招聘外来编创人员;③如何提拔现有员工编创节目。
4.逻辑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规划的培训。(1)逻辑说明:ABC当不能采取措施B的时候,可先采取措施A之后,再采取措施B;当不能采取措施C的时候,可先采取措施A,继之采取措施B,再采取措施C。(2)理由:通过采取现实可能的措施来一步步实现现实不可能的任务,走出符合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样就会在发展的过程上实现既不因袭又不照搬的规划上的创新。(3)操作。(4)示例说明。
四、结论
由逻辑非坚持的创新、默会、培训相容原则,指引出一个基于默会知识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具体的讲,“逻辑或”通过选择的操作,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际回归;“逻辑与”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作出发,发挥了与业务部门的综合创新;“逻辑逆”则从借鉴的角度突出了实际运用上的创新;“逻辑积”则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了落实具体措施的现实突破点的逻辑展开,实现规划上的创新。而从逻辑非、逻辑或、逻辑与、逻辑逆、逻辑积的整个创新过程中,又突出了对受训者领悟可拓逻辑的启发式培训,对实际创新特色探索的激发式培训,从而在选题、综合、运用、规划等环节中贯彻创新、默会、培训的相容原则,最终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有效培训。由此可知,这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在提高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训可行性的同时,突现了管理理论上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上的技术性。
参考文献:
[1]刘国萍.论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J].企业经济,2011,11(375):74-76.
[2]彭晨阳,周蒲荣.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1):129-131.
[3]芮夕捷,程波.组织知识创造中默会知识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49-51.
[4]葉海智,丁楠.基于默会知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