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那些与书恋爱的日子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广州,那些岭南风情,那种开放不羁,那些美食与美景,一股脑地涌来。身边的人,不止一个人羡慕广州,羡慕广州破除阶层的羁绊和大胆的包容;羡慕广州四季如春、花团锦簇,羡慕广州站在国际大都市的冲浪前沿……
  这些都不足以“与我心有戚戚焉”。真正与我同鸣共振的,是每年四月举办的广州书香文化节,那些一直在书海里涌流不息的人群。数万平方米的展区,几千个摊位,井然有序,更没有一丁点儿喧哗。
  万人空巷,只为书的清香,字的静谧。那些常说广州是文化沙漠的人,如果真正体验过广州的书香生活,大概会慨叹不已。
  读书不是一件凑热闹的事儿,许多广州人反反复复来书展,带着孩子的父母、青春洋溢的学生,以及刚踏入职场的青年,当然,也少不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推着手推车,背着大号书包,在琶洲会展中心周边,在地铁,在公交站,在斑马线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溪流,夜以继日地滚动着。那是广州一大街景。
  书香萦绕,徜徉书展,我真的嗅到。热爱读书正在成为广州人的习惯和传统。去参加书香文化活动,已成为广州人心中的特别节日,天天重复,却从不厌倦。
  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一千家参展商精心准备的出版物,都在展厅里汇集,这书山书海,如此浩瀚,像朝圣一般庄重肃穆,此生未见,此生白来。展厅里还推出了几百场文化活动,知名的或不知名的学者、作者都来开讲座,妙语连珠,高潮迭起,吸引了各类粉丝的纷至沓来。在广州读书,一不小心便会与书“谈恋爱”。每年书香文化节的主题都极具魅惑与挑逗。
  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码了整整六层书,放在偌大的推车里,推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她告诉我,每年书香节她都要来,今年更是必须要来,有了这些书,怀孕的日子里便不再寂寞。我想,她肚子里的孩子也一定很爱看书。
  一位戴眼镜的老者,穿着藏族服饰,穿梭在人群中格外耀眼。少数民族书展有一千多平方米的展台,参展图书约十万种,他双手合十,说钟爱的藏族书籍便已花费了数千元,包括藏文和汉文版,还虔诚地询问,有没有藏传佛教的相关书籍,对西藏图书的热爱明显融入了他的信仰。
  在广州遇见各种千山万水赶过来的爱书之人,我总会表现出相见恨晚的即视感。当然,赶来广州的读书人很多,从广州赶往它处的读书人也不会少。
  那个正在攻读博士的“小文青”就是个书痴,只要有书展的地方,不管多远都要去转转,北京、上海、西安、香港、纽约、伦敦,他说自己已经去了几十个国家和城市,而来得最多的便是广州。因为在广州,他每年都要坚持做几场文学分享会,推出自己最新的著作,而今年带来的正是写给十八岁青年的励志图书《生活终将为努力者设宴》。
  我喜欢他,还有他的书。年纪轻轻便已博览群书,并著书立说……我不禁感叹自己往日的岁月真是白活了,内心充满敬意,并有些自惭形秽。
  爱书,仿佛恋爱,在广州,我身处其境。读书的人,来了,必然会泛起一些情感的涟漪。写字的人,来了,必然会对创作多一分敬畏。因为读者不易,作者不忍。
  广州因四季繁花似锦而得名,是为“花城”。从花香里弥漫出浓浓的书香,这是一种独特的味道,给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韵味,也增添了许多稳步前行的定力。
  读书,何尝不是读人,何尝不是检验人生的必修课?待到来日,这股书香能飘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大,人民也必然会更加幸福。
  广州,有了这样一些情怀的关联,让我感觉到它从疏离变得亲切了许多。翻阅书籍,我们从书页里看世界,体会我们不曾体会过的,或者已经有过的人生感觉。
  在广州的日子,刻在了我记忆里的,显然不是那些高端大气的世界名牌,无比诱人的灯红酒绿,也不是日本料理、韩国服飾,而是浸在这些背景里的人。他们在看书,他们在书里,他们是主角,他们也是观众,他们相互依偎,爱便在这里诞生、繁衍,由此汇成温情与韵致、质朴与真诚。
其他文献
五棵树社区拐角处的空地上,雷打不动地摆放着一个装垃圾的大铁斗。每天早上,居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垃圾袋,纷纷往大铁斗里抛掷。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大家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转眼过了九个年头,城区出台新政策,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居民只需在自家门前将垃圾归类放置,由环卫工人统一上门装运。  此后,轻装出门的居民,在经过社区拐角处时,有人隔老远便捂着鼻子匆匆而过,也有人转身绕道而行。原来,先前被铁斗压着的
我很少出远门,当我下了高铁,看着夜色下的天津,我犹豫了。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很快这些就让我失去了兴趣。没有想象中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灯火辉煌,只有昏黄的路灯打在我的脸上。  “好吧,我自己选的城市,四年生活还没开始呢。”  老旧的房屋向后退去,车辆开始颠簸,好在到达目的地没有花费多长时间。仿佛是在突然间,父母的样子随着车子离去了,我知道,我要在这里开始一段新生活。  “快点,要几两米饭?”食堂打
小星,85后独女一枚,2008年本科毕业入职。  小涵,85后淑女一枚,2009年本科毕业入职。  小星和小涵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  M姐姐,小星的领导,坐在小涵的旁边。  W姐姐,小星的战友,坐在小星的旁边。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就像小涵和小星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了美美的职业生涯。    场景一:下午下班以后收拾东西,W姐姐神秘地呼唤小星  W姐姐:小星,我问你个白痴问题,你别笑我啊。  小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杰顿博士,发明了一种能有效杀灭细菌的纸。这种纸由电极六边形的蜂巢积薄板与镀金属组成,具有透气性好、耐熱等优点。将这种特制的纸通上高压电后,可生成高温、紫外线、臭氧混合的等离子体,它能够在10秒内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有效地杀灭细菌的孢子,从而保护身体免受各种有害细菌的侵害。  杰顿博士还用这种纸制成了服装,里面装有一个传感器,它可以对外来细菌进行检测,分析它属于哪种类型的病毒,
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境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生活化就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
[摘要]近年来,将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策略发展的趋势。史学理论对指导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文章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从微观史学“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研究视角,浅谈微观史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微观史学;初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7
摘要:从教近以来,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却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功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后来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盥感受到了一堂课导入的重要性。  关键词:兴奋点;自律;悬念;启迪;技巧  从教近以来,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却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现在我终于明白,那只是传说中的蜗牛。再说了,自杀也不用爬那么高呀,晕不晕?  我最烦的一句话就是“这家伙没有一点骨头!”说实话,我挺羡慕毛毛虫,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为什么人家就能变成蝴蝶,在天空中自由飞舞呢?  我平生最恨的事就是恃强凌弱。一天,我正在散步,一头牛对我说:“小不点,你也配叫‘牛’吗,你该叫‘蜗虫’。
摘 要:本文提出,新形势下技校的改革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适应区域产业以及社会的需求,不断地优化管理体系,从管理机制入手,加强对技校管理机制的改革。  关键词:技校 管理体制改革 市场需要  技校的管理机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绩效能否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不仅仅在技校的日常管理中能发挥其作用,更是可以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结构体系,从而有利于汇聚更多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改在英语教学培养目标上,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多维度的要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