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特色发展的六个关键影响
  高考招生制度究竟如何影响高中特色发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在培养目标层面。我们在学校调研时,经常会问校长,你怎么看待自己学校的学生?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学生除了考大学以外还有什么特质?这是学校特色发展或者学校内涵发展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内容。如果学校在考虑整个高考招生的形式、内容、录取方式变化同时,再把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描述清楚,可能就不会为今年是否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不会为今年的重点率、一本率多少而纠结发愁,而是更关注自己的学生进了大学,经过四年大学以至研究生学习之后,将对社会哪个方面、哪个层面发挥影响,作出贡献。如果把这个问题理解清楚并能够清晰表述在育人目标上,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第二,分类考试的形式。未来有两种考试模式,第一类考试就是现在的国家统一考试,第二类是“学考+技能考试”,学考就是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试就是全省范围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现在有很多预测,将来参加第一类考试的学生大概占到60%~70%;第二类约占30%~40%,这将会是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题的首要环节,对现有的以分数为标准,甚至以考上清华、北大为标志的评价标准会产生一些冲击。随着将来专业学位体制的逐步完善,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不仅有大专学历,还会有本科、硕士、博士,并且与学术型学位体系是等值的。
  第三,在考试内容方面,会逐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测查。特别在取消高考文理科后,题型、题量等都会发生变化。
  第四,关于高考科目的设计问题。保留语文、数学、外语(课程)三个核心课程,外语一年多考,以及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提出选考科目等,将会影响高中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每门课程的程度。
  第五,涉及录取分数结构。高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不仅依据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高中三年的学业考试成绩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个结果。像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6+3+1”模式,60%看高考试成绩,30%看学业考试成绩,10%看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样板。
  第六,高考志愿填报也有新的变化。2015年开始实行大平行志愿,学生可以填报同一专业的5所学校,高校则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以及其他评价,都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个抉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此时此刻,学生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素养、职业倾向等,必须了解高校的校风、专业、师资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种变化,要求高中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升学指导方面要做出更多的真实有效、切实可行的指导。
  二、高中特色发展五大常见问题
  从目前整个情况来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目标单一化。学校发展完全是为了应试,以考上多少清华、北大,一本率要达到多少,重点率要达到多少为目标,这些指标目前在很多学校还是唯一目标。第二种情况,形式表面化。有些学校把特色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隔离开来,只是在领导参观时,拿出来展示一下,把特色发展当作一种装饰。第三,结构碎片化。学校特色缺乏整体设计,就事论事比较多。要把特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当中。第四,项目简单化,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特色项目只针对个别学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上万人的学校组建一个篮球队,这样的特色点很难反映全面。第五,特色低档化。特色是有层级的,第一个也是最基础的层级是特色活动,各个学校最喜欢、也容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第二个层级是特色项目,学校在某一方面形成了一些优势项目;再高一层级是特色教育,学校在某一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科技教育、外语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最高层级,就是学校整体的特色,这种整体的特色,实际上就是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具体的工作中呈现出来。而且这种特色将不再是分散的,碎片的,乃至细碎的。
  应当注意,学校特色发展绝对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为特色学校的形成,意味着一套教育模式的构建,一种学校文化的建立,一种组织精神的确立,一所学校个性风格的形成。因此,学校特色发展的最终结果,绝对不是一个点状,或者某一个局部的特色,而是学校整体特色的呈现和表达。
  为改变以上问题,需要调整特色发展的策略。首先要考虑到特色发展的逻辑起点,即从何处选择项目、选择特色发展的点位。这就要求统筹考虑,这个切入点既是办学水平的突破点,也是特色品牌的创新点,是学校永续发展的上升点,还是新闻媒体的关注点。
  其次,彻底改变特色碎片化、细碎化的状态,从整体上考虑特色架构。这涉及学校的培养模式、育人体系,甚至是制度设计的问题,需要建构一个基于特色的框架结构,也就意味着把所选择的特色项目点,与整个学校各方面工作纵横贯通、上下联动,形成一个多元开放同时具有同化效应的结构。
  第三,寻找“抓手”,这需要考虑途径、方式、手段、平台、载体。目前,有几种做法可以学习借鉴: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模式,建构学校课程体系,探讨特色学科的建设;再者,也可以从学校现有的特色活动切入;最后,还可以从学校特色文化的高度做一些深入思考。
  三、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两个路径和五大步骤
  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具体路径,这些年来,很多学校作了积极探索,基本上采取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就是顶层设计的方法,自上而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首先提出一个理念,对理念包含的内容做一个充分的解读,使师生员工有清晰的理解,认可、接受、掌握直至自觉地实施,把这个理念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当中。第二条路径可称之为“逐层抽象法”或者“漏斗式归纳法”。也就意味着要自下而上,依点突破,整体发展。近五年来,中国教科院在全国设立了八个实验区,有些地方设计了“特色品牌提炼”项目,要求对现有办学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由点状到整体,将“珍珠串成项链”,就采用这个路径。对于所有学校而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路径可以同时相向而行,最终都能提升整体的办学水平。
  这两个路径不外乎五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梳理办学理念。通常可以用一段话将办学理念描述出来,用来反映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的理解。
  第二步,提炼发展主题。主题来源于办学理念,反映学校在某一时期方向性的策略。这个主题能不能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是检验主题适合与否的标准。
  第三步,建构体系框架。将学校分散化、碎片化的工作,按学校要素及相互关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四步,创新教育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来落实办学理念,实施各种教育设计,形成特有的教育模式。
  第五步,发展学校特色。高中特色发展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妙”的16字方针。学校特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不要为了特色而特色,为了某个活动而特色。如果有整体架构,通过精心策划、实施,学校特色就水到渠成了。
  引用一位基层教师的感言:“真正的教育艺术不是可以而为之,不是花样翻新,不是为了艺术的艺术,而是科学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可以的不经意表现,一种有痕设计下的无痕表现,是一种行散而神聚的散文诗。”透过这句话审视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路,检测学校特色发展的成果,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本文将宋代绘画按题材分类,从美术学的角度出发,用设计学的视角分析各题材绘画中花台的特点,归纳出宋代以须弥座为代表的花台样式和空间组成形式,最大限度真实复原宋代绘画中
在针对清代扬州年画的研究中,能看到许多带有精英文化特点的作品,其表现出来的文化学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出现的立足于农业文明、表达劳动者诉求和朴素情感的传统年画有着很大
通过测试喷射混凝土的耐蚀系数、质量变化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研究了干湿循环和硫酸盐耦合作用下喷射混凝土性能劣化规律。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增大喷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
目的总结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在宫颈液基细胞学中的临床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
近些年来,光电子在我国信息、航空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进,尤以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最为明显.论文结合光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发展中的现状区别,探究了光电子技术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创新发展金融行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阳江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金融业重点加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趋同、趋异和从
住宅环境是居家养老的主要空间载体,而慢性疾病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本文试图以建筑医学理论为基础,从医疗与设计双重视角阐释住宅环境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自愈.本研究的意
魏晋书家以自然为宗,以“艺”合“道”。宋代书者以“理”为“道”,以“人”合“道”。故以“道”见魏晋书艺精神之完满,以“理”见宋代“人”对艺术精神之贯注。“人”在魏
目的探讨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行大容量双侧全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例行双肺灌洗术的PAP患者分为容量组和压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