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报刊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

来源 :江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sea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报刊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同时也颠覆了“藏山之文”和“经世之笔”的文学观念。各种文学新观念、新思潮通过现代报刊广为传播,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架起了桥梁。
  关键词:文学观念; 现代报刊; 功利文学观; 游戏文学观
  中图分类号:G219.29.6 文献标志码:A
  
  19世纪中后叶,中国现代报刊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同时也颠覆了“藏山之文”和“经世之笔”的文学观念。各种文学新观念、新思潮,通过现代报刊广为传播,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架起了桥梁。“在这一变革中,传统文学的封闭形态被打破,旧的文学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两种文化碰撞、激活,不但引入了域外文化的宏阔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了参照系,而且,大量摄入域外文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风格、新方法,使清末民初的文学产生了‘求新’、‘求变’、‘求实’的试验和冲动。”[1]
  一
  
  中国最初的中文报刊大都是由国外传教士创办的,宣传宗教教义、世俗文化和传播商业信息成为其主要的内容,但其“目的和骨子里仍然是以西学来改变中国人的”。在文学的功能上,他们采取了一种“劝善惩恶”的态度。如1895年6月,传教士傅兰雅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求著时新小说启》的征文启事,希望愿中国富强的作者,运用小说的形式反映“鸦片”、“时文”和“缠足”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危害,并通过具体的事例提出解决“三害”的办法,让妇孺都能看得明白,从中受到教益。像这样公开征集解决民生问题的小说,在中国是未曾有过的。结果应征小说一百六十多卷,却没有一部作品符合傅兰雅的要求。《万国公报》虽然没能刊载出这类小说的范本,却传递出一种信息:一是现代报刊需要文学的支持,特别是深受民众喜爱的通俗小说作品;二是现代报刊需要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教育启迪的功能,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无疑引发了创作观念上的变革。
  1872年,创办不久的《申报》相继连载了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片断和英国小说家欧文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1873年,《申报》所编的文学刊物《瀛寰琐记》也连载了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小说《昕夕闲谈》等。域外小说在中国报刊上的不断连载和广为流传,猛烈冲击了“小说不登大雅之堂”旧观念,拓宽了中国读者的视野;而该刊上发表的蠡勺居士的文章《〈昕夕闲谈〉小叙》,则开创了现代小说理论的先声。蠡勺居士认为:“若夫小说,则装点雕饰,遂成奇观,嬉笑怒骂,无非至文。使人注目视之、倾耳听之,而不觉其津津甚有味,孳孳然而不厌也。则其感人也必易,而其入人也必深矣。谁谓小说为小道哉?”他不仅大胆地为小说正名,还首次提出了小说“启发良心、惩轫逸志”,“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的教育功能。[2] 与此同时,《申报》特聘撰稿人王韬在为自著的小说集《淞隐漫录》所写的序文中也表明:他写小说,一则是“举其牢骚抑郁之怀而下寄之于说部”;二则是“酒阑茗罢,炉畔灯唇,辄辄复伸纸命笔,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愕之事,聊记十一,或触前尘,或发旧恨,则墨瀋淋漓,时与泪痕狼藉相间。”[3]表达了作者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
  
  二
  
  1897年11月,严复和夏曾佑在其创办的天津《国闻报》上合作发表了《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是变革文学观念的重量级文章。文章从进化论的角度审视了小说的社会价值。认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公性情”,即人性。人性包括社会属性(英雄之性)和自然属性(男女之性),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社会属性,而在人类历史上,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小说,则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具体形态的反映,这是小说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文章接着指出,“夫古人之为小说,或有精微之旨寄于言外,而深隐难求,浅学之人,论胥若此,盖天下不胜其说部之毒,而其益难言矣。”因此要提倡一种“使民开化”的新小说,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都有着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小说比其它文学体裁作品便于传世的原因。(1)“书中所用之语言文字,必为此种人所行用,则其书易传”,否则其书不传;(2)“若其书之所陈,与口说之语言相近者,则其书易传,”否则其书不传;(3)“繁法之语言易传,简法之语言难传”;(4)“言日习之事者易传,而言不习之事者不易传”;(5)“故书之言实事者不易传,而书之言虚事者易传。”小说因为具有以上五种易传的特点,“更能曲合乎人心者也”。为此,他们表示要以报纸作为载体,大力提倡新小说,“本馆同志,知其若此,且闻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是以不惮辛勤,广为采辑,附纸分送。或译诸大瀛之外,或扶其孤本之微,文章事实,万有不同,不能预拟。而本原之地,宗旨所存,则在乎使民开化。自以为亦愚公之一畚,精卫之一石也。”[4]
  梁启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相继提出,也是有感于现代报刊强有力的舆论导向作用。他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中国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上下蔽塞,左右蔽塞,“喉舌不通”,“病及心腹”。因此,他认为,“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朝登一纸,夕布万邦”,报纸的传播快速广泛,社会影响重大,而一个国家的强弱,仅从报纸的发行数量便可以看出。梁启超就是要借助现代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和影响力,来实现他所倡导的“文学救国论”的功利文学观。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先创办《新民丛报》,后主编《新小说》,并发表了著名文学论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而小说支配人道的力量则来自于小说自身的“熏”、“浸”、“刺”、“提”四种力。“熏”是小说的熏陶作用,它能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浸”是指读者沉浸于小说之中,受小说的浸渍,小说的氛围、情节时时萦绕在读者的头脑里;“刺”是指小说强烈的震撼力。“熏”是以空间而言的,其力之大小取决于熏之宽广度;“浸”是以时间而言的,其力之大小取决于浸之长短。这两种力都来得比较慢,只能逐渐地发挥作用。“刺”之力则来得比较快,有时作用于一刹那。这三种力都是从外部作用于读者的。“提”是从内部发挥作用,读者在小说的作用下,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思想情感得到升华。[5] 因此,梁启超把小说提升到了“文学之最上乘”的位置,视其为疗治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良药;视其为“改良群治”、“唤醒国人”,取得立竿见影社会效果的工具。梁启超此前还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提出了政治小说的概念,论述了政治小说“兴邦济国”的社会功能:“政治小说之体,自泰西人始也。”“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士、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于是彼中辍学之子,黉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而工匠、而车夫马卒、而妇女、而童孺。靡不手之口之。往往每一书出,而全国之议论为之一变。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界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英名士某君曰:‘小说为国民之魂。’岂不言哉!”[6] 梁启超身体力行,与人合译了国外政治小说《佳人奇遇》、《经国美谈》、《十五小豪杰》等;并以自创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相号召,试图为新小说的创作提供全新的样本。
  如果说梁启超提倡“文学救国论”功利文学观,是为了借助小说的影响力来“改良群治”、“支配人道”的话,那么,清末民初在广州、香港等地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创办的报纸,则把“文学救国论”的功利文学观付诸实践,作为他们进行政治斗争,改朝换代的工具。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及庚子以后,清廷辱国丧师之罪,举国同愤,民智因而大开,有心人主张非实行革命排满不足以救亡者,缤纷并起,或则以报纸鼓吹,或则借演说倡导,然皆未能深入民间,使种族思想普遍于各级社会,以收实效。职是之故,革命主义之香港各报,遂有编撰戏曲唱本以引人入胜之举。最先发起者为己亥年(1899)十二月出版世称革命元祖之《中国日报》。该报首在附刊之旬刊报特辟《鼓吹录》一门,由杨肖欧、黄鲁逸数记者撰作戏曲歌谣,或讽刺时政得失,或称颂革命英雄,庄谐杂出,感人至深。其后在香港出版者,有《世界公益报》、《广东报》、《有所谓报》、《东方报》、《少年报》等;在广州出版者,有《时事画报》、《群报》、《国民报》、《人权报》、《南越报》、《平民报》、《天民报》、《中原报》、《齐民报》等,均注重戏曲歌谣一门,其旨趣及作风略于《中国日报》相仿佛。”[7]
  《中国日报》于1900年在香港创刊,该报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议论”的宗旨。《中国旬报》是它的姊妹报,辟有副刊“鼓吹录”,设小说、杂文、谐文、史谈、班本、词苑、粤讴、杂等栏目,试图用文艺的形式宣传排满革命。如《祭秋谨文》,热情歌颂了秋谨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并以“秋风秋雨愁煞人”悲壮的曲调述说国家的危难,激发世人觉醒。又如《怀人抱恨》,如泣如诉地痛说国难,号召人们“不惜其身”、“大加奋勇”,“始终不懈救国忧民。”《鼓吹录》还刊载一些通俗易懂的戏曲歌谣,“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主主义,唤起国家思想。”由于《中国日报》宣传效果显著,其他政治报纸的副刊踵而效之。如《广东日报·无所谓》、《广东日报·一声钟》、《震旦日报·鸡鸣录》、《国民报·亦有谓》等等,从这些副刊的名称上可以看出极强的政治功利目的。
  
  三
  
  与梁启超的功利文学观相悖,流布甚广的是以李伯元、寅半生、王国维等人为代表的所倡导的游戏文学观。李伯元、寅半生侧重于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们以游戏文学为导向,创办各种现代报刊来吸引读者阅读;而王国维则侧重于理论上的探讨。
  李伯元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份面向市民读者的小报《游戏报》,他在《告白》中阐述了办报的宗旨:“以诙谐之笔,写游戏之文;遣词必新,命题皆偶。上自列帮政治,下逮风土人情;问则论辩、传记、碑志、歌颂、诗赋、词曲、演义、小唱之属,以及楹对、诗钟、灯虎、酒令之制;人则士农工贾,强弱老幼,远人逋客,匪徒奸宄,娼优下贱之俦,旁及神仙鬼怪之事,莫不描摹尽致,寓意劝惩。”[8] 李伯元特别说明了其游戏说的本意,是为了满足读者闲暇时间的需求,以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此后,李伯元又创办“寓庄于谐”的《世界繁华报》,并出任《绣像小说》杂志主编。寅半生于1906年9月在杭州创办了《游戏世界》,并亲任主编。寅半生在《游戏世界·发刊词》中说:“西人有三大自由,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吾则请增为四大自由——曰游戏自由。”[9] 寅半生如此重视文学的“游戏”功能,并把它抬高到与思想、言论、出版同样重要的位置。文章所指出的“游戏”,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纯娱乐和休闲的范畴,传达的是一种心灵自由与表现自由的结合,因此,他提倡作家自由创作,以豁达的心态作游戏之文,在游戏之文中,寄予游戏之命意和游戏之真理,以激励读者的意志,开拓读者之智慧。这种崇尚“自由”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王国维也是游戏文学观的大力倡导者,他在《文学小言》中论述道:“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余,于是发而为游戏。婉蛮之儿,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无所谓争存之事也。其势力无所发泄,于是作种种之游戏。逮争存之事亟,而游戏之道息矣。惟精神上之势力独优,而又不必以生事为急者,然后终身得保其游戏之性质。而成人以后,又不能以小儿之游戏为满足,于是对其自己之情感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叹之,以发泄所储蓄之势力。故民族文化之发达,非达一定之程度,则不能有文学;而个人之汲汲于争存者,决无文学家之资格也。”[10] 王国维这种非功利游戏文学观的提出,是对梁启超等把文学作为其政治附庸的矫枉过正,无论是对于维护文学独立价值,恢复文学本体的地位,还是对于文学现代化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杨联芬在《二十世纪初文人的边缘化与文学“游戏”说的萌生》中所指出的:“王国维对文学的阐释,显然与晚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功利观完全不是一个路子。他对文学的阐释,卓尔不群,自成标格,实为中国现代文学与美学贡献了一种崭新的语言,一种更具体地体现“现代性”的语言。不幸的是,这种语言由于是传统文学与美学中不曾有的,又不能切合现代中国对‘实用’的渴望,因此,在当时乃至后来,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都没有成为占主流地位的艺术观念,甚至在功利主义极度盛行的时代,它还常常遭到批判。但是,它毕竟以一种极为独特与独立的姿态,宣布了一种真正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现代文学与美学思想的诞生。它的价值不是轰动的、迅速产生影响力的,然而却对中国文学与美学产生了潜在而持久的影响。”[11]
  19与20世纪之交通俗小说的崛起与风靡,可以说与游戏文学观的大力提倡不无关系。这期间,刊载通俗文学的报刊犹如雨后春笋,各种题材的通俗小说广为流行,并普遍赢得了市民阶层的欢迎。如 1897年有被誉为“实开后来各小报之先声”的《游戏报》,有《海上繁华报》、《笑报》、《消闲报》等;1898年有《笑笑报》等;1899年有《通俗报》等;1900年有《奇新报》等;1901年有《世界繁华报》、《笑林报》等;1902年有《新小说》、《飞报》等;1903年有《绣像小说》、《中国白话报》、《花世界》等;1904年有戏剧月刊《20世纪大舞台》等;1905年有《娱闲日报》等;1906年有《游戏世界》、《月月小说》等;1907年有《小说月报》、《小说林》、《中外小说林》等;1910年有《小说月报》、《上海白话报》等;1911年有《妇女时报》等;1913 年有《游戏杂志》、《自由杂志》等;1914年则有《礼拜六》、《小说丛报》、《香艳杂志》、《上海滩》等;1915至1921年间,有《小说海》、《妇女杂志》、《消闲钟》、《小说新报》、《游戏新报》、《游戏世界》等。这些报刊刊载的内容,涉及社会时政、民族主义、科学艺文、历史演义、神怪野史、传记逸闻、革命兴亡、官场黑幕、探案嬉谈、帮会妓院、才子佳人、飞仙剑侠等等。文学的价值是为读者游戏、娱乐和休闲服务的,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现代报刊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引发了文学观念一系列的变革。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流行的各种文学观念、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对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吴组缃等.中国近代文学鸟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总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3.
  [2]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叙[J].瀛寰琐记.1873.
  [3]王韬.淞隐漫录·自序[M].园文录外编.上海:中华书局.1959:2.
  [4]严复.夏曾佑.本馆附印说部缘起[N].国闻报.1897:10-11.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J].新小说.1902:1.
  [6]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N].清议报.1898:12.
  [7]冯自由.革命逸史[M](第二集).上海:中华书局.1981:222.
  [8]李伯元.布告[N].游戏报.1895:6.
  [9]寅半生.游戏世界·发刊词[J].游戏世界.1906:1.
  [10]王国维.文学小言[J].教育世界.1906:139.
  [11]杨联芬.二十世纪初文人的边缘化与文学“游戏”说的萌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
其他文献
摘要:关联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原则,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与听话人既有利益一致、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追求最佳关联的一面;也有出于不同交际目的,发话者或是诱导受话者定向、偏向关联,或是受话者有意违反最佳关联原则,进行多种关联,以期获得幽默、讽刺、新颖、雄辩等修辞效果,追求“最佳修辞效果关联”的一面;而对言语交际中修辞关联的分析却正是关联理论研究所忽视的方面。  关键词:话语; 修辞; 关联  中图分类号:H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
<正>1.Introduction Before state doing a thanslation job,what comes to your mind?yes,It&#39;s the principle of thanslation If som eone wants to become a good tha
智能天线技术和多天线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智能天线技术和多天线技术作为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
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当外加旋转磁场角频率ω等于核磁矩在稳恒磁场中进动的角频率ω0时,才会出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所以核磁共振范围非常小,很容易跳过。为了解决稳态吸
摘要:唐代咏史诗的兴盛是中晚唐历史小说繁荣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唐代咏史诗营造了良好的论史议史氛围,造就了中晚唐文人厚重的历史意识,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参照。另一方面,中晚唐历史小说还常常融入大量的咏史诗,表现出对咏史诗的直接借助,以寄寓更深沉的吊古伤今的历史意蕴。  关键词:中晚唐; 历史小说; 咏史诗; 文化依附; 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