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运动中东方传统思想的价值与局限——龟山纯生论日本佛教生态思想的现代意义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认识东方传统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在今天的价值,是摆在当代思想家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多年以来,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龟山纯生教授重视对日本传统思想,尤其是对古代佛教思想与当代生态思想关系的研究.他对东方传统思想在当代生态伦理建设中的意义和局限性的分析,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从哲学-伦理学的维度对现代政党政治进行省思,就会发现,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之魂,政党的本质是公民自组织形式,是公民维护和表达自身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在追求公共权力、实现
一、为仁:道德品性的最高境界如果说,“礼”是孔子继前人之说,“仁”则是对“礼”的补充和深入,是孔子对周礼的一种发展。礼是关于人的行为规范的一系列准则,是可以看得清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面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要求,文化发展也表现出由对立到融合的发展趋势,并表现出一种境界论的发展指向.近现
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中存在着生命伦理的多样性,从流产、安乐死到医疗保健的私有资源的再分配问题都存在争议.本篇论文以生命伦理学占主体地位的观点开始沉思:俗世道德必须以一
藏文佛学典籍的整理与推进藏族传统文化研究有着直接关系.随着藏族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藏文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在整理研究藏文佛学典籍的基础上,应系统研究对
汤用彤在美国汉姆林大学时所写哲学、心理学论文手稿,幸承汤一介先生保藏,使我们得以了解他留学期间所受严格学术训练,领略那个时代前辈学者对西方哲学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
民族伦理的属性结构领域有两个基础性的范畴:“道德的民族性”与“民族的道德性,”道德的民族性说明道德主体的特殊性,而民族的道德性则表明道德主体如何特殊的问题。研究意
怨恨原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情感。马克斯·舍勒认为,怨恨有一系列的心理结构,同时也与人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制度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怨恨出发,分析了现代西方社会人
古典欧亚主义是流亡西欧的俄国侨民中一批年轻学者发起并推动的社会历史思潮,以1921年的文集《回归东方》为起点,继之以卓有成效的出版宣传活动,到1927~1928年达到顶峰,1928年
对代表着中国文化本真的农村农民诚信的调查分析表明,决定其诚信与否的是利益而不是某种价值认同以及建立在价值认同基础上的信念,究其渊源是中国有不诚信的文化基因。确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