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结束,可大会上的各种演讲依旧值得收藏和揣摩。别看是互联网大会,其实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都是热议话题。
12月16日,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天,一张合影照几乎红遍全中国。中国顶级互联网大佬悉数在列。不过,记者从企业级云计算的视角来看,这张照片中居然有好多云计算大佬:
李彦宏——百度开放云;
马云——阿里云(中国第一大公有云);
马化腾——腾讯云;
雷军——金山云(除了小米公司,雷军也是金山董事长);
刘强东——京东智能云;
周鸿祎——360云(刚从事业部形式独立出来);
曹国伟——新浪云;
丁磊——网易蜂巢云;
沈向洋——微软Azure云(借助世纪互联落地中国);
孙丕恕——浪潮云;
杨元庆——联想云;
史立荣——中兴云;
常小兵——中国电信天翼云;
尚冰——中国移动大云;
王晓初——中国联通云;
田溯宁——云基地;
任正非——华为云;
沈南鹏的红杉资本也投资了不少云初创型企业;
……
不难发现,多数互联网大佬同时又是云计算大佬,很多IT基础设施企业的大佬也是云计算大佬,就连三大运营商也都投入到云计算的怀抱,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可以看作一次顶级的云计算大会。在这背后,云计算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数字中国与数字转型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专门设立分论坛谈数字中国。以往,数字中国谈的内容多为“缩小数字鸿沟”,而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则具体到了各种关键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就表示,数字中国不是数据中国,更不仅仅是指大数据中国,而是中国的国家信息化。宽带中国、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应该都是“数字中国”的内容,同时还要看到,网络经济、分享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从市场层面来看,借力“互联网 ”从信息消费向行业企业转型渗透,将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由CA Technologies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调查就显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成效指数(DEI)高居全球第二,领先美国,仅次于印度。
调查还显示,数字化转型正作为一项有组织的战略举措(62%)或强化业务的举措(23%)被中国企业普遍采用。受访的中国企业平均拥有三个正在实施数字化举措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开发,运营/交付和客户服务等。
CA Technologies认为,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成效指数高居全球第二并不意外,这映射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发展态势。
云创新是数字转型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可谓如火如荼。笔者认为,决定企业是否具备长远发展潜质的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你看,亚马逊因AWS而股价高升,谷歌如此被业界看好,苹果也不能简单看作是个卖手机的,就是这个道理。
云计算,正带来技术创新的颠覆式大潮,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自然不会少了云。
在“互联网创新与经济发展”议题中,“数字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环节。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正通过产业互联网化的形式,迅速从互联网产业向各行各业发展。
2014年,麦肯锡发布报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勾勒出中国数字化的整体轮廓:“考虑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各行业的运用程度,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到2025年,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元到14万亿元的年GDP总量。
日前,三大咨询机构Gartner 、 IDC和 Forrester相继发布了对新一年技术发展的展望和预测:
Gartner提出“算法经济”和“可编程经济”;
Forrester介绍了企业应对数字化消费者的技巧和方法;
IDC预测,2016年将是数字转型经济的开启之年。
在“数字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环节,金山云CEO张宏江就重点谈了云计算和数字转型的联系:互联网的出现,使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成为了可能;云计算的出现,不仅可以为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云服务平台,还可以通过计算的力量全面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实际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
因此,云计算正是数字转型的基石,它可以促进互联网创新向行业渗透,实现全面的数字转型。张宏江在论坛上谈到,金山云与北京市电子政务云助力政府数字信息转型;与北大医信合作打造智慧医疗;与海南省政府共建首个游戏生态基地,协助游戏产业升级。
云计算在数字转型中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使数据流动和共享成为可能,云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为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云服务平台,还可以通过计算的力量全面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实际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
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在转型的各个阶段提供云服务能力。对于小型企业,公司往往面临资金短缺、人员不足、资产管理困难、数据安全危机等诸多问题。公有云具备交付简单、按需计算、服务周全等优势,可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公司节省传统IT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对于发展成熟的企业,装机规模达到万级甚至百万级体量时,服务器采购成本、机房租赁费用等压力,以及避免大规模故障、海量业务支撑等需求接踵而来。而此时,云计算可以提供“公有云 私有云”的混合云服务来满足定制化需求。 自2009年以来,中国云行业市场在政策引导及鼓励下火速爆发。在公有云领域中,基于IaaS层服务占比将超过PaaS层及SaaS层。这一趋势与美国市场略有不同。早在2005年,美国云市场便初具规模,短短几年就孕育出AWS、Rackspace等多家国际巨头。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来自互联网、IDC、传统IT等多类云服务商正在上演抢滩大戏。
Gartner从2014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出,云计算行业已经度过概念膨胀高峰期,进入平稳的发展成熟阶段,预计在未来2~5年中,在整个商业和IT版图上,云计算将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让全行业共享云服务盛宴。
目前,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厂商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商,它们往往更专注IaaS层。这些大厂商技术积累强大,产品稳定性好,资金充足,可基于自身实践和对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理解,为企业提供务实的、全套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剩下三类厂商中,跨国公司厂商需要借助中国IDC企业展开服务,较少针对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传统IDC服务商和国内IT企业转型厂商,也都从硬件向上拓展软件能力,而开源技术成为他们发展的新奇迹。
无论哪种类型的厂商,IaaS层服务最终比拼的还是资源和资本。在IaaS发展初期,技术及其带来的稳定性和效率是主要的竞争要素。随着Openstack、Docker等技术不断完善,可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不同技术流派都将实现相同的功能。最终,服务、成本、品牌、客户资源等竞争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云服务是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选择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大主张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将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纳入到“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将中国通过“互联网 ”战略发展新经济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共同打造全球范围的“互联网 ”,这是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将从应用角度看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造一个层次更高、应用更深的统一体系;还将协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源和经济互补,实现效率更高、合作更完备的协作机制;最终构建开放共赢的互联网环境,形成关系更紧密、利益更稳固的命运共同体。
以云计算为基础进行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建设,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加快信息化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使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统一的先进数字平台上,更好地实现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中国非常重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中国云计算走出国门。如今,浪潮和俄罗斯签约了云计算,阿里的数据中心已经建到了迪拜,金山云上的游戏企业也在美国上市……
云计算不仅可以向中国的各行各业输出互联网创新,也将在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阿里云,中国最大的公有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自任解说员,在阿里巴巴主展区讲解阿里云业务和技术服务。马云表示,阿里云已完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并且提供了全球首个5K云计算公共服务。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基础上,阿里云也已具备世界级安全能力,每天防御超过数亿次Web攻击,保证全球海量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此次互联网大会,阿里云受到各方关注。2014年,阿里云曾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在Sort Benchmark 2015世界排序竞赛中,阿里云利用自研的分布式计算平台ODPS,377秒完成100TB数据排序,刷新了Apache Spark 1406秒的世界纪录。阿里云的服务群体中,活跃着新浪微博、知乎、魅族、锤子科技、小咖秀等一大批明星互联网公司。
为了更好地保障这次互联网大会,桐乡第三人民医院早早地将医疗服务进行了升级,联合杭州联众医疗和阿里云,共建”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将医院所有CT、DR等放射影像资料,实时上传到云端,实现医学数据的云传输、云存储、云共享、云应用,让远程医疗成为可能。
阿里云为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个性化安全保障服务定制方案。阿里云安全专家通过安全品牌云盾旗下的DDoS高防服务,服务器安全托管服务、网络安全专家服务和高级Web安全防护服务对互联网大会官网的“短板”进行加固,形成了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
AWS,全球最大的公有云
亚马逊AWS副总裁容永康在大会“可信赖的云计算技术”论坛上表示,AWS全球投入软硬件的资金是投入公有云的5到6倍,云产业才刚刚开始。他介绍,一开始公有云的客户大部分是互联网公司或是初创企业,而企业级的公有云起步较晚,因为他们以安全性、稳定性为主导。AWS在十年前开始构思搭建公有云平台的时候,就考虑到所有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任何云操作都可回溯、可跟踪,这对安全的评估和审查非常有效,欧盟等监管部门也非常认同AWS的做法。此外,AWS拥有“安全共担”模型,即AWS提供第三方工具,让企业客户用自己的标准选择安全工具。
需要强调的是,AWS拿到了国际认证和一些国家的认证,在中国正积极参与可信云认证。作为公有云服务供应商的AWS很清楚一点,在给一个国家提供服务时一定按照当地的标准。同时,AWS服务于跨国公司,支持企业到国外发展业务。AWS是一个国际认可的平台,有信心协助客户扩展海外的业务。
在帮助国内初创公司和民营企业发展国外业务时,AWS已经有了成熟的案例。比如猎豹移动在AWS上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全球部署。AWS在全球展开公有云业务已经快十年了,拥有50多个功能,1000多个API服务,还有第三方解决方案。另外,2016年AWS计划在宁夏全面落地。 金山云,
中国最大的OpenStack公有云
“云计算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互联网 ’发展的基石。云计算的出现,为各行各业产生的大数据提供精准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为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际价值。云计算有能力将未来世界提前带到今天。”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金山云CEO张宏江在做《移动和大数据时代的云》主题演讲时表示。
在转型的过程中,信息爆炸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大数据的到来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对现有IT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大数据相关应用将为包括数据产生者在内的人员和机构带来便利。对于如何应对挑战,张宏江强调,云带来的弹性计算和海量存储能力将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能力。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为各行各业大数据提供精准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输出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全面帮助人们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人们既是数据的产生者,更在云计算数据处理平台支撑下,成为各类数据应用的受益者。
以大数据处理云为例,用户数据产生后,云计算可以提供高速存储介质、图型数据库、高密度存储机柜、冷热数据分级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利用CDN分发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数据应用,如人脸识别等。在成本方面,以小米图片数据量计算,500亿张照片的规模下,使用云计算模式,成本不到传统IT模式的一半。
在医疗云领域,云计算可提供医疗影像存储、基因组学数据分析等服务,患者产生于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数据被传输到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后,通过云计算提供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工具,进行各类数据分析,从而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便利。
在政务云领域,云计算不仅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等基础资源并搭建安全、备份、网络等政务云使用环境,还可以为统一认证、访问控制等支撑类服务提供资源,从而实现社保系统、审批系统等一系列政务应用,实现市民/企业与各委办局之间的信息畅通,最终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缩短市民办事流程,提升人民幸福感。
据2014年Gartner IT关键指标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企业IT预算分配中,IT运维等人员比重将从41%下降到25%,硬件比重将从16%下降到10%,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比重将从23%提升到45%。
另外,从市场发展成熟轨迹可以看出,AWS仅用10年时间就达到了百亿美元的收入,相比苹果、微软等国际巨头少用超过十年的时间,AWS是用时最短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2B公司。这充分说明,云计算将是未来迅速腾飞的行业之一,国内云计算行业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成熟阶段。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公有云存储平台,金山云日上传数据量超过400TB,存储数据量超过300PB,容量可达EB 级别。除此之外,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OpenStack公有云和最大的商业云存储服务商,金山云拥有全球最快的云主机、20000多个服务器、13大数据中心、5大核心POP点,以及在全球布局的上千个CDN节点,同时具备最优质的BGP网络,可将延时缩短至10ms以内。
浪潮,
中国服务器企业拓展云计算的代表
所谓“一切皆计算”,在“互联网 ”时代,从互联网的发展,到“互联网 ”的落地,都需要拥有适合全新业务形态的计算力去提供技术支撑。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以“打造信息互联互通,共建智慧一带一路”为主题进行专题演讲,并重点谈到了云计算。
从“互联网 ”到“计算 ”,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过程。而发展符合“计算 ”标准的新一代基础架构和云服务,将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和经济的转型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浪潮认为,“计算 ”是一种以云平台展现的新的计算力运用的形态,是支撑“互联网 ”和大数据运营的基础。它不仅是“互联网 ”的能力体现,还是以往传统基础架构的一种弹性变化,能够更好地面对政府、行业、企业的管理运行,面对海量的数据需求,面对应用,面向未来。
可以说,“互联网 ”是应用层和效果层,“计算 ”则是架构层和能力层。“计算 ”所代表的云平台,是将数据变为资产、由资产转为价值的基础平台,是驱动企业产生真正“互联网 ”变化的原始动力。
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计算 ”需要的是一朵有“背景”的云。它不仅包括能释放强大计算力的基础架构和硬件系统,而且在云架构之上,还要有云服务的能力去支持云计算的运用。
从基础架构来看,传统数据中心由于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设备彼此分离,其简单粗暴的资源调度管理方式和分离分散的建设部署和串联使用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系统负荷与应用需求。这就需要有能适应全新业务形态的云基础架构,为“计算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为云计算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浪潮在关键业务计算、通用计算、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计算等领域均拥有行业领先的产品,能够为“计算 ”提供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持,并形成了“一横一纵一中心”的布局,即围绕关键应用主机、SmartRack、云海数据中心一体机、大数据一体机、桌面一体机等产品,形成丰富的横向平台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开发出更多的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公安等行业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整体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此外,浪潮与思科于2015年9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未来浪潮在网络设备领域将有极大的发展,从而将真正拥有面向所有不同应用场景的能力。
云不止意味着架构的搭建,除了以上所讲的云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完善的云服务和未来云实践的积累。基于过去近30年服务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大型行业及企业的经验,浪潮对用户的需求与业务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创新性地总结提出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上云三步曲”:“业务上云—数据整合—应用创新”,提升云服务能力,助力政府和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
以安全、自主、可控、领先的基础设施平台作为支撑,浪潮针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云服务,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云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着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12月16日,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天,一张合影照几乎红遍全中国。中国顶级互联网大佬悉数在列。不过,记者从企业级云计算的视角来看,这张照片中居然有好多云计算大佬:
李彦宏——百度开放云;
马云——阿里云(中国第一大公有云);
马化腾——腾讯云;
雷军——金山云(除了小米公司,雷军也是金山董事长);
刘强东——京东智能云;
周鸿祎——360云(刚从事业部形式独立出来);
曹国伟——新浪云;
丁磊——网易蜂巢云;
沈向洋——微软Azure云(借助世纪互联落地中国);
孙丕恕——浪潮云;
杨元庆——联想云;
史立荣——中兴云;
常小兵——中国电信天翼云;
尚冰——中国移动大云;
王晓初——中国联通云;
田溯宁——云基地;
任正非——华为云;
沈南鹏的红杉资本也投资了不少云初创型企业;
……
不难发现,多数互联网大佬同时又是云计算大佬,很多IT基础设施企业的大佬也是云计算大佬,就连三大运营商也都投入到云计算的怀抱,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可以看作一次顶级的云计算大会。在这背后,云计算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数字中国与数字转型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专门设立分论坛谈数字中国。以往,数字中国谈的内容多为“缩小数字鸿沟”,而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则具体到了各种关键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就表示,数字中国不是数据中国,更不仅仅是指大数据中国,而是中国的国家信息化。宽带中国、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应该都是“数字中国”的内容,同时还要看到,网络经济、分享经济带来的新机遇。
从市场层面来看,借力“互联网 ”从信息消费向行业企业转型渗透,将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由CA Technologies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调查就显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成效指数(DEI)高居全球第二,领先美国,仅次于印度。
调查还显示,数字化转型正作为一项有组织的战略举措(62%)或强化业务的举措(23%)被中国企业普遍采用。受访的中国企业平均拥有三个正在实施数字化举措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开发,运营/交付和客户服务等。
CA Technologies认为,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成效指数高居全球第二并不意外,这映射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发展态势。
云创新是数字转型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可谓如火如荼。笔者认为,决定企业是否具备长远发展潜质的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你看,亚马逊因AWS而股价高升,谷歌如此被业界看好,苹果也不能简单看作是个卖手机的,就是这个道理。
云计算,正带来技术创新的颠覆式大潮,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自然不会少了云。
在“互联网创新与经济发展”议题中,“数字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环节。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正通过产业互联网化的形式,迅速从互联网产业向各行各业发展。
2014年,麦肯锡发布报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勾勒出中国数字化的整体轮廓:“考虑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各行业的运用程度,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到2025年,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元到14万亿元的年GDP总量。
日前,三大咨询机构Gartner 、 IDC和 Forrester相继发布了对新一年技术发展的展望和预测:
Gartner提出“算法经济”和“可编程经济”;
Forrester介绍了企业应对数字化消费者的技巧和方法;
IDC预测,2016年将是数字转型经济的开启之年。
在“数字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环节,金山云CEO张宏江就重点谈了云计算和数字转型的联系:互联网的出现,使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成为了可能;云计算的出现,不仅可以为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云服务平台,还可以通过计算的力量全面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实际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
因此,云计算正是数字转型的基石,它可以促进互联网创新向行业渗透,实现全面的数字转型。张宏江在论坛上谈到,金山云与北京市电子政务云助力政府数字信息转型;与北大医信合作打造智慧医疗;与海南省政府共建首个游戏生态基地,协助游戏产业升级。
云计算在数字转型中的机遇
互联网的出现,使数据流动和共享成为可能,云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为大数据的存储、处理提供云服务平台,还可以通过计算的力量全面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转化成实际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公共服务。
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在转型的各个阶段提供云服务能力。对于小型企业,公司往往面临资金短缺、人员不足、资产管理困难、数据安全危机等诸多问题。公有云具备交付简单、按需计算、服务周全等优势,可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公司节省传统IT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对于发展成熟的企业,装机规模达到万级甚至百万级体量时,服务器采购成本、机房租赁费用等压力,以及避免大规模故障、海量业务支撑等需求接踵而来。而此时,云计算可以提供“公有云 私有云”的混合云服务来满足定制化需求。 自2009年以来,中国云行业市场在政策引导及鼓励下火速爆发。在公有云领域中,基于IaaS层服务占比将超过PaaS层及SaaS层。这一趋势与美国市场略有不同。早在2005年,美国云市场便初具规模,短短几年就孕育出AWS、Rackspace等多家国际巨头。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来自互联网、IDC、传统IT等多类云服务商正在上演抢滩大戏。
Gartner从2014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出,云计算行业已经度过概念膨胀高峰期,进入平稳的发展成熟阶段,预计在未来2~5年中,在整个商业和IT版图上,云计算将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让全行业共享云服务盛宴。
目前,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厂商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商,它们往往更专注IaaS层。这些大厂商技术积累强大,产品稳定性好,资金充足,可基于自身实践和对互联网思维模式的理解,为企业提供务实的、全套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剩下三类厂商中,跨国公司厂商需要借助中国IDC企业展开服务,较少针对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传统IDC服务商和国内IT企业转型厂商,也都从硬件向上拓展软件能力,而开源技术成为他们发展的新奇迹。
无论哪种类型的厂商,IaaS层服务最终比拼的还是资源和资本。在IaaS发展初期,技术及其带来的稳定性和效率是主要的竞争要素。随着Openstack、Docker等技术不断完善,可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不同技术流派都将实现相同的功能。最终,服务、成本、品牌、客户资源等竞争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云服务是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选择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大主张的第一条就是加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将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纳入到“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将中国通过“互联网 ”战略发展新经济的模式复制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共同打造全球范围的“互联网 ”,这是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将从应用角度看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造一个层次更高、应用更深的统一体系;还将协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源和经济互补,实现效率更高、合作更完备的协作机制;最终构建开放共赢的互联网环境,形成关系更紧密、利益更稳固的命运共同体。
以云计算为基础进行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建设,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加快信息化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使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统一的先进数字平台上,更好地实现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中国非常重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支持中国云计算走出国门。如今,浪潮和俄罗斯签约了云计算,阿里的数据中心已经建到了迪拜,金山云上的游戏企业也在美国上市……
云计算不仅可以向中国的各行各业输出互联网创新,也将在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阿里云,中国最大的公有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自任解说员,在阿里巴巴主展区讲解阿里云业务和技术服务。马云表示,阿里云已完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并且提供了全球首个5K云计算公共服务。在保证技术领先的基础上,阿里云也已具备世界级安全能力,每天防御超过数亿次Web攻击,保证全球海量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此次互联网大会,阿里云受到各方关注。2014年,阿里云曾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在Sort Benchmark 2015世界排序竞赛中,阿里云利用自研的分布式计算平台ODPS,377秒完成100TB数据排序,刷新了Apache Spark 1406秒的世界纪录。阿里云的服务群体中,活跃着新浪微博、知乎、魅族、锤子科技、小咖秀等一大批明星互联网公司。
为了更好地保障这次互联网大会,桐乡第三人民医院早早地将医疗服务进行了升级,联合杭州联众医疗和阿里云,共建”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将医院所有CT、DR等放射影像资料,实时上传到云端,实现医学数据的云传输、云存储、云共享、云应用,让远程医疗成为可能。
阿里云为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个性化安全保障服务定制方案。阿里云安全专家通过安全品牌云盾旗下的DDoS高防服务,服务器安全托管服务、网络安全专家服务和高级Web安全防护服务对互联网大会官网的“短板”进行加固,形成了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
AWS,全球最大的公有云
亚马逊AWS副总裁容永康在大会“可信赖的云计算技术”论坛上表示,AWS全球投入软硬件的资金是投入公有云的5到6倍,云产业才刚刚开始。他介绍,一开始公有云的客户大部分是互联网公司或是初创企业,而企业级的公有云起步较晚,因为他们以安全性、稳定性为主导。AWS在十年前开始构思搭建公有云平台的时候,就考虑到所有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任何云操作都可回溯、可跟踪,这对安全的评估和审查非常有效,欧盟等监管部门也非常认同AWS的做法。此外,AWS拥有“安全共担”模型,即AWS提供第三方工具,让企业客户用自己的标准选择安全工具。
需要强调的是,AWS拿到了国际认证和一些国家的认证,在中国正积极参与可信云认证。作为公有云服务供应商的AWS很清楚一点,在给一个国家提供服务时一定按照当地的标准。同时,AWS服务于跨国公司,支持企业到国外发展业务。AWS是一个国际认可的平台,有信心协助客户扩展海外的业务。
在帮助国内初创公司和民营企业发展国外业务时,AWS已经有了成熟的案例。比如猎豹移动在AWS上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全球部署。AWS在全球展开公有云业务已经快十年了,拥有50多个功能,1000多个API服务,还有第三方解决方案。另外,2016年AWS计划在宁夏全面落地。 金山云,
中国最大的OpenStack公有云
“云计算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互联网 ’发展的基石。云计算的出现,为各行各业产生的大数据提供精准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为未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际价值。云计算有能力将未来世界提前带到今天。”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金山云CEO张宏江在做《移动和大数据时代的云》主题演讲时表示。
在转型的过程中,信息爆炸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大数据的到来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对现有IT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大数据相关应用将为包括数据产生者在内的人员和机构带来便利。对于如何应对挑战,张宏江强调,云带来的弹性计算和海量存储能力将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能力。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为各行各业大数据提供精准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输出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全面帮助人们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人们既是数据的产生者,更在云计算数据处理平台支撑下,成为各类数据应用的受益者。
以大数据处理云为例,用户数据产生后,云计算可以提供高速存储介质、图型数据库、高密度存储机柜、冷热数据分级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弹性计算能力,利用CDN分发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数据应用,如人脸识别等。在成本方面,以小米图片数据量计算,500亿张照片的规模下,使用云计算模式,成本不到传统IT模式的一半。
在医疗云领域,云计算可提供医疗影像存储、基因组学数据分析等服务,患者产生于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的数据被传输到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后,通过云计算提供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工具,进行各类数据分析,从而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便利。
在政务云领域,云计算不仅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等基础资源并搭建安全、备份、网络等政务云使用环境,还可以为统一认证、访问控制等支撑类服务提供资源,从而实现社保系统、审批系统等一系列政务应用,实现市民/企业与各委办局之间的信息畅通,最终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缩短市民办事流程,提升人民幸福感。
据2014年Gartner IT关键指标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企业IT预算分配中,IT运维等人员比重将从41%下降到25%,硬件比重将从16%下降到10%,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比重将从23%提升到45%。
另外,从市场发展成熟轨迹可以看出,AWS仅用10年时间就达到了百亿美元的收入,相比苹果、微软等国际巨头少用超过十年的时间,AWS是用时最短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的2B公司。这充分说明,云计算将是未来迅速腾飞的行业之一,国内云计算行业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成熟阶段。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公有云存储平台,金山云日上传数据量超过400TB,存储数据量超过300PB,容量可达EB 级别。除此之外,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OpenStack公有云和最大的商业云存储服务商,金山云拥有全球最快的云主机、20000多个服务器、13大数据中心、5大核心POP点,以及在全球布局的上千个CDN节点,同时具备最优质的BGP网络,可将延时缩短至10ms以内。
浪潮,
中国服务器企业拓展云计算的代表
所谓“一切皆计算”,在“互联网 ”时代,从互联网的发展,到“互联网 ”的落地,都需要拥有适合全新业务形态的计算力去提供技术支撑。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以“打造信息互联互通,共建智慧一带一路”为主题进行专题演讲,并重点谈到了云计算。
从“互联网 ”到“计算 ”,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过程。而发展符合“计算 ”标准的新一代基础架构和云服务,将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和经济的转型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浪潮认为,“计算 ”是一种以云平台展现的新的计算力运用的形态,是支撑“互联网 ”和大数据运营的基础。它不仅是“互联网 ”的能力体现,还是以往传统基础架构的一种弹性变化,能够更好地面对政府、行业、企业的管理运行,面对海量的数据需求,面对应用,面向未来。
可以说,“互联网 ”是应用层和效果层,“计算 ”则是架构层和能力层。“计算 ”所代表的云平台,是将数据变为资产、由资产转为价值的基础平台,是驱动企业产生真正“互联网 ”变化的原始动力。
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计算 ”需要的是一朵有“背景”的云。它不仅包括能释放强大计算力的基础架构和硬件系统,而且在云架构之上,还要有云服务的能力去支持云计算的运用。
从基础架构来看,传统数据中心由于计算、存储、网络等各种设备彼此分离,其简单粗暴的资源调度管理方式和分离分散的建设部署和串联使用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系统负荷与应用需求。这就需要有能适应全新业务形态的云基础架构,为“计算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为云计算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浪潮在关键业务计算、通用计算、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计算等领域均拥有行业领先的产品,能够为“计算 ”提供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持,并形成了“一横一纵一中心”的布局,即围绕关键应用主机、SmartRack、云海数据中心一体机、大数据一体机、桌面一体机等产品,形成丰富的横向平台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开发出更多的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公安等行业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整体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此外,浪潮与思科于2015年9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未来浪潮在网络设备领域将有极大的发展,从而将真正拥有面向所有不同应用场景的能力。
云不止意味着架构的搭建,除了以上所讲的云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完善的云服务和未来云实践的积累。基于过去近30年服务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大型行业及企业的经验,浪潮对用户的需求与业务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创新性地总结提出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上云三步曲”:“业务上云—数据整合—应用创新”,提升云服务能力,助力政府和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
以安全、自主、可控、领先的基础设施平台作为支撑,浪潮针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云服务,构建了自主可控的云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着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