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67-03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把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发展寓于数学教学之中,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才能实现数学的任务。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了,我也经历了新旧教材教学的转变过程。由当初的新课标理论学习到如今的教学实践,新课标的精神给了我们年青教师不少的启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育环境下的种种弊端,体会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把握好初、高中教学上的衔接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先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另外,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2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认识
新课标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取而代之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新课标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3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向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其实很大方面是因为学习的人对它缺乏深层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新课标告诉我们:数学对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进步,形成人类理性思维,促进广大智力发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学的需求与日俱增,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在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从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出发,内容的选择要适合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如微积分、算法等。当数学自身的价值能得到充分认识,学习者才会产生兴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一高二阶段除了打基础就是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们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内容了。
4抓好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应以教师的师爱调动学生,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以教师的语言鼓舞学生,以教师评价激励学生,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掌握数学结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在课堂上一名优秀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如下五点要求:
4.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要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学习方面转变,课堂教学首先是学习过程,然后是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相互研究、交流信息,学生要树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4.2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在课堂上要杜绝教师指责学生,说一些讽刺语言,学生一时思路不通,要用目光鼓励,轻声提示,给学生鼓励,充分相信学生。
4.3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获得成功。一个学生真正的发展源于学生成功体验和对学习的责任心。学习数学是自己的事,要努力学习钻研,才能达到目标,教师的权威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学阀式的教训和严厉的批评,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应充分肯定多说赞扬话语,你的一句话会对学生发展起一定作用,“一言兴才,一言丧才”嘛!
4.4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层次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场合运用不同评价形式。
4.5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再创造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那种形式主义的让学生讨论问题,给很少的时间、空间,倒不如不用这种形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坚持“三不讲三讲”的方法。凡是超纲的内容不讲;难点而非重点并且一时讲不清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己解惑的内容不讲。容易理解错误的内容必讲;似懂非懂的内容必讲;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内容必讲;通过讲解使学生在昏暗中见光明,迷惑中见真理。
5理论结合实践,强化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变革而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观是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
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反思后,总结教学得失,掌握学生情况,为后继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无止境的,只有更好的教学,没有最好的教学。随着我们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新课标的理念加以审视,对过去的种种做法和看法而有所悟。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基石,达到专业发展精品化的境界,进而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收稿日期:2007-09-08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67-03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把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发展寓于数学教学之中,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才能实现数学的任务。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了,我也经历了新旧教材教学的转变过程。由当初的新课标理论学习到如今的教学实践,新课标的精神给了我们年青教师不少的启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育环境下的种种弊端,体会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把握好初、高中教学上的衔接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先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另外,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2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认识
新课标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取而代之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新课标下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3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向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其实很大方面是因为学习的人对它缺乏深层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新课标告诉我们:数学对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进步,形成人类理性思维,促进广大智力发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学的需求与日俱增,数学成为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数学在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从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出发,内容的选择要适合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如微积分、算法等。当数学自身的价值能得到充分认识,学习者才会产生兴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一高二阶段除了打基础就是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们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内容了。
4抓好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应以教师的师爱调动学生,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以教师的语言鼓舞学生,以教师评价激励学生,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掌握数学结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
在课堂上一名优秀的老师至少应做到如下五点要求:
4.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要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学习方面转变,课堂教学首先是学习过程,然后是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相互研究、交流信息,学生要树立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4.2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在课堂上要杜绝教师指责学生,说一些讽刺语言,学生一时思路不通,要用目光鼓励,轻声提示,给学生鼓励,充分相信学生。
4.3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获得成功。一个学生真正的发展源于学生成功体验和对学习的责任心。学习数学是自己的事,要努力学习钻研,才能达到目标,教师的权威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学阀式的教训和严厉的批评,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应充分肯定多说赞扬话语,你的一句话会对学生发展起一定作用,“一言兴才,一言丧才”嘛!
4.4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层次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评价,不同场合运用不同评价形式。
4.5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再创造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那种形式主义的让学生讨论问题,给很少的时间、空间,倒不如不用这种形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坚持“三不讲三讲”的方法。凡是超纲的内容不讲;难点而非重点并且一时讲不清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己解惑的内容不讲。容易理解错误的内容必讲;似懂非懂的内容必讲;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内容必讲;通过讲解使学生在昏暗中见光明,迷惑中见真理。
5理论结合实践,强化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变革而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观是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
反思仅是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反思后,总结教学得失,掌握学生情况,为后继教学方案的科学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是无止境的,只有更好的教学,没有最好的教学。随着我们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新课标的理念加以审视,对过去的种种做法和看法而有所悟。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基石,达到专业发展精品化的境界,进而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收稿日期:200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