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腹壁下动脉出血一例
【机 构】
:
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310016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
【出 处】
:
中华肾脏病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34期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ZD55-double-hTERT,研究其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hTERT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前列腺癌细胞hTERT、病毒E1A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了解不同处理组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成功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术之一,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通道建立。通道建立可引发术中术后出血、肾动静脉瘘、肾周脏器的损伤及辐射损害等并发症,严重时需行肾切除术,这一后果迄今尚未完全避免。通过对超声、X线等技术的改进及联合应用腔镜、电磁技术的方法,可提高穿刺精度,减少出血、辐射损害等并发症。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在
任何外科手术首要解决的都是解剖结构问题,不管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操作更加精细,对局部解剖有着更高的要求。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尤其是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式。尽管目前的设备和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有约四分之一的患者出现PCNL术后并发症,对整体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影响极大。精准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其病理特点是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导致IgAN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Gd-IgA1已被确定为一个在IgAN发病机制的关键效应分子。研究表明,B细胞分泌Gd-IgA1这一过程是由CD4 T细胞调节完成,CD4 T细胞失调可能导致B细胞产生过量的异常IgA1
PD-1/PD-L1主要通过调控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逃避,在T细胞增殖、凋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的研究发现PD-1/PD-L1在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发展与机体代谢紊乱有着重要的关系,机体代谢紊乱与多种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与泌尿系结石相关的几种遗传代谢紊乱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高钙尿症、低柠檬酸尿症、高草酸尿症、低镁血症、低尿酸血症。
经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主流的穿刺活检方式,然而经直肠途径穿刺活检存在弊端,有穿刺盲区,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和感染发生率。而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穿刺阳性率和较低的感染率的优势。随着对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方式的改进、穿刺针数的增加、麻醉方法的改良,并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经会阴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进一步提高了穿刺活检的阳性率,这种穿刺活检方式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主流的穿刺方式。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老年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按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重,膜性肾病在老年肾脏病患者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近几年,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及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等的发现,为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提供了新线索。老年人膜性肾病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较低,而使用利妥昔单抗等治疗膜性肾病也成为研究热点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和2(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1/2,mTORC1/2)的研究始于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发现。在生长因子、营养、能量、氧化应激等因素作用下,mTORC1/2参与PI3K/AKT/TSC/mTORC1、Ras/MAPK/TSC/mTORC1、LKB1/AMPK/TSC/mTORC1和WNT/GSK3β/TSC/mTOR
膳食纤维被认为是人类第七营养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近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具有抗炎、降低CKD患者血肌酐水平、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等作用从而对肾功能产生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