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能力提升的几点感悟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2004年以来,我在几十家国家级、省级教育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近400篇教育教学文章,并出版《与心灵一起舞蹈》《教育,诗意地栖居》《逆转课堂:探索快乐自学之道》《教育,从心灵启航》等教育专著。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写作体会,谈谈提升教师写作能力的几点感悟。
  善待闲暇时光
  一个人在闲暇时光最想做的事,决定了他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未来。教师下课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是放松一下,还是回顾课堂教学?教师下班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是看电视、玩手机,还是读书学习、写教育教学日记、写教育教学反思?这些细节,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厚度。“一湖碧水烟波淼,寂静清心自参禅。”教育写作是思想的行走,是行走的思想。教师要善于利用闲暇时光,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好。
  怀揣发现之心
  教育写作是基于问题的心灵绽放。教师只有对生活和人生充滿爱心,才会有新发现,才有信心去写作。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的发现、解决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提炼的过程,是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糅合统一的过程,是教育写作的前提。
  许多教师在提笔时总认为没东西可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活中不缺少美好,美好需要用心去发现、欣赏。教育写作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遥远,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绪的波动都可以是教育写作的内容。那么,教育写作的内容有哪些呢?
  在备课时,教师可能会有奇思妙想;在课堂上,写作的内容可能来自学生的一个意外举动、自己的巧妙构思;在作业批改中,学生的错误、另类的解题方法可能带来新点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一个难忘的细节可能给写作带来启发,等等。在工作中遇到得意处、兴奋点,哪怕只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件小事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这些自己亲历的、真实发生的、深有体会的小事琐事中,凡是让你心灵为之一颤或者怦然心动的都是写作的内容。
  总之,教育写作要记录自己的教育得失、教学点滴,总结经验教训,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性思考,是多年的厚积薄发,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文字从心里流淌出来才最真、最美。
  不忘敬畏之心
  教育写作要远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教师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只有坚持每天记录,每天写一点,坚持一个月就会养成每日写作、每日思考的好习惯。这如同往自己的教育储蓄罐里投硬币似的,坚持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增加自信的过程。写文章的技巧在于多写多练多悟,在于“十年辛苦不寻常”,功到自然成。
  我们可以先写短文,再写长文。短文一般是一事一议,在报纸上最容易发表,在发表中增加自信心。写短文的技巧在于立足点要小,细节要具体、形象,叙述流畅,语言优美而独特。写作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能写长文。长文的写作需要散文化的表述,不再是一事一议,可以将类似的事整合在一起写,使文章更加厚实、丰富、深刻。写作时要一门心思,坚持一气呵成、一鼓作气地写,如此才流畅,文字就好像从心里流淌出来似的,如清泉般甘甜,自然而清新。不能一气呵成的文章极有可能成“烂尾”工程,再次修改时又如炒“夹生饭”,艰涩而难咽。我常常把这样的文章删除,另起炉灶重新写。
  教育写作不能等待。我不赞成等一篇文章发表后再写下一篇文章。记得2005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写了一篇文章并投稿后,不能坐等发表。把文章投稿后就别去管它,再继续写。我曾经就是这样去做的,写好一篇文章后就开始写第二篇、第三篇,我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如果哪天实在没东西可写,我就把前面写的文章再次修改、投稿。
  善作不如善改
  列夫·托尔斯泰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情况下,语句通顺、叙述流畅即可,但是想要发表文章就得精益求精,就必须多用修辞。修辞可以是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表述,运用与众不同的修辞才会让编辑、读者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修改时可穿插一些教育名言名句,可用自己的话来诠释教育哲理,可用一些修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作要习惯性地换位思考,“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我们要以读者、旁观者的身份去阅读稿件,也可以对比类似的文章来修改,在比较中提高、提升、提炼。尤其要在文章的主标题、小标题、结尾处多下功夫,这是画龙点睛之笔。
  总之,写作是一种阅读,阅读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作是一种释放,释放自己的情感;写作是一种表达,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作帮助我们努力地找回丢失的童心,让我们找到迷失的初心。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远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奋斗精神的高度综合,包含深厚的历史穿透力,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正确的理论引领力,科学的实践指导力,形成内在统一、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摘 要】教育教学兼具艺术和科学属性,因此,教学成果奖方案也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特质。为锻造具有艺术和科学双重特质的高质量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实验精神”。把教学作为艺术的“实验精神”,需要超越内心意识,以清醒的客观性观照;把教学作为科学的“实验精神”,需要完全融入实作,让精微教育规律敞亮。兼顾教学作为科学和艺术的双重属性的实验精神,则需要落实知行合一,让实践与理论交相辉映。  【关键词】实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