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潘琳身上,有许多成功女性共有的特质。她经历丰富,到过很多地方,从事过很多职业,因而她对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她非常热情,无论干哪一行,都全身心地投入,充满了激情,因而她总能感染周围的人;她思维活跃,对社会和环境变化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并不断产生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因而她总能影响周围的人;她坚韧执著,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会努力到底,在追求结果的同时更享受追求结果的过程,因而她总是生活得很快乐。
这就是记者眼中的潘琳,一位像是商人却不以赚钱为终极目标,且无法让我们为其定位的不平凡女性。

采访潘琳是在广州天河的平安大厦,这里是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商会的总部。虽然之前已经有过接触,知道她是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商会的法人,但是,听了她的故事,了解了一些她的经历,还是会被她感染,会对她产生由衷的钦佩。
命里注定结缘企业
潘琳的祖籍是河北,因为出身于军人家庭,就出生在广州,之后在很小的时候又离开广东,到了北方生活。1986年,她大学毕业后,去了东北哈尔滨的邮电部门工作。1992年她回到了广东。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潘琳注定要与企业或经商结缘。她说,我从小就很崇拜那些企业家,从小就喜欢看那些讲述企业家如何成长的电视剧,这种东西让我特别感动。
潘琳也做过媒体工作,负责“企业家心声”栏目,采访过很多企业家,听他们讲故事,他们成功的经历还有心酸的历程。那个时候她明白了,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艰辛。再后来,她就想搞企业。
搞企业她遇上了好机会。1994年的时候,生物制药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刚好她有个国外的朋友,可以把外国的技术引进来。他们几个好朋友就一起谈合作,把国外的技术买进来后就在中国生产,因为这里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比较低。开始生产以后,本来也想打开中国的市场,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目前的情况还不适合在中国市场推广这种产品,于是,他们就把产品做到了国外。日积月累,他们就有了很多固定的客户。生产扩大了,他们就考虑到国外生产,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这个项目他们做了十几年,现在都成型了。
后来,她又做过贸易,还搞过一些服务性的企业,像信息中心之类的。搞了服务行业以后,她觉得这个平台更好,了解了社会的一些需求、企业的需求。
创办商会水到渠成
在从事企业、贸易和服务业的过程中,潘琳参加过一些商会,大都是领导推荐的,慢慢地,她了解到商会的功能、性质,感觉这个平台挺好的,可以为企业做很多事。但是,她觉得一些商会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可以借此干更多的事。“如果我要是能搞个这样的平台该多好呀,我会把它真正办成一个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平台,真正地让民营企业有个家。”潘琳的心又开始动了。她不断地和广东省经贸委、外经贸厅、工商联的老领导们谈自己的思路,诉说自己的梦想。
说到这里,潘琳显得异常兴奋:“那时我每一步所走的,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的。几个领导觉得我的思路非常好,他们是思想非常开放的人,说你来搞吧,我们在后面支持你。我就说那可以啊,如果有你们领导的支持,我就投入精力来搞。”
接下来潘琳就开始筹备这个商会。成立商会也要有自己的定位,因为那时各种各样的商会已经不少了。潘琳的强项是进出口业务,进出口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她当即决定搞进出口商会。成立民营企业出口商会首先要找到主管单位,几经周折,她找到了省外经贸厅,跟领导沟通了一下。她还把原省外经贸委的几位领导请去做了名誉会长。
潘琳说,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很难的,从找主管单位,到主管单位同意,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当时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最后,省外经贸厅才批下来了。她解释说,像我们这样的商会,一定要有个主管单位。主管单位批了,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异议了。
舍得付出才有回报
潘琳告诉记者:“我觉得我能倡导把商会搞起来,能把这些社会资源整合起来,能帮到企业,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她是那种认准目标就不计付出的人。
筹备商会一开始要有七个以上的企业家自发组成,而潘琳一号召就有50家企业响应。这些企业对此非常感兴趣,也认同她的思路。商会成立的时候,这些企业都赞助了资金,不够的部分全部由潘琳支付。到现在为止,商会出现资金短缺时,还是由潘琳填补。这些资金来自她原有企业的分红,还有其他的一些投资收益。她这样做很多人觉得很傻,不理解,包括她的父母也说她很傻。但潘琳坚持自己的做法,她说:“我相信这个平台一定是个好的平台,因为按照我的思路来操作,我觉得未来一定是非常好的,我要把它操作成一个大家共赢的局面。我不是总是投入,我现在要搭建关系,现在是种豆的时候,我也希望有开花结果的时候。”其实,这三年以来潘琳一直在铺垫,包括跟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潘琳的运营模式是把商会当成企业来经营。她没有采取其他商会的模式,是因为她觉得其他商会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潘琳说:“我要把它搞成什么样的商会呢?真正发挥社会团体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就是服务于企业。我就要用企业运作的模式,把很多服务策划成具体的项目,由具体的人去实施经营,你用心经营了,你就会做得非常到位。我的理念和定位就是‘做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业的帮手’。”
好的思路也要有优秀的人才来执行。商会招聘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她并不是找一些退休的老领导在这里做事,而是面向社会招聘,学历要本科以上的,无论是搞宣传的还是搞贸易的,都要求是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做单一,因为商会本身就是做综合服务的,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全。商会不只是做宏观、资源整合,还要做微观、专业的服务。商会的组织架构是,老领导都作为商会的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和顾问来指导工作,把握方向,把握好政策,不具体参与做事,具体的事由常务理事会来操作。
在华沙小试牛刀
商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是开展培训、论坛等业务,还有就是帮助企业筹备海外的交易平台,组织他们去到国外考察。
为了在波兰建立一个贸易平台,他们的顾问到波兰进行了考察,认为那里发展的空间非常好。有很多企业家想去,但是怕单枪匹马闯进去,对那里的很多情况、背景都不了解。他们就建议,由商会来牵头,和几个老板一起组成一个海外贸易平台,搞成股份公司制的,同时要有一个运作实体。于是他们在华沙租了一块地方,建成一个“永不落幕”贸易平台,经营服装、布匹、鞋类、电器等。
欧洲对中国的商品是非常欢迎的,有很多印度人跑到中国来,把产品拿到波兰去,再批发给欧洲人,这样相对来说,成本就高了很多,因为波兰还没有和中国正式地开通贸易往来,签证什么的都不方便,在印度转手成本自然高了很多。波兰华沙是很早以前就做布匹批发的,波兰是东欧和西欧的交界处,南来北往的全部到那里交易。
潘琳说:“我们把产品直接打入波兰这个市场,在那里建立一个大的平台,这样对大家都有利。首先是我们的产品直接到那里,成本低了很多,价格就低了很多,这样对大客户也有好处。我们就跟当地的商人来合作,让他们去推动,大家各赚各的钱。做企业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的生意还在继续。目前几家大企业的产品都是我们直接从广东运过去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我们实行代理制,这样对他们非常方便,不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就是用波兰中国商品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把中国的产品推向世界,把世界的产品引进中国。”
从解决实际需求入手
商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引导企业及产品“走出去”,接下来第二件事就是要“引进来”了。商会要办个世界品牌交易中心,把各个国家的世界品牌全部集中到广东来。潘琳告诉记者,我们商会就是按照企业家的思路,按照企业需求来做,搭建这个平台以后,商会就真正变成服务型的桥梁与纽带。商会这个平台就是为企业搞服务的,你有什么需求来找商会帮你解决,商会要发展就要做更多的实事,提供更多的服务。做服务也需要钱,没有钱怎么去做项目?那我们就去找一些好的项目,接过来以后把它包装策划,然后找老板来投资经营,把它变成一个经济实体。运营模式完全是以自然人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就希望企业在赚钱的时候能给商会一些赞助,商会拿到这笔钱再去找其他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广东民营企业服务热线的诞生
商会本身不是万能的,企业想要的服务很多,有的是法律方面的,有的是税务方面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这些专业的服务商会不能提供,但是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于是就有了民营企业服务热线。这个平台搭建以后,真正把社会上专业的服务机构全部集合到这个平台上,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让需求者准确找到服务商,让服务商能找到客户资源,这就是商会和热线的作用。

民营企业出口比例在广东省占三分之二,谁来规范一些企业的行为,不可能政府都来做,这个工作就由社会团体来做,作为进出口行业的社会团体,就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些事,人人都按这些标准、这些规则来做事,社会才有方圆。潘琳介绍到,我们商会就是要办成民营企业之家,当你走出去遇到困难的时候,无论是在哪里都可以来找商会协调。民营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中小企业刚刚起步,对很多国家政策都不了解,这时候更需要加入到团队里来,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可以把很多企业家聚集到一起,让企业家有一个交流的空间。进入这里,你就知道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政策是什么样的,我应该怎么样做。不同企业在交流的过程中甚至能成为伙伴关系,让这些企业家真正认识到我们商会能够为他们做些事。商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这样,商会要先做好服务。因此,新的思路、新的创意又诞生了!
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商会搞诚信评选活动的目的是让民营进出口企业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让大家共同营造、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建立诚信的标准,企业按照这个标准去做,把它贯穿在头脑里去。企业连续两年按照工商法规来运营的,在海关、质检、检验检疫、国税等职能部门都没有触犯法律法规的,没有诈骗行为的,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参与诚信企业的评选。同时,商会有登记有备案,可以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职能部门,他们办起事来也特别方便。 潘琳说,我们倡议开展这个活动,因为进出口企业要走出国门,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民营企业,代表广东的民营企业,不是个人行为,首先你要达到诚信的标准,这是对商人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商会就要做到这种效果:让广东所有的民营企业联起手来。商会的口号是,合作求发展,联手添力量,联合起来资源整合的力量是强大的。潘琳动情地说:“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个平台搭建好,让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跳舞,去演绎去经营,产生经济效益。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能很规范地去经营生意,这就是我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这里来的原因。”
每天要快乐地生活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潘琳还不时地谈到个人的生活:
我老公在北京上班,我在广州上班,就我一个人,我没有小孩,生活中差不多全是商会。跟人聊天,谈谈生活,谈谈事业,说着说着很快又说到商会上来了,把它完全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了。做这件事就是我的一种乐趣。我每天很多事,但我从来不觉得累,我觉得我很开心,我觉得这些东西像玩一样,我经历过很多很多,对我的人生阅历也是一种积累,而且当我可以帮到别人的时候,我觉得很快乐。所以我愿意把自己赚的钱拿到这上面花。
有时候睡觉,我睡着睡着半夜醒来突然有想法了,赶紧起来把它写下来,怕时间过去灵感就没了。原来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觉得你是不是又在做梦了,怎么半夜三更又趴那里写东西啊?为了不打扰他们,我现在自己住,应酬多晚回家都没所谓。
自从搞了商会之后,我觉得特别开心。虽然忙,但很快乐,比我搞企业的时候还快乐。舞台很大,我可以横向、纵向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我发现我可以做到很多以前没想过的事情。以前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的潜力。现在我觉得我都发挥出来了。做社会团体的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一颗公益心。通过做事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从来不求回报,但是事情做好了自然就有回报,这样大家才有共赢的局面。
我以前的个性不太爱说话,非常内向,看别人不顺眼就不和他来往。做商会改变了我,因为做企业的人什么样的都有,他们是我们的客户,我必须面对。现在见到什么样的人都能笑脸相对,海纳百川我做到了85%,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不计较了。
我信基督,我感觉能帮到人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我的精神食粮。帮到别人我最开心,比办自己的事情成功了都开心。就像圣经上说的一样,心胸要开阔。心放开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思路改变了,心态也就改变了,站的高度也不同了。我觉得做商会是我人生正确的选择,非常值得。
有些朋友很担心我,说你投入那么多,万一收不回来怎么办,我说无所谓啊,就算收不回来就当花钱买教训,再说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把平台搭好了,按照我的思路做,一定有收益的。
现在我还在准备做一个投资策划公司。有的企业有钱,但是没有项目;有的有想法,但是没有钱去实施,而且没有很多的资源。我想利用我的资源为他们做点事情,扶持他们发展,达到双赢。这个公司已经注册,在筹备之中。我不会放弃,一定会做好。慢慢将它做大做好以后,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以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商业银行。我将整合一些海外的资金与民间的闲散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发挥更好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企业发展。
这就是记者眼中的潘琳,一位像是商人却不以赚钱为终极目标,且无法让我们为其定位的不平凡女性。

采访潘琳是在广州天河的平安大厦,这里是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商会的总部。虽然之前已经有过接触,知道她是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商会的法人,但是,听了她的故事,了解了一些她的经历,还是会被她感染,会对她产生由衷的钦佩。
命里注定结缘企业
潘琳的祖籍是河北,因为出身于军人家庭,就出生在广州,之后在很小的时候又离开广东,到了北方生活。1986年,她大学毕业后,去了东北哈尔滨的邮电部门工作。1992年她回到了广东。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潘琳注定要与企业或经商结缘。她说,我从小就很崇拜那些企业家,从小就喜欢看那些讲述企业家如何成长的电视剧,这种东西让我特别感动。
潘琳也做过媒体工作,负责“企业家心声”栏目,采访过很多企业家,听他们讲故事,他们成功的经历还有心酸的历程。那个时候她明白了,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艰辛。再后来,她就想搞企业。
搞企业她遇上了好机会。1994年的时候,生物制药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刚好她有个国外的朋友,可以把外国的技术引进来。他们几个好朋友就一起谈合作,把国外的技术买进来后就在中国生产,因为这里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比较低。开始生产以后,本来也想打开中国的市场,后来经过调查发现,他们目前的情况还不适合在中国市场推广这种产品,于是,他们就把产品做到了国外。日积月累,他们就有了很多固定的客户。生产扩大了,他们就考虑到国外生产,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这个项目他们做了十几年,现在都成型了。
后来,她又做过贸易,还搞过一些服务性的企业,像信息中心之类的。搞了服务行业以后,她觉得这个平台更好,了解了社会的一些需求、企业的需求。
创办商会水到渠成
在从事企业、贸易和服务业的过程中,潘琳参加过一些商会,大都是领导推荐的,慢慢地,她了解到商会的功能、性质,感觉这个平台挺好的,可以为企业做很多事。但是,她觉得一些商会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可以借此干更多的事。“如果我要是能搞个这样的平台该多好呀,我会把它真正办成一个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平台,真正地让民营企业有个家。”潘琳的心又开始动了。她不断地和广东省经贸委、外经贸厅、工商联的老领导们谈自己的思路,诉说自己的梦想。
说到这里,潘琳显得异常兴奋:“那时我每一步所走的,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的。几个领导觉得我的思路非常好,他们是思想非常开放的人,说你来搞吧,我们在后面支持你。我就说那可以啊,如果有你们领导的支持,我就投入精力来搞。”
接下来潘琳就开始筹备这个商会。成立商会也要有自己的定位,因为那时各种各样的商会已经不少了。潘琳的强项是进出口业务,进出口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她当即决定搞进出口商会。成立民营企业出口商会首先要找到主管单位,几经周折,她找到了省外经贸厅,跟领导沟通了一下。她还把原省外经贸委的几位领导请去做了名誉会长。
潘琳说,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很难的,从找主管单位,到主管单位同意,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当时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最后,省外经贸厅才批下来了。她解释说,像我们这样的商会,一定要有个主管单位。主管单位批了,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异议了。
舍得付出才有回报
潘琳告诉记者:“我觉得我能倡导把商会搞起来,能把这些社会资源整合起来,能帮到企业,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她是那种认准目标就不计付出的人。
筹备商会一开始要有七个以上的企业家自发组成,而潘琳一号召就有50家企业响应。这些企业对此非常感兴趣,也认同她的思路。商会成立的时候,这些企业都赞助了资金,不够的部分全部由潘琳支付。到现在为止,商会出现资金短缺时,还是由潘琳填补。这些资金来自她原有企业的分红,还有其他的一些投资收益。她这样做很多人觉得很傻,不理解,包括她的父母也说她很傻。但潘琳坚持自己的做法,她说:“我相信这个平台一定是个好的平台,因为按照我的思路来操作,我觉得未来一定是非常好的,我要把它操作成一个大家共赢的局面。我不是总是投入,我现在要搭建关系,现在是种豆的时候,我也希望有开花结果的时候。”其实,这三年以来潘琳一直在铺垫,包括跟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潘琳的运营模式是把商会当成企业来经营。她没有采取其他商会的模式,是因为她觉得其他商会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潘琳说:“我要把它搞成什么样的商会呢?真正发挥社会团体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就是服务于企业。我就要用企业运作的模式,把很多服务策划成具体的项目,由具体的人去实施经营,你用心经营了,你就会做得非常到位。我的理念和定位就是‘做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业的帮手’。”
好的思路也要有优秀的人才来执行。商会招聘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她并不是找一些退休的老领导在这里做事,而是面向社会招聘,学历要本科以上的,无论是搞宣传的还是搞贸易的,都要求是复合型人才,不能只做单一,因为商会本身就是做综合服务的,这样你才能把它做全。商会不只是做宏观、资源整合,还要做微观、专业的服务。商会的组织架构是,老领导都作为商会的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和顾问来指导工作,把握方向,把握好政策,不具体参与做事,具体的事由常务理事会来操作。
在华沙小试牛刀
商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就是开展培训、论坛等业务,还有就是帮助企业筹备海外的交易平台,组织他们去到国外考察。
为了在波兰建立一个贸易平台,他们的顾问到波兰进行了考察,认为那里发展的空间非常好。有很多企业家想去,但是怕单枪匹马闯进去,对那里的很多情况、背景都不了解。他们就建议,由商会来牵头,和几个老板一起组成一个海外贸易平台,搞成股份公司制的,同时要有一个运作实体。于是他们在华沙租了一块地方,建成一个“永不落幕”贸易平台,经营服装、布匹、鞋类、电器等。
欧洲对中国的商品是非常欢迎的,有很多印度人跑到中国来,把产品拿到波兰去,再批发给欧洲人,这样相对来说,成本就高了很多,因为波兰还没有和中国正式地开通贸易往来,签证什么的都不方便,在印度转手成本自然高了很多。波兰华沙是很早以前就做布匹批发的,波兰是东欧和西欧的交界处,南来北往的全部到那里交易。
潘琳说:“我们把产品直接打入波兰这个市场,在那里建立一个大的平台,这样对大家都有利。首先是我们的产品直接到那里,成本低了很多,价格就低了很多,这样对大客户也有好处。我们就跟当地的商人来合作,让他们去推动,大家各赚各的钱。做企业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的生意还在继续。目前几家大企业的产品都是我们直接从广东运过去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我们实行代理制,这样对他们非常方便,不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就是用波兰中国商品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把中国的产品推向世界,把世界的产品引进中国。”
从解决实际需求入手
商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引导企业及产品“走出去”,接下来第二件事就是要“引进来”了。商会要办个世界品牌交易中心,把各个国家的世界品牌全部集中到广东来。潘琳告诉记者,我们商会就是按照企业家的思路,按照企业需求来做,搭建这个平台以后,商会就真正变成服务型的桥梁与纽带。商会这个平台就是为企业搞服务的,你有什么需求来找商会帮你解决,商会要发展就要做更多的实事,提供更多的服务。做服务也需要钱,没有钱怎么去做项目?那我们就去找一些好的项目,接过来以后把它包装策划,然后找老板来投资经营,把它变成一个经济实体。运营模式完全是以自然人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就希望企业在赚钱的时候能给商会一些赞助,商会拿到这笔钱再去找其他的项目,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广东民营企业服务热线的诞生
商会本身不是万能的,企业想要的服务很多,有的是法律方面的,有的是税务方面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这些专业的服务商会不能提供,但是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于是就有了民营企业服务热线。这个平台搭建以后,真正把社会上专业的服务机构全部集合到这个平台上,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让需求者准确找到服务商,让服务商能找到客户资源,这就是商会和热线的作用。

民营企业出口比例在广东省占三分之二,谁来规范一些企业的行为,不可能政府都来做,这个工作就由社会团体来做,作为进出口行业的社会团体,就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些事,人人都按这些标准、这些规则来做事,社会才有方圆。潘琳介绍到,我们商会就是要办成民营企业之家,当你走出去遇到困难的时候,无论是在哪里都可以来找商会协调。民营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中小企业刚刚起步,对很多国家政策都不了解,这时候更需要加入到团队里来,因为我们这个团队可以把很多企业家聚集到一起,让企业家有一个交流的空间。进入这里,你就知道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政策是什么样的,我应该怎么样做。不同企业在交流的过程中甚至能成为伙伴关系,让这些企业家真正认识到我们商会能够为他们做些事。商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这样,商会要先做好服务。因此,新的思路、新的创意又诞生了!
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商会搞诚信评选活动的目的是让民营进出口企业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让大家共同营造、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建立诚信的标准,企业按照这个标准去做,把它贯穿在头脑里去。企业连续两年按照工商法规来运营的,在海关、质检、检验检疫、国税等职能部门都没有触犯法律法规的,没有诈骗行为的,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参与诚信企业的评选。同时,商会有登记有备案,可以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职能部门,他们办起事来也特别方便。 潘琳说,我们倡议开展这个活动,因为进出口企业要走出国门,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民营企业,代表广东的民营企业,不是个人行为,首先你要达到诚信的标准,这是对商人最基本的要求,不然就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商会就要做到这种效果:让广东所有的民营企业联起手来。商会的口号是,合作求发展,联手添力量,联合起来资源整合的力量是强大的。潘琳动情地说:“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个平台搭建好,让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跳舞,去演绎去经营,产生经济效益。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能很规范地去经营生意,这就是我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这里来的原因。”
每天要快乐地生活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潘琳还不时地谈到个人的生活:
我老公在北京上班,我在广州上班,就我一个人,我没有小孩,生活中差不多全是商会。跟人聊天,谈谈生活,谈谈事业,说着说着很快又说到商会上来了,把它完全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了。做这件事就是我的一种乐趣。我每天很多事,但我从来不觉得累,我觉得我很开心,我觉得这些东西像玩一样,我经历过很多很多,对我的人生阅历也是一种积累,而且当我可以帮到别人的时候,我觉得很快乐。所以我愿意把自己赚的钱拿到这上面花。
有时候睡觉,我睡着睡着半夜醒来突然有想法了,赶紧起来把它写下来,怕时间过去灵感就没了。原来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觉得你是不是又在做梦了,怎么半夜三更又趴那里写东西啊?为了不打扰他们,我现在自己住,应酬多晚回家都没所谓。
自从搞了商会之后,我觉得特别开心。虽然忙,但很快乐,比我搞企业的时候还快乐。舞台很大,我可以横向、纵向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我发现我可以做到很多以前没想过的事情。以前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的潜力。现在我觉得我都发挥出来了。做社会团体的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一颗公益心。通过做事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我从来不求回报,但是事情做好了自然就有回报,这样大家才有共赢的局面。
我以前的个性不太爱说话,非常内向,看别人不顺眼就不和他来往。做商会改变了我,因为做企业的人什么样的都有,他们是我们的客户,我必须面对。现在见到什么样的人都能笑脸相对,海纳百川我做到了85%,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不计较了。
我信基督,我感觉能帮到人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我的精神食粮。帮到别人我最开心,比办自己的事情成功了都开心。就像圣经上说的一样,心胸要开阔。心放开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思路改变了,心态也就改变了,站的高度也不同了。我觉得做商会是我人生正确的选择,非常值得。
有些朋友很担心我,说你投入那么多,万一收不回来怎么办,我说无所谓啊,就算收不回来就当花钱买教训,再说我相信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把平台搭好了,按照我的思路做,一定有收益的。
现在我还在准备做一个投资策划公司。有的企业有钱,但是没有项目;有的有想法,但是没有钱去实施,而且没有很多的资源。我想利用我的资源为他们做点事情,扶持他们发展,达到双赢。这个公司已经注册,在筹备之中。我不会放弃,一定会做好。慢慢将它做大做好以后,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以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商业银行。我将整合一些海外的资金与民间的闲散资金,用在需要的地方,发挥更好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