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型、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1基因型及常见危险因素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确定和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分子生物学手段.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经胃镜和病理检查分为胃癌(GC,仅包括胃腺癌)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110例、胃溃疡(GU)组62例、十二指肠溃疡(DU)组62例及正常对照组62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肿瘤家族史等.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CYP1A1基因型及GSTM1基因型测定组的基因型频率,ELISA法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Hp感染、吸烟、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其中大蒜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癌有关联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p感染、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大蒜仍为保护性因素.CYP1A1 G/G基因型及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Hp感染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存在协同作用;吸烟与CYP1A1 G/G基因型、GSTM1空白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具有CYP1A1 G/G或GSTM1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而同时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更高,这两种基因型可以认为是胃癌易患性的标志。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有些疾病可有与其类似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延误治疗.为减少误诊误治,将我院近十年来误诊的19例患者报告如下。
期刊
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和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以上进口设备的价格和检查费用昂贵,难以被广大患者所接受.2005年3月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OMOM胶囊内镜正式投放市场,现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以来25例OMOM胶囊内镜的临床资料,以阐明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优势。
期刊
目的 探讨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1986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受累静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治疗和结局.结果 我院19年共收治本病59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的4.0%.常见基础胰腺疾病依次为慢性胰腺炎(21例,35.6%)、胰腺癌(20例,33.9%)、急性胰腺炎(8例,13.6%)和胰腺囊肿(3例,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10余年间治疗的3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35例中33例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痛伴左腰背部放射痛,上腹部压痛25例.35例均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阳性率为88.57%(31/35);23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78.26%(18/23);19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0%(19/19);19例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
期刊
期刊
肠壁纤维化是克罗恩病(CD)的常见表现,血清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等)的检测和肠镜检查同属于重要的检查项目,我们对32例处于临床和肠镜缓解的CD患者,进行血清纤维化标志的检测发现上述3项指标有一项、二项甚或三项增高,同时作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见到其小肠或结直肠有肠壁增厚伴(或不伴)相应的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这些表现有诊断和治疗导向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期刊
门脉高压是加重肝硬化病情、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本实验旨在观察汉防己甲素及普萘洛尔治疗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20±20)g,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期刊
目的 评估骨质疏松和(或)骨量减少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发生率,寻找IBD患者发生严重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尽早开展预防性治疗、及时诊断提供证据.方法 选择66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38例,溃疡性结肠炎(UC)28例,测定患者骨密度,记录其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订治疗方案.根据CD活动指数(AI)和Truelove-Witts评分确定病情活动度.结果进行统计学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是常见的临床急重病症,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药物,现基因治疗成为该病治疗研究的热点。作为丝/芬氨酸激酶Pim家族的重要成员,Pim-3基因在细胞生长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已知Pim-3基因在损伤周围组织和增殖活跃的肝组织内均出现极高水平的表达。这提示Pim-3基因可能在损伤肝组织的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