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为文之“圆”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愈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关于韩愈的文章风格,钱钟书先生认为“虽力求险奥,却无字不圆,无句不圆”。“圆”是一个富有中国古代文论特色的评价用语,通过韩愈文论观点及文章风格,深入解读韩愈为文之“圆”的含义,并论证其文章之“圆”与“力求险奥”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
  关键词:《谈艺录》;韩愈;“圆”;险奥
  Abstract:Han Yu’s article has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Mr Qian Zhong-shu thinks though the article style of Hanyu is esoteric,it is quite fluent.By digging deeper into HAN Yu’s article and his opin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Esoteric’ and ‘Fluent’ in Han Yu’s article.
  Key words:“Discussing Art Record”;Han Yu;“Fluent”;Esoteric
  作为唐代的诗文大家,历代对于韩愈的研究很多,普遍对其文章的评价很高。清人刘开曾指出:“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之衰,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一些文章中论及韩愈,认为其文章虽然险奥,但不影响文章的通顺圆融,仍然能够达到为文的极高境界。就一般的文章而论,词句险奥的文章常常较难达到圆融的境界,而韩愈的文章如何能够出类拔萃,为后世所称道。对韩愈文章评论的解读,不仅涉及到中国古代文论对于“圆”、“理”、“气”等概念的理解,还涉及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其文章的影响。
  一、关于文章之“圆”的理论解释
  如何理解韩愈为文之“圆”,钱钟书在《谈艺录》引用了很多例证,其中有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为李廷机《举业琐言》提到:“行文者总不越规矩二字,规取其圆,矩取其方。故文艺中有着实精发核事切理者,此矩处也;有水月镜花,浑融周匝,不露色相者,此规处也。今操觚家负奇,大率矩多而规少,故文义方而不圆”;一为何子贞《东洲草堂文钞》卷五《与汪菊士论诗》云:“落笔要面面圆,字字圆,所谓圆者,非专讲格调也。一在理,一在气。理何以圆:文以载道,或大悖于理,使于理不圆。气何以圆:直起直落可也,旁起旁落可也,千回万折可也。一憂即止亦可也,气贯其中则圆”;三是钱钟书先生摘录况夔笙《蕙风词话》卷一中的句子:“笔圆下乘,意圆中乘,神圆上乘,能圆见学力,能方见天分”
  所举文论提及的“圆”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层意思:一、“圆方寓轩轾之意”,“方”者虽可“着实精发核事切理”、“音节调顺”,却不能做到“浑融周匝,不露色相”。“圆”相对“方”而言,层次更高,难度更大,很多文章较难达到;二、“圆”实际代表了文章一种近于完美的境界,其内部又有层次差别。字句顺畅者即笔圆,文以载道者则意圆,此二者为“圆”之外层。浑融周匝,不露色相者方能达到神圆,神圆是为文的最高境界;三、在追求文章境界的过程中,“理”和“气”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要达到浑圆的境地,必须有“理”与“气”贯于其中。因此文章要达到“圆”的境界,不仅“理”在其中,还需要一以贯之的“气”的融入。
  二、影响韩愈文章之“圆”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文以明道”对韩愈为文之“圆”的影响
  安史之乱之后,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面对严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慨然奋起,以期王朝中兴。这时儒学复兴应运而生,韩愈和柳宗元将复兴儒学思潮推向了高峰,最有代表性的是“文以明道”的主张。
  在《重答张籍书》里,韩愈将自己与文、武、周公、孔子、孟轲、扬雄联系起来,以重建儒家道统者自居。“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夫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扬雄,亦未久也。……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文以明道”主张的目的,虽是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另一方面也是用“道”来充实文章的内容。钱锺书在《宋人论昌黎学问人品》篇中引用了一个例子:临川吴子经《法语》曰:“古人好道而及文,退之学文而及道”,伊川语谓退之“倒学”。《论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古人的传统是由道而学文,而韩愈则由文及道,在诗文中处处体现道统的思想,使其文章饱含着鲜明的现实品格,质实真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感召力,这也为韩愈为文之“圆”奠定了深厚的“理”的基础。
  (二)韩愈文论中的“气以载言”与“不平则鸣”
  提到“气”这一概念,首先要提及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他认为一个人经过养气而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知言,从而能够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孟子之后,“知言养气”说不断被人提及和引用。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到:“气,水者;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可谓是直接孟子。他以“水”与“物”作为喻体,形象地说明了“气”以载“言”的观点。
  (三)韩愈为文之“圆”与力求险奥的融合关系
  “文以明道”与“不平则鸣”可以说是韩愈文论及文章的两面,一以理性为先,主实用;一以感情为主,主发抒。韩愈“不平则鸣”的写作风格以及在散文中对于语言的探索尝试,让韩愈的一些文章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奇崛的语言风格,这就是钱钟书先生提及的“力求险奥”,而所谓的“无字不圆,无句不圆”,不仅高度评价了韩愈在文体文风改革中的成就,也肯定了韩愈散文的极高地位。两者的有机融合,恰恰离不开韩愈“文以明道”的主张。   罗宗强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提出,“‘不平则鸣’与明道说同时存在他的文学思想中,恐怕是由于他的强烈的入世思想。由于这种强烈的入世思想,便把不平则鸣、把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发抒,和功利主义的文学观统一起来了”。他还认为,文体文风改革是以明道的口号相号召的,但是“不平则鸣”的思想却浸透到这一改革中,给这一改革加进了生机,使它创造出了许多实际的业绩。韩愈在强烈的入世思想引导下,把“不平则鸣”的创作特点,把“气”贯通在他的经世致用文章之中,这有力印证了“气贯其中则圆”的观点,也印证了“所谓圆者,非专讲格调也。一在理,一在气”的说法。因此韩愈的文章虽“力求险奥,而无字不圆,无句不圆”。
  三、为文“圆”与“方”的比较
  钱锺书先生《说圆》一篇引用李耆卿《文章精义》“文有圆有方,韩文多圆,柳文多方”的观点,同为中唐文体与文风运动的代表人物,通过对比两人文章,可看出为文“圆”与“方”之间的区别。韩愈的诗文很多,也多为后人所赞赏。且以韩愈的《石鼓歌》为例,此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历来评论较多。清人延君寿言:“人当读李、杜诗后,忽得昌黎《石鼓》等诗读之,如游深山大泽,奔雷急電后,忽入万间广厦,商彝周鼎,罗列左右,稍稍憩息于其中,觉耳目心思又别作宽广名贵之状,迥非人间所有,大快人意。”游深山大泽,奔雷急电后忽入万间广厦,此种乃是阔然开朗而有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这与他所倡导的“气盛言宜”的文学观是紧密相连的,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说,“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摭奇字,洁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其实《石鼓歌》等杰作,何尝有一语奥涩,而磊落豪横。”由此可知,若有精妙的构思,“盘空硬语”不会妨碍行文的“圆润”,但如果空有字句的险奥,便容易流于下层,就像竟陵派一样,落得“孤僻险峭”的名声,《石鼓歌》可谓是浑融周匝的佳作。
  相比之下,柳宗元的文章就没有韩愈的那么汪洋恣肆。柳宗元为人所称道的山水游记,以《与李翰林建书》为例:“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瘠。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在这篇山水游记中所体现的并不是畅快悠闲,怡然自乐的心情,而是有节制的情感流露,或是一种无可排遣的无奈。与韩愈相比,柳宗元的文章中内含“不平则鸣”的情感,但却缺乏韩愈文章一气呵成的气势,而这种风格之间的差别就是前文所提及的“文有圆有方,韩文多圆,柳文多方”特点。为文之“方”的“方”偏重于文章的规矩、义理、节制,而为文之“圆”的“圆”则偏重于以气使文的通融流畅之感。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文论中所提及的“圆”并非抽象不可琢磨的,而有其内在共通的规律。文章圆润与否,不仅在于文从字顺,还在于是否能够文以载道、气贯其中,是否能够“理”与“气”相融合。文章的圆融自然非常能体现为文者的学力与才力。韩愈的文章虽力求险奥,却无字不圆,无句不圆,这与他在行文中处处贯穿着“文以载道”、“气盛言宜”的文学观念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他极力推崇创造性的古文,从而使文章富于变化,达到圆润精炼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1:282-284,204.
  [2][唐]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3,169.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49.
  [4][清]焦循.孟子正义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7:199.
  [5]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58-259.
  [6][唐]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494.
  作者简介:
  郭春媛(1985—),女,广西南宁人,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职业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于一辆汽车而言,60%-70%的成本来自于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采购.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能否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迅速提升内部管理.加快各项成本的控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
一、集中处理,提高记忆效率rn词汇的构词法、词根法.利用词汇常用的前后缀,如un,dis等否定前缀,less否定后缀,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构词法,加深日常单词记忆,扩大词汇量.学生
期刊
激励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激发、促进、导向的作用,又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陶行知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壮大,各行各业有了很快速度的提升。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且效果好,我国自1995年起就是出口是石油的大国,石油行业已经迈入国际的发展轨道中来。石油技术水平紧跟国际发展的脚步,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我国的石油行业特别注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近几年石油领域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拉动石油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体现在
从整个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规律看,中国汽车市场必将进入微利时代。经销商面临厂家更严格的商务政策.流动资金和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只有采用精细化管理来改变自己的基因.经销商
<正>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自然科学三个最伟大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阐明了遗传基因(DNA)分子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如何
摘 要:写作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有困难的一件事,很多学生本身不讨厌语文课,但是由于作文的因素,学生对语文也越来越排斥。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和观察,发现了学生在刚接触到作文时的状态,学生在写作上刚起步,大部分作品都不尽如人意,如果能抓住三年级这个阶段,在学生刚接触写作时培养好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学生在以后写作中也会容易很多。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
通过调研,各个大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普遍最受欢迎的教师往往是体育课教师。但是,从近年来大学生体能测试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情况呈现下降趋势。学生的盲目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