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A)在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不同时间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25例新生儿接受复杂先心病术后早期SP-A含量变化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7~30 d,平均20.9 d;体重2.6~4.6 kg,平均3.8 kg;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1)分级等级位列2~4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分别在术后2、12、24、72和120 h 5个不同时间点测定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根据患儿在ICU滞留是否大于7 d分为滞留组(8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两组术后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结果

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2~120 h,血浆中SP-A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递增,其中12 h和72 h表现为2个增长点。滞留组患儿平均年龄(13.0±4.1)d、平均体重(2.4±0.6)kg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25.6±4.7)d和平均体重(4.9±2.2)kg,滞留组患儿的手术平均阻断时间(94±22)min和转机时间(181±18)min长于对照组的阻断时间(62±16)min和转机时间(120±14)min,滞留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辅助时间(8.2±7.3)d长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呼吸机平均辅助时间(1.5±0.9)d,滞留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留组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自术后12 h起明显高于对照组,SP-A术后12 h的浓度与ICU滞留时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结论

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血清SP-A浓度增高,SP-A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ICU滞留,SP-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肺泡毛细血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出台《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将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其中定点医疗机
期刊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39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S-P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治疗髋关节脱位,同时选择性行骨盆截骨和股骨截骨术。结果本组随访2~5.2年,平均约3.5年。8例中2例步态基本正常,1例轻微跛行,2例步态不稳,1例需佩戴长腿支具行
目的完整的肿瘤切除是处理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的目标,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手术治疗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14例小儿原发性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例,男13例。共有12例患儿在活检和术前化疗后接受手术。手术时年龄6个月~15岁,平均3.1岁。8例行保留膀胱的肿瘤切除,膀胱尿道吻合术;4例行根治性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