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卷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卷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欧阳哲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18877-5
  2014-07
  89.00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可谓中国新文化“古典时期”的一个范本。他对新文化的构想包括:解构儒学意识形态,确立现代大学理念,融会东西的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这些思想带有浓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色彩。产生这些思想的来源为其中西兼备的学识和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蔡元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包容性和中和性。本卷编选作品以反映蔡元培的教育、中西文化观和学术思想为主,所收文章、著作按写作、出版时序排列,大体展现了蔡元培在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思想成就。
  导言
  蔡元培毕其一生献身于教育、科学事业。从1902年创建中国教育会,到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从1916年受命任北大校长,到192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在这些新岗位上都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新教育、新学术、新文化的领导人物和卓越代表。他可谓新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林语堂曾语重心长地说,蔡元培“做北大校长也好,中央研究院院长也好,教育部长也好,总是给人心悦诚服的。一个国家有这么一个老成人,大家觉得兴奋一点。何以这样?因为他是蔡先生。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青;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林语堂:《想念蔡元培先生》,载《传记文学》,第10卷第2期,1967年2月)。这一评价可谓持平之论。蔡元培在创建新教育和开拓中国科学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前瞻性的思想主张,表现了他对新文化的理想追求。蔡元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北大人心目中,他是我们“永远的校长”。
  蔡元培思想是中国新文化“古典时期”的一个范本。新文化在中国走过的历程不过一个世纪,但她的变化之大,变速之快,以致我们对蔡元培所领导的那场新文化运动若有一种“隔世”之感。蔡元培的新文化构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解构儒学意识形态,确立现代大学理念,融汇东西的文化观,以美育代宗教。这些思想带有浓厚的现代性和进步性色彩。这些思想的来源为其中西兼备的学问和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在同时代的思想家中,蔡元培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包容性和中和性,正因为如此,他的思想虽富有特性,但仍能与其他思想相对和谐共存,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共生的社会文化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阅读史与活动史
  思想家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二:一是读书,即来自书本知识,这自然与其读书经验相关;一是活动,即来自他的实践,这与其社会经验相关。近代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往往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我们找不到闭门造车,躲进书斋成一统的思想家。
  近代思想知识谱系构成的特点是中西结合。研究蔡元培的阅读史,我们可以获致这一认识。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他自述早年的读书生活,五岁入私塾,初读《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接着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学做八股文,因先生指示他做文的依据是经书,所以他“除补读《仪礼》、《周礼》、《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大戴礼记》等经外,凡关于考据或词章的书,随意检读”,“其中最得益的”为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俞正燮的《癸巳类稿》和《癸巳存稿》。(参见《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见《蔡元培全集》,第8卷,84~86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从十七岁起,就自由的读‘考据’、‘词章’等书籍,不再练习八股文了。”(《我所受旧教育的回忆》,见《蔡元培全集》,第7卷,55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十八岁至十九岁充任塾师,专讲国文。二十三岁,进京会试得中贡士。二十五岁,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七岁,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可以说到此,蔡元培过的完全是一个传统学人的读书生活,所走的路也不过是一个科举士子的成功之路。他开始接触西学或东学是在甲午战争以后,这显然是受到当年中国战败的刺激,他留下的读书笔记有:《马建忠〈适可斋记言〉、〈记行〉阅后》(1897年7月7日)、《宋育仁〈采风记〉阅后》(1897年7月28日)、《森本丹芳〈大东合邦论〉阅后》(1898年9月8日)、《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读后》(1899年1月28日)等。他对东学、西学之兴趣由其所作《〈东西学书录〉叙》(1899年4月)一文可以窥见。1898年他与王式通等组成东文学社,开始学习日文。三十五岁任南洋公学特班教习,他自认,当时“我不能说日语,但能看书,即用我的看书法教他们,他们就试译书”(《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见《蔡元培全集》,第8卷,505~506页)。
  以后又创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四十岁到北京任译学馆教习,“讲授国文及西洋史,仅一学期”。四十一岁至四十五岁,赴德国留学,“第一年在柏林,习德语。后三年,在来比锡,进大学”(同上,507页)。
  关于四十岁以后的治学,蔡元培自我检讨道:
  到了四十岁以后,我开始学德文,后来又学法文,我都没有好好儿做那记生字、练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剥的看书,所以至今不能写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说。在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那时候,这几类的参考书,也就乱读起来了。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与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学;然而这类的书终不能割爱,所以想译一本美学,想编一部比较的民族学,也都没有成书。(《我的读书经验》,见《蔡元培全集》,第8卷,31页)
  蔡元培的学习成长过程,以1895年为界段开,前期以应对科举,学习旧学(中学)为业;后期以学习新学、西学为主。其治学范围先为哲学、伦理学,后转向美学、民族学。他的著作有:《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石头记索隐》(1917年)等,编译的著作均出自德、日文,主要有:《哲学要领》(德国科培尔讲授,日本下田次郎笔述,1903年)、《妖怪学讲义总论》(日本井上圆了著,1906年)、《伦理学原理》(德国泡尔生著,1909年)、《哲学大纲》(据德国厉希脱尔著《哲学大纲》,参照泡尔生与冯德著《哲学入门》,1915年)、《简易哲学纲要》(德国文德尔班原著、日本宫本和吉编译,1924年)等,上述各种著作均交商务印书馆出版,显示了蔡元培与该馆的密切合作关系。
  蔡元培并不是一个甘愿在书斋里度过一生的学者,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1898年秋,他愤激于戊戌变法的失败,离开京师,出走官场,回到家乡绍兴,担任中西学堂监督,这是他“服务于新式学校的开始”,从此他与旧的官僚体制切割,迈向探求新教育、新文化的人生之路。
其他文献
现代艺术运动  现代艺术史通常被书写为一个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松散运动史,其中大多数运动的流行名称都来自它们阐发的观点。这样写出的艺术史客观如实,因为它试图重述那些艺术家或他们亲密的拥护者们曾经使用的专门用语和美学语言。在规范的艺术史中,如乔治·赫德·汉密尔顿(George Heard Hamilton)的典范性著作《1880—1940年的欧洲绘画和雕塑》(Painting and Sculpture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同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酷爱绘画,主攻山水。曾任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院教授等。有《陆俨少画集》、《山水画刍议》、《中国名山胜景图》等行世。陆俨少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大家,其雁荡岩壑之灵秀苍茫、黄岳云海之迷蒙雄奇、峡江激流之波澜壮阔、题画诗文小品之浑然隽永、书法之绵裹藏针都属当代一流。本书是当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的传记,主要讲述了陆俨少的生
围绕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史为鉴,以书为媒,出版界策划出版了多种主题图书。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截至11月底,共计申报出版57种相关主题图书。  整编珍贵档案文献  珍贵档案文献是历史研究的上佳来源。数据统计史料汇编类图书31种,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日文版)被誉为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该书作者张宪文等历史学家深入英、美、法、德、俄、日等国
近日,禹田文化传媒推出了著名作家徐鲁先生“24堂经典文学阅读课”系列新书,将携手小读者共读世界经典篇章,品味经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该丛书共六册,包括:《乘着童话的秋千——24堂经典童话阅读课》《绘本悦读十二月——24堂经典绘本阅读课》《让智慧吹拂心灵——24堂经典寓言阅读课》《发现故事的秘密——24堂经典小说阅读课》《享受散文的陶冶——24堂经典散文阅读课》《漫步诗歌的花园——24堂经典诗歌阅读
去年1月,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成立。作为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起草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建设、使用和管理出版基金专家库,组织资助项目评审、检查、绩效考核,受理资助项目的投诉举报,负责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实施和资助经费使用监管,完成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出版基金主要用于对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资金的优秀公益性出版物的直接成本补助。其主要资助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向读者重点展示了章太炎在四个领域的治学理路和学术成就:金石文字、医学、理学、史学,这些内容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多卷本《章太炎全集》所没有的,其展示的领域和方式也是《章太炎全集》以及已经面世的章太炎的著作和研究章太炎的著作所欠缺和难以做到的,可以说填补了章太炎研究资料的重要空白。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学问渊博,著述浩繁。治学以实用
天文地理/韩晶, 卫英霞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9.-978-7-5394-7163-1:¥10 P1-49;K90-49  探索河外星系/李珊珊编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10.-978-7-5534-5649-2:¥20 P157-49  我想有一个外星朋友/刘少宸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978-7-5384-8281-2:¥20 P159-49
梦开始于1517年。一群陌生人登上了洁白、开阔的玛雅之城。谁也料想不到,此后,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墨西哥文明竟然被一场仅仅为期数月的征服终结了。这场毁灭之后,印第安文明伴随着美丽的特诺奇蒂特兰一起,永久地陷入了沉寂。四个多世纪后的一天,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偶然来到这片土地,于不经意间翻开了墨西哥之梦的羊皮书,便立刻被其中瑰丽、魔幻的光芒所吸引,决心只身走进那失落的世界,唤醒那沉睡了数百年的孤独,重新寻回
“别哭,我的姐妹。你的家中,会长出一棵树;你的城市里,会长出一批树;而你的国土上,会森林密布。风会把每一棵树的讯息传递给另一棵。树林会问风:在你来的路上,没有看见黎明吗?”  上述是伊朗小说《萨巫颂》的全书结尾段落,是爱尔兰诗人、战地记者麦克马洪为了悼念革命者优素福,在写给其遗孀扎丽的信中提到的。这段文字耐人寻味,仿佛定下了整本书的一个质朴的基调。人与自然的交织、人与社会的混沌、光明与黑暗的纠结,
2011年4月21日,方正阿帕比(Apabi)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云出版服务平台。随后两个月,方正Apabi通过“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等平台,以密集攻势高调宣传“云出版”概念。作为当家人,方正Apabi总经理赫思佳面对这团“云”,却依然淡定。“概念不重要,为用户创造价值最重要”,这是她的“云”理念。    头脑风暴将战略冲上“云”端    記者:云出版服务平台今年4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