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9日,有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现在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这一“反差”吸引了近9000个网友为其点赞。有网友评价他是“相声界学历最高,学术界说相声最棒的人”。
据悉,李宏烨2003年入学后即加入交大相声协会。不过,在读博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相声当成自己的职业。然而,在读博士期间,由于在课题上与导师有一些分歧,李宏烨在家赋闲了近两年,直到读博第六年才拿到博士学位。书念得不顺,另一边,作为“副业”的相声却做得越来越好。2009年,李宏烨和妻子兼搭档郑钰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书《校园相声学》,2012年出版了第二本书《相声的有限元》。
多维解读
要允许“浪费”的自由
博士说相声,即便这真的是一种“浪费”,我们也要允许李宏烨有“浪费”的自由。而有时他人眼里的“浪费”,未尝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资源优化。不难发现,“浪费”一说,既有对博士的高看,也意味着对相声行业的某种贬低——说相声的就该是草根,不能是博士吗?
其实,任何行业都需要知识与创新。一方面,李宏烨用有限元理论来阐述相声理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声市场日渐萎缩,逐渐变得小众,或许正和缺少“高知”扎进这个圈子有关。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博士可“浪费”,代表的是一种进步。其实,搞科研和说相声不存在必然的优劣,要说最大的性价比,还是自己可以千自己喜欢的事,因为自由与喜欢是无价的。“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相信李宏烨一点也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被“浪费”,他图的只是心里的喜欢,说相声让他感到很舒服,丝毫没有拧巴感,这就够了。
不必惊诧博士改行说相声
以博士群体来论,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学术能力基本都呈正态分布,学术能力极强和极弱者都较少,绝大多数人位于两者之间。所以,认为博士一定要专业对口,以便为学术作贡献的观点,是对博士学术能力的盲目乐观。以这种视角来审视,李宏烨博士转行说相声,对学术界的损失未必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但却是相声界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如他的博士生导师所说:“艺术与科研结合未尝不是好事。”况且还有生化博士黄西跨行做脱口秀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退一步讲,如果有人拿到了博士学位,却不想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只能說明搞科研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或者其已经对科研丧失了曾经的兴趣,或者其在进行高端研究上的能力有所欠缺。如果非要强制他们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这既剥夺了博士生的自由择业权,也是强人所难,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高学历人群的自由择业现象,摒弃成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学校也应向学生传播多样成才观,社会也要允许各类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所有人都尽可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据悉,李宏烨2003年入学后即加入交大相声协会。不过,在读博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相声当成自己的职业。然而,在读博士期间,由于在课题上与导师有一些分歧,李宏烨在家赋闲了近两年,直到读博第六年才拿到博士学位。书念得不顺,另一边,作为“副业”的相声却做得越来越好。2009年,李宏烨和妻子兼搭档郑钰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书《校园相声学》,2012年出版了第二本书《相声的有限元》。
多维解读
要允许“浪费”的自由
博士说相声,即便这真的是一种“浪费”,我们也要允许李宏烨有“浪费”的自由。而有时他人眼里的“浪费”,未尝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资源优化。不难发现,“浪费”一说,既有对博士的高看,也意味着对相声行业的某种贬低——说相声的就该是草根,不能是博士吗?
其实,任何行业都需要知识与创新。一方面,李宏烨用有限元理论来阐述相声理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发展。另一方面,相声市场日渐萎缩,逐渐变得小众,或许正和缺少“高知”扎进这个圈子有关。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博士可“浪费”,代表的是一种进步。其实,搞科研和说相声不存在必然的优劣,要说最大的性价比,还是自己可以千自己喜欢的事,因为自由与喜欢是无价的。“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相信李宏烨一点也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被“浪费”,他图的只是心里的喜欢,说相声让他感到很舒服,丝毫没有拧巴感,这就够了。
不必惊诧博士改行说相声
以博士群体来论,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学术能力基本都呈正态分布,学术能力极强和极弱者都较少,绝大多数人位于两者之间。所以,认为博士一定要专业对口,以便为学术作贡献的观点,是对博士学术能力的盲目乐观。以这种视角来审视,李宏烨博士转行说相声,对学术界的损失未必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但却是相声界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如他的博士生导师所说:“艺术与科研结合未尝不是好事。”况且还有生化博士黄西跨行做脱口秀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退一步讲,如果有人拿到了博士学位,却不想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只能說明搞科研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或者其已经对科研丧失了曾经的兴趣,或者其在进行高端研究上的能力有所欠缺。如果非要强制他们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这既剥夺了博士生的自由择业权,也是强人所难,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高学历人群的自由择业现象,摒弃成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学校也应向学生传播多样成才观,社会也要允许各类毕业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所有人都尽可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