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污水走上“重生”之路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x542398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上,再生水未必是一个非常经济的选择。它是在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再生水利用量占北京市用水总量的近1/5,已成为我市 “第二水源”。经过处理之后的再生水,将作为补给水源,流回到凉水河。而再生水要“物尽其用”,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
  ■ 再生水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段福海是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的村民,在他家的小院内,有一个红色的压水泵,虽然已经老旧,且家里的自来水管很好用,但段福海一直都舍不得拆掉。“以前使用的水,都是通过压水泵抽上来的地表水,不干净也不卫生,现在有了自来水,这个压水泵基本上就没用过了。”段福海说。
  段福海的老伴今年68岁,43年前,她嫁到北宅村时,全村吃水的状况,依然记忆犹新:“当年吃水得一桶一桶到外面去挑,后来我们在院里安上了压水泵,但是地表水不干净,用水安全一直得不到保证。”
  不过,随着北宅新农村循环水务工程的建设,每个村民的家中都安上了水管,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全村600多户村民的用水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有了干净水源的保障,当地民俗旅游业也飞速发展起来。附近依山傍水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休闲娱乐。旅游产业的兴旺,也引发了水源保护地水污染的问题,为此,当地专门兴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虽然深埋地下,却是怀柔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工程以恢复河流自然形态为前提,有机结合绿化带和河道,建设起了生态防护线,不仅清理河道垃圾,还恢复景观生态,营造出了优美的水环境。
  如今,北京现有大中型污水处理厂40座、城镇小型污水处理厂42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794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99万立方米;污水管线6641公里;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6座,日处理能力1710吨。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全市用水总量的近1/5,再生水已成为我市 “第二水源”。
  ■ “通心粉”让废水变纯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路东区,还是一片待建的开阔地。一个地方却在露天里也有着20多度的余温。
  这是污水处理厂的蓄水池,几个见方的大池子里装满了深灰色的水;它们来自各个家庭的生活废水、各家工厂的生产废水。其中的两个池子中,污水在不安分地涌动着,在水面上冲出了数不清的圆圈。
  “这是曝气,污水处理中的一个环节。”北京博大水务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石晔说。
  曝气可以让空气与水强烈接触,从而使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挥发性物质释放。经过曝气、沉淀等一系列精细化处理之后,污水才会达到排放入河的标准。其中一部分被送入旁边的开发区东区再生水厂。
  将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加工,使其成为更高质量的再生水,就是这家再生水厂的任务。3名工人在二楼的控制室内,用电脑指挥着玻璃墙外的生产车间。
  车间内,左右两个区域分块地竖着一排排的大圆柱。柱子是中空的,每一根柱子里还装着众多的小空心柱,就如同意大利通心粉一样。从污水处理厂运送到这里的水源,就被装在右侧圆柱内的“通心粉”内。石晔说,这些水要经过两次“脱胎换骨”。 这时,已经接近纯水了,这样的水恰是一些工业企业所需要的。
  位于东区再生水厂旁边的企业就是国内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8.5代线,同时是再生水的使用大户。
  “现在,开发区一年大概用水2500万吨。2012年,再生水的使用量大约有1000万吨。”石晔说,在亦庄,自来水需要从北京市区内通过管网引入,这些再生水的使用相当于为北京市节省了1000万吨的新水。
  ■再生水利用不是终极目标
  再生水在北京能否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要缓解北京水资源的紧张,这是否成为一个终极的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教授宋国君认为,一个举措能否长远、持续,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要符合成本收益。也就是说,再生水厂应当赚钱,使用者又用得起。
  记者从一些再生水厂了解到,再生水的定价一开设定为每吨5.1元;2008年刚建成时,一吨工业用自来水的价格是5.6元。这4年,工业用自来水已经升到了6.21元;不过再生水的价格一直没有变。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吸引力;当然,政府会进行一部分补贴。
  “成本收益,指的都是全部的成本、全部的收益。不能把一部分撇开不算。如果抛开了政府的补贴来算成本、收益,就会出现价格扭曲。”宋国君说,再生水的推广和应用,其实有很多的限制因素。首先就是,它只用于工业,而不能直接饮用、洗澡等;作为工业用水,一些高科技企业用水量比较少,能够承担它的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是否还能够持续下去?如果工业水量很大,是否还能低于自来水价格?其次,就是距离的问题。由于再生水需要专用的水网,所以处理之后,也不能输送更大的距离。
  “它可以成为一种示范,但是要成为比较理想的、可持续的、长远的政策,一定要考虑全成本、全收益,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宋国君说,国外也有再生水厂的案例,但是并不太多。
  石晔也告诉记者,在国外,节约水资源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从实际情况上,一些并不缺水的地区不必建设再生水厂。而且从经济上,再生水也未必是一个非常经济的选择。它是在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正如在一样水资源紧张的太空,“微滤”和“反渗透”的工艺,也一样被用在了尿液、汗液的回收上,收集之后要再生、再利用。只是那是一个小型的反渗透系统,效率更高、处理的效果更好。
  ■ 再生水要“物尽其用”
  目前,全市的污水厂也都在升级改造,逐步扩大处理能力。另据了解,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全市的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升级为再生水厂。届时,所有的水出厂时,均能实现再利用。不过,再生水尚未做到“物尽其用”,2010年显示的利用率是60%,也就是说,还有4成的再生水没用到,直接排到了河流中。
  而再生水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铺设再生水管线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老城区,还受到拆迁的制约;二是运输成本比较高,对那些不在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用户,中水公司都是靠水车送水,燃油费、车辆保险费、保养维修费及人工费都得计算在内,而再生水的价格从2003年起,就再未调整过,至今仍是每立方米1元。
  对此,清华大学水处理专业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认为,社会管理部门应在再生水利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铺设管网需要大量资金,而且牵涉到城市建设的很多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因此,只有靠政府投资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北京的污水处理现状是全国最好的,但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远远跟不上城市的扩张,所以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现在产生的污水量。
  王占生认为,在人口压力下,保护水环境,不只是污水处理厂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强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王占生说,污水厂向河流排污,超负荷运行也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污水厂向河流偷排未经处理的污水,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偷排往往是在深夜或凌晨进行,查处确实存在困难,但与此同时,媒体的曝光、环保组织的举报、居民的反映,为何难以奏效或效果不明显,有关部门需要反思。”另外,像洗车店、高尔夫球场这类高耗水的行业,政府也应该对其布局进行调整,不应该放任其在河流岸边随意建设。王占生指出,政府也应该呼吁节水减排,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也是目前我国第三大污水处理厂。目前,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2015年竣工投用后,该水厂的日处理规模将达到100万吨,将占到本市全部再生水处理量的40%以上,超越北京清河再生水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再生水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直接排入通惠河下游,主要潜在用户有工业、第一发电厂、市政杂用和农业灌溉等。
其他文献
国家应该及早制定统一的节能建筑国家标准,各个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居民要有一些建筑节能补贴。  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打造绿色节能建筑,现已引起了关注。记者走进北京的国奥村,亲身体验绿色节能小区的亮点。  ■ 无所不在的低碳生活方式  记者漫步于国奥村,随处都可见“节能环保”。抬头一看,这里所有的路灯,全部都靠太阳能供电,白天积聚能量,晚上则用以照明。低头一瞧,路面铺设的,
期刊
对于密云县来说,最好的发展策略,莫过于在保护水源的同时,设计最有“密云风味”的旅游项目。  密云水库作为京城的“一盆清水”,承担着保障首都人民饮用水的重任。近年来,由于降水较少,水库水质保护工作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保护水源的需要,密云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即使在密云水库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目前依然生活着大约3.7万普通农民,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样值得关注。自1995年密云水库划定三
期刊
“环保一票否决制”首先被引入了对产业的选择。这提高了入区企业的“绿色门槛”。  在北京东南,坐落着一个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字叫“亦庄”。2011年,亦庄成了北京第一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目前,在亦庄“安家落户”的企业有5500多家,它们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110个项目以及一批优质内资项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成了亦庄的4个
期刊
曾经闻名遐迩的原生北京鸭、溧阳鸡、大尾寒羊等畜禽品种已经或濒临灭绝。畜禽品种的大量减少会造成品种的单一化,增加禽畜患流行病的风险。而农业品种多样性的消失则是农业崩溃的前兆。  月24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对外表示,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大约有22%的家畜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家畜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日前在罗马举行的《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报告
期刊
未来随着环保新举措的落实,北京市的PM2.5污染将会较大幅度地降低,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PM2.5的监测和治理将会成为北京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的很多环保工作也都将围绕着它而展开。  ■ 北京实施环境空气新标准  2013年1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35个监测站开始正式实时发布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信息,以及前24小时的空气
期刊
有人提出硅时代的核心法则 “摩尔定律”其实讲的不是数据科学,而是材料学每隔18个月就能将芯片的组成成分翻倍。  材料科学一直是物质进步的基础,无论是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是以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材料来命名的。但是进入“硅时代”后,难道科技进步就只存在于如何控制二进制的1和0吗?  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材料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曹传宝教授告诉记者,现在虽然不再以材料
期刊
潘石屹是房地产商中最关注空气质量的人士,当他开始通过微博转发PM2.5相关数据,引发许多人关注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像他这样“盖房子”的人,其实也是PM2.5问题的制造大户。  ??爱盖房子,爱晨跑,爱微博,还特别爱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关注潘石屹的人可能都知道,老潘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商外,他还十分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在播报PM2.5的领域,他还颇有些名气。  近日,记者专访潘石屹,听他讲述和
期刊
跟过去的产检相比,无创产前检测,也就是游离胎儿DNA检查完全是颠覆性的。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的程度,这就使孕妇面对产前检测时左右为难。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一项新的产前检测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它又被称为游离胎儿DNA检测。这种检测技术在怀孕第10周就
期刊
目前饮用水水质缺乏第三方监督。现在各家水厂的水质均是自检自测的,没有第三方监测,而且检测次数太少,很难得到真实的水质数据。  因自称20年不喝自来水,京城一对研究饮用水的夫妇,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2012年12月,他们检测发现,北京自来水中的硝酸盐指标已达9毫克/升,已经很接近国家10毫克/升的标准值。这表示自来水的质量在逐渐变差。那么,自来水还能喝吗?  “北京自来水安全但不健康”  丈夫李复
期刊
当人们长时间使用负离子产品时,臭氧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加大,而且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也会相应地上升,这时超量的负离子和臭氧都会伤害人体健康。  最近几年,“负离子”几乎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富含负离子的衍生产品,都宣称对人体健康有益。无独有偶,在近期BTV《魅力科学》栏目中也播出了《神奇的负离子墙》,节目中一位市民称六环石粉体中富含负离子,通过特殊配方做成涂料,涂于墙面上可以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