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数学教学现实中存在的矛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应对策略,对有效的改善新教改形式下落后的高职数学教学方式、全面开展兴趣教育、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字]高职;数学教学;矛盾;对策分析
1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1、1教学内容陈旧与专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表里不一的尴尬境地。教育机构出台了许多教学改革措施,而高职数学教学却始终处于改革的初期阶段,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其严重无法与日益丰富的专业需求相适应。学生们学习的内容用不上,能够应用的内容又没有学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的内容无法与现代化的社会建设接轨、无法涵盖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内容设置的不合理、市场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脱节、工具学科的色彩浓重成了严重制约高职数学教学全面发展的绊脚石。在人们普遍强调工学结合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却始终单一,使高职数学教学的强专业性逐渐孤立,没能服务于实践、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又缺乏科学性,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普遍人文素质偏低,体现出片面实用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应是并重发展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才能推陈出新的使教学内容与日益更新的专业需求充分契合、共同发展。
1、2生源结构的日益复杂与教学要求的始终单一化矛盾
高职学校生源结构的复杂由来已久,多数由文理生、中专生、职高生等组成,因此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水平、数学基础、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观念意识等方面必然参差不齐,也就是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而目前,没有注重学生群体层次结构分布不均的现状,始终用单一的教学要求开展教育的高职学校却不在少数。尤其针对数学专业教育,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倘若教师们只采用就高或就低的原则千篇一律的开展教学,势必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种“一视同仁”、不注重个性化差异的落后教学模式需得到根本的改善。
1、3课时量有限与学生能力素质高要求的矛盾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一直是高职学校秉承的发展宗旨。然而,有些高职学校的全面发展却是以牺牲必修课时为前提的。有些人甚至认为高职数学在学生们走向社会后应用的价值和机会不大,因而必须为英语、政治等课程让路,这最终导致了部分高职学校数学课时分配严重不足的现状。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们没有认清数学教学的真谛,没有明确数学教学担负着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强化数学素质、培养的重任,因此我们只有正视高职数学教育的积累过程、通过数学启迪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实践能力,那么以上矛盾则会逐步淡化。
2高职数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2、1全面加强教材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做到“三个面向”
全面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新时期高职学生不同的数学专业需求体现时代的特色、涵盖广范、重点突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现代化。首先面向专业就是以数学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特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多体现练习、连贯、差异性训练,以职业过程为导向的体现不同专业对不同数学教学的需求,如文科专业的教材内容设计应相对简单易懂、偏重经济管理的方向,而理科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则应涵盖的更加广泛,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生则是指针同一班级不同的个体差异,应进行有弹性、分等级、分难点的教材内容编排。学生则可根据教材设置的不同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与循序渐进的训练,在特点适应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成绩必定会稳步提升。第三种面向则是利用时代的特色使高职数学教学充分吸纳现代信息技术,并形成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即教学内容既包括纸质、书本,又包括电子网络,既实现个性化发展又实现全面共享,这种教学方式必定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全面创新。在基于“三个面向”的基础上,对于教材内容设置我们还应把握目的、力度、需要的原则,突出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与创新性,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不同的教学材料组织,切实可行的做到面向专业。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包括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学、软件应用学等方向;电子通信类应包括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矩阵等方向,而计算机信息类则应包括线性代数、概率、离散等方向。总之,我们应把握专业针对性的原则,采用问题驱动的编写模式开展弹性分等级设计,以应用为主线的开展教材建设。
2、2针对个体差异,开展分类、分层教学
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既能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又能适应在不同生源背景下学生现实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变化较大的现状。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前者主要指在大方向上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而后者则是指按照数学基础层次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目前,分类教学的形式已逐步开展,而分层教学模式却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我们可以借鉴语言类学科分层教学的模式,抛开班级的讲课制度,将学生分为基础上中等与基础下等两个层次,或按照文理科的数学基础层次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分层的上课、考核与管理。
2、3丰富课外训练,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知识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程,将学习资料通过互联网上传等方式拓宽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使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高等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强烈的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针对学生的升本需求开设不同方向的数学选修课程,使学生求知有门,在积极的探索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另外,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根据数学学科公式较多、图形列表复杂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电脑技术使之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使计算机庞大的信息存储量节省老师板书、画图的时间,同时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下将变得更加充实、直观、形象、生动。
3、结语
总之,高职学校数学教学发展中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只有通过客观的分析、不断的探索,从观念上更新、理论上创新、手段上革新,才能最终使高职数学教学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始终强劲。
参考文献
[1]赵临龙,杜贵春.用学术研究推动《高等数学》教学课题的开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8(4).
[2]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4).
[关键字]高职;数学教学;矛盾;对策分析
1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1、1教学内容陈旧与专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表里不一的尴尬境地。教育机构出台了许多教学改革措施,而高职数学教学却始终处于改革的初期阶段,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其严重无法与日益丰富的专业需求相适应。学生们学习的内容用不上,能够应用的内容又没有学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的内容无法与现代化的社会建设接轨、无法涵盖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内容设置的不合理、市场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脱节、工具学科的色彩浓重成了严重制约高职数学教学全面发展的绊脚石。在人们普遍强调工学结合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却始终单一,使高职数学教学的强专业性逐渐孤立,没能服务于实践、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又缺乏科学性,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普遍人文素质偏低,体现出片面实用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应是并重发展的,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才能推陈出新的使教学内容与日益更新的专业需求充分契合、共同发展。
1、2生源结构的日益复杂与教学要求的始终单一化矛盾
高职学校生源结构的复杂由来已久,多数由文理生、中专生、职高生等组成,因此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水平、数学基础、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观念意识等方面必然参差不齐,也就是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而目前,没有注重学生群体层次结构分布不均的现状,始终用单一的教学要求开展教育的高职学校却不在少数。尤其针对数学专业教育,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倘若教师们只采用就高或就低的原则千篇一律的开展教学,势必会导致成绩好的学生不屑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产生厌学的情绪。这种“一视同仁”、不注重个性化差异的落后教学模式需得到根本的改善。
1、3课时量有限与学生能力素质高要求的矛盾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得全面发展一直是高职学校秉承的发展宗旨。然而,有些高职学校的全面发展却是以牺牲必修课时为前提的。有些人甚至认为高职数学在学生们走向社会后应用的价值和机会不大,因而必须为英语、政治等课程让路,这最终导致了部分高职学校数学课时分配严重不足的现状。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们没有认清数学教学的真谛,没有明确数学教学担负着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强化数学素质、培养的重任,因此我们只有正视高职数学教育的积累过程、通过数学启迪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实践能力,那么以上矛盾则会逐步淡化。
2高职数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2、1全面加强教材建设、根据专业需求做到“三个面向”
全面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新时期高职学生不同的数学专业需求体现时代的特色、涵盖广范、重点突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现代化。首先面向专业就是以数学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特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多体现练习、连贯、差异性训练,以职业过程为导向的体现不同专业对不同数学教学的需求,如文科专业的教材内容设计应相对简单易懂、偏重经济管理的方向,而理科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则应涵盖的更加广泛,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向学生则是指针同一班级不同的个体差异,应进行有弹性、分等级、分难点的教材内容编排。学生则可根据教材设置的不同难度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与循序渐进的训练,在特点适应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成绩必定会稳步提升。第三种面向则是利用时代的特色使高职数学教学充分吸纳现代信息技术,并形成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即教学内容既包括纸质、书本,又包括电子网络,既实现个性化发展又实现全面共享,这种教学方式必定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全面创新。在基于“三个面向”的基础上,对于教材内容设置我们还应把握目的、力度、需要的原则,突出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与创新性,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不同的教学材料组织,切实可行的做到面向专业。例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包括线性代数、线性规划、统计学、软件应用学等方向;电子通信类应包括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矩阵等方向,而计算机信息类则应包括线性代数、概率、离散等方向。总之,我们应把握专业针对性的原则,采用问题驱动的编写模式开展弹性分等级设计,以应用为主线的开展教材建设。
2、2针对个体差异,开展分类、分层教学
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既能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求,又能适应在不同生源背景下学生现实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变化较大的现状。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前者主要指在大方向上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而后者则是指按照数学基础层次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目前,分类教学的形式已逐步开展,而分层教学模式却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我们可以借鉴语言类学科分层教学的模式,抛开班级的讲课制度,将学生分为基础上中等与基础下等两个层次,或按照文理科的数学基础层次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分层的上课、考核与管理。
2、3丰富课外训练,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知识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程,将学习资料通过互联网上传等方式拓宽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使他们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高等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强烈的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针对学生的升本需求开设不同方向的数学选修课程,使学生求知有门,在积极的探索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另外,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根据数学学科公式较多、图形列表复杂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电脑技术使之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使计算机庞大的信息存储量节省老师板书、画图的时间,同时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下将变得更加充实、直观、形象、生动。
3、结语
总之,高职学校数学教学发展中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只有通过客观的分析、不断的探索,从观念上更新、理论上创新、手段上革新,才能最终使高职数学教学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始终强劲。
参考文献
[1]赵临龙,杜贵春.用学术研究推动《高等数学》教学课题的开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8(4).
[2]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