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主任则是学校各“大军区”的“司令员”,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工作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集体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工作质量和社会声誉。建立和培养优良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标。当然,一个优良班集体的形成不在于朝夕之功,而是源于班主任长期的精心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管理有法,而无定法。通过有限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搞好班级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1.“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中学同行说他们认为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中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其实,威权式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下列影响:(1)对学生要求高度一致。(2)要求绝对服从,采用严格管教方式,学生动辄得咎(学生无法独立自主,且在人格上不易成熟)。(3)学生心生畏惧、怨愤,师生沟通有困难。(4)学全害怕老师体罚,因而对人们存有敌意,在行为上表现自保、退缩,在认知上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勇气,不敢反抗权威。
2.“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中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因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3.“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中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真挚的爱生情感是取得班级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可见,感情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心心相容,严厉地批评学生也能被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果师生关系紧张,那么即使是金玉良言,学生也难接受。在爱学生上应注意两点。
1.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爱虽然能产生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作用,但爱并不能替代教育。爱有很多种,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负责的具有长远意义的爱。学生在家受到父母对他十几年的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视孩子为希望。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在家经常打母亲,骂父亲,父亲病逝时怎么劝他也不回家。后来我才弄清原因,原来父母本身就不和睦,经常打架、闹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意见也不统一。且不论父母关系怎样,毋庸置疑,父母对这位学生是深爱的,可是这个学生回报父母的是恨。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并不能替代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环境的潜移默化的重要性,也说明身教的重要性。
2.爱与严的关系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没有爱的严是冷淡的、无味的、低效的;它的效应是零,甚至是负数。这种严绝不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体罚、漫骂、挖苦更是违背教育法的,而只爱不严则失去了教育者的职责。总之,要把握好“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的大度。
三、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1.小学生的向师性及模仿性非常强,教师要随时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
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就是通过优秀的人格本色,为学生铺垫下坚实的人格基础。班主任的高矮胖瘦是无法改变的,但修养举止是可以改变的。班主任应成为所有学生的偶像,使学生喜欢你,尊重你,佩服你。班主任要以“德高,身正”为核心,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身教胜于言传。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以完善自我。
2.强化自身德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受到爱戴和尊重的。”可见班主任的德才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并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才艺,才能胜任这一神圣的职责,要想育他人,必先强自身,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四、要做到管理力量协调一致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多么重要,系统性多么强的工作。因此,要使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都统一行动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开展教育工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战、互相抵触的工作局面,避免出现“2〉5”的尴尬局面。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有效的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和培养一个目标一致的有效的班干部管理集体。2、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建立起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3、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效形式建立起家庭教育与班级、学校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4、建立起社会教育与家庭、班级、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总之,只要班主任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面对学生,班级管理就会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中学856100)
一、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危害
1.“威权式”管理
常常听到中中学同行说他们认为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中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一般家长的质疑。
其实,威权式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下列影响:(1)对学生要求高度一致。(2)要求绝对服从,采用严格管教方式,学生动辄得咎(学生无法独立自主,且在人格上不易成熟)。(3)学生心生畏惧、怨愤,师生沟通有困难。(4)学全害怕老师体罚,因而对人们存有敌意,在行为上表现自保、退缩,在认知上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勇气,不敢反抗权威。
2.“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中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因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3.“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中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无恐惧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真挚的爱生情感是取得班级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可见,感情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心心相容,严厉地批评学生也能被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如果师生关系紧张,那么即使是金玉良言,学生也难接受。在爱学生上应注意两点。
1.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爱虽然能产生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作用,但爱并不能替代教育。爱有很多种,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负责的具有长远意义的爱。学生在家受到父母对他十几年的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视孩子为希望。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在家经常打母亲,骂父亲,父亲病逝时怎么劝他也不回家。后来我才弄清原因,原来父母本身就不和睦,经常打架、闹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意见也不统一。且不论父母关系怎样,毋庸置疑,父母对这位学生是深爱的,可是这个学生回报父母的是恨。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并不能替代教育。“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环境的潜移默化的重要性,也说明身教的重要性。
2.爱与严的关系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没有爱的严是冷淡的、无味的、低效的;它的效应是零,甚至是负数。这种严绝不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体罚、漫骂、挖苦更是违背教育法的,而只爱不严则失去了教育者的职责。总之,要把握好“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的大度。
三、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1.小学生的向师性及模仿性非常强,教师要随时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
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就是通过优秀的人格本色,为学生铺垫下坚实的人格基础。班主任的高矮胖瘦是无法改变的,但修养举止是可以改变的。班主任应成为所有学生的偶像,使学生喜欢你,尊重你,佩服你。班主任要以“德高,身正”为核心,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身教胜于言传。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以完善自我。
2.强化自身德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受到爱戴和尊重的。”可见班主任的德才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并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才艺,才能胜任这一神圣的职责,要想育他人,必先强自身,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四、要做到管理力量协调一致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多么重要,系统性多么强的工作。因此,要使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都统一行动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开展教育工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战、互相抵触的工作局面,避免出现“2〉5”的尴尬局面。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该有效的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和培养一个目标一致的有效的班干部管理集体。2、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建立起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3、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效形式建立起家庭教育与班级、学校教育管理及教育目标的一致性。4、建立起社会教育与家庭、班级、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总之,只要班主任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面对学生,班级管理就会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中学8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