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活动已被列入学校课程规划(教学计划)称之为“活动课程”。它的内涵是指学科课堂之外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通常按内容划分,把活动课程分为科技活动和艺体活动。
“科技活动”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已通用的专门词汇。它特指:由教育系统、科协和其他社会系统组织的,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参加的科学技术活动。科技活动是活动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以及开发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学校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研究的一部分。
一、科技活动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教育的竞争上,希望寄托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将承担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作为小校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尤其要把科技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1995年底国家教委发布了在师范院校开展“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师范院校加强科技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好课外社团活动、搞好科技教育
1999年3月,我担任“科技制作活动社团”的指导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了在业务上进修提高,利用一切机会参加业余学习。到兄弟师范院校、中小学参观学习,参加江苏省、南京市“航海模型培训班”学习,到上海福利会少年宫参加“全国科技辅导教师陪训班”学习,在南京五棵松体育训练基地参加江苏省航协举办的“空战模型、航天模型”培训学习,到西安参加“模型火箭”培训学习。经过学习考核后,获得国家级航海模型二级裁判员证书。2001年担任江苏省中小学生航海模型竞赛的裁判员工作,竞赛场地布置工作等。经过以上的学习,教师初步具备了中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的实际经验和理论基础。
(2)科技活动要面向小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了解小学实际。我们主动与小学联系到小学上课。开展课外活动。1999年9~12月,我们到附小参加“生活教育与主体教育”实验,每周上三节科技课,总计48学时。2000年11月至今,我们又分别到城区宇花小学、鼓楼一中心小学、月苑小学等,郊县幕府小学、沿江小学、大桥中心小学、长山中心小学、狮子坝小学、邳州市实验学校等,南京实验学校、南京三中、南京特殊技术教育学院等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并为多所学校培养1—2名科技辅导教师。其中沿江小学在2001内分别通过了医、市、省社医科技教育活动达标验收,宇花小学在2001年玄武区首届小学生航模竞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通过了实验小学达标验收,幕府小学在2002年第一次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中,就获得5个奖。教师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这样再指导师范生开展科技活动就有了感性知识,教学效果也自然好多了。
(3)展示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活动教育意义
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展示。利用橱窗、镜框、展览室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展示科技作品、教具与玩具、获奖证书、参赛照片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999年4月,我们为969毕业班举办了“969班手工作品毕业展”,展览展出了手工作品、科技作品,40余类800多件。为此,南京有线电视台以素质教育为题材,对展览进行了报道。
1999年5月,科技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了“漂水插法育黄杨、月季”的制作与实验,实验成功后,立即向全校师生展示成果,并着手组织学生写实验小论文,学生李雪娥写的文章《漂水法育黄杨、月季》刊登在师范教育2000年第5期第30页上面。
1999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师环保知识竞赛获组织奖(见师范教育)。
1999年第一次组织3位学生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1个奖。
2000年第二次组织4位学生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5个奖。
2000年6月组织8位学生,参加南京静海寺主办的纪念鸦片战争160周年“爱我中华、壮我国威”航海模型作品选拔赛中获4个优秀奖。
2001年第三次组织14位学生参加20个人次的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活动,获14个大奖,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1年第一次组织2位学生,参加江苏省船模与车模竞赛,各获得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
2001年11月,南师大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99本一班学生姜玲、冯英梅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了“民间剪纸艺术展”。其作品“爱满天下”被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收藏。
2002年4月7日,组织科技社团20位学生,参加首届南京市高校风筝对抗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2年5月,科技社社长胡小五辅导的幕府小学,有8名学生第一次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5个奖。沿江小学参赛的学生也获3个奖。
2002年7月科技社学员参加江苏省航海模型竞赛又获2个奖。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由于本人近几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就理所当然地承担了首届本科生的《小学科技活动指导》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课程性质、目的、要求是:
通过学习,掌握全国、省、市科技活动的新动态。课程以小学模型活动和小制作为教学主导,通过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陆海空模型和建筑模型活动的指导能力,为今后从事小学科技活动奠定基础。
首届80位小教专业的大学生有60位选修了这门课,学生很喜爱这门课,他们说这门课联系小学实际,教与学很实在,少数没有选修的学生很后悔。
三、开展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素质
实践证明,开展科技教育,能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师范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航空模型活动包含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气象、机械制图、电子学、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以实践为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从而使他们对(有关)文化课产生更大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2、培养创造能力
模型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应用竞争机制。在活动中,不仅要完成模型飞机的制作和放飞,舰船模型的制作与放航,车辆模型的组装改制与竞赛。而且要不断地改进模型,争取新的成绩,竞赛和创纪录贯穿于整个模型活动的始终。因此,参与者便可以逐步养成竞争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创造的欲望,意识和能力。
3、增强从事科技活动教学辅导能力
几年来,具有科技辅导能力学生的足迹已经踏遍城乡十余所小学。一批批毕业生走上岗位派上了用场,在2002年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中,有4所小学的辅导教师曾经是科技社的学员,科技社的学员在校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这为他们今后从事开展科技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师范院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对于提高未来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师资,建立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推进科技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科技教育活动与师范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师范院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又能为当地中小幼源源不断地输送开展科技活动的师资,对于提高中小幼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科院艺术教研室江苏210038
“科技活动”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已通用的专门词汇。它特指:由教育系统、科协和其他社会系统组织的,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参加的科学技术活动。科技活动是活动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以及开发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学校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研究的一部分。
一、科技活动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教育的竞争上,希望寄托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将承担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作为小校教师摇篮的师范院校,尤其要把科技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1995年底国家教委发布了在师范院校开展“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师范院校加强科技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好课外社团活动、搞好科技教育
1999年3月,我担任“科技制作活动社团”的指导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了在业务上进修提高,利用一切机会参加业余学习。到兄弟师范院校、中小学参观学习,参加江苏省、南京市“航海模型培训班”学习,到上海福利会少年宫参加“全国科技辅导教师陪训班”学习,在南京五棵松体育训练基地参加江苏省航协举办的“空战模型、航天模型”培训学习,到西安参加“模型火箭”培训学习。经过学习考核后,获得国家级航海模型二级裁判员证书。2001年担任江苏省中小学生航海模型竞赛的裁判员工作,竞赛场地布置工作等。经过以上的学习,教师初步具备了中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的实际经验和理论基础。
(2)科技活动要面向小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了解小学实际。我们主动与小学联系到小学上课。开展课外活动。1999年9~12月,我们到附小参加“生活教育与主体教育”实验,每周上三节科技课,总计48学时。2000年11月至今,我们又分别到城区宇花小学、鼓楼一中心小学、月苑小学等,郊县幕府小学、沿江小学、大桥中心小学、长山中心小学、狮子坝小学、邳州市实验学校等,南京实验学校、南京三中、南京特殊技术教育学院等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并为多所学校培养1—2名科技辅导教师。其中沿江小学在2001内分别通过了医、市、省社医科技教育活动达标验收,宇花小学在2001年玄武区首届小学生航模竞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通过了实验小学达标验收,幕府小学在2002年第一次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中,就获得5个奖。教师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这样再指导师范生开展科技活动就有了感性知识,教学效果也自然好多了。
(3)展示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活动教育意义
创造条件、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展示。利用橱窗、镜框、展览室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展示科技作品、教具与玩具、获奖证书、参赛照片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999年4月,我们为969毕业班举办了“969班手工作品毕业展”,展览展出了手工作品、科技作品,40余类800多件。为此,南京有线电视台以素质教育为题材,对展览进行了报道。
1999年5月,科技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了“漂水插法育黄杨、月季”的制作与实验,实验成功后,立即向全校师生展示成果,并着手组织学生写实验小论文,学生李雪娥写的文章《漂水法育黄杨、月季》刊登在师范教育2000年第5期第30页上面。
1999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师环保知识竞赛获组织奖(见师范教育)。
1999年第一次组织3位学生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1个奖。
2000年第二次组织4位学生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5个奖。
2000年6月组织8位学生,参加南京静海寺主办的纪念鸦片战争160周年“爱我中华、壮我国威”航海模型作品选拔赛中获4个优秀奖。
2001年第三次组织14位学生参加20个人次的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活动,获14个大奖,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1年第一次组织2位学生,参加江苏省船模与车模竞赛,各获得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
2001年11月,南师大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99本一班学生姜玲、冯英梅在纪念陶行知诞辰11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了“民间剪纸艺术展”。其作品“爱满天下”被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收藏。
2002年4月7日,组织科技社团20位学生,参加首届南京市高校风筝对抗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2年5月,科技社社长胡小五辅导的幕府小学,有8名学生第一次参加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获5个奖。沿江小学参赛的学生也获3个奖。
2002年7月科技社学员参加江苏省航海模型竞赛又获2个奖。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由于本人近几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就理所当然地承担了首届本科生的《小学科技活动指导》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课程性质、目的、要求是:
通过学习,掌握全国、省、市科技活动的新动态。课程以小学模型活动和小制作为教学主导,通过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陆海空模型和建筑模型活动的指导能力,为今后从事小学科技活动奠定基础。
首届80位小教专业的大学生有60位选修了这门课,学生很喜爱这门课,他们说这门课联系小学实际,教与学很实在,少数没有选修的学生很后悔。
三、开展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素质
实践证明,开展科技教育,能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师范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航空模型活动包含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气象、机械制图、电子学、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并以实践为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从而使他们对(有关)文化课产生更大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2、培养创造能力
模型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应用竞争机制。在活动中,不仅要完成模型飞机的制作和放飞,舰船模型的制作与放航,车辆模型的组装改制与竞赛。而且要不断地改进模型,争取新的成绩,竞赛和创纪录贯穿于整个模型活动的始终。因此,参与者便可以逐步养成竞争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创造的欲望,意识和能力。
3、增强从事科技活动教学辅导能力
几年来,具有科技辅导能力学生的足迹已经踏遍城乡十余所小学。一批批毕业生走上岗位派上了用场,在2002年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中,有4所小学的辅导教师曾经是科技社的学员,科技社的学员在校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这为他们今后从事开展科技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师范院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对于提高未来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的合格师资,建立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推进科技活动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科技教育活动与师范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师范院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又能为当地中小幼源源不断地输送开展科技活动的师资,对于提高中小幼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科院艺术教研室江苏210038